作 者 : 謝順道
發 行 : 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
類 別 : 教義闡釋
出 版 日 期 : 1966 年 2 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四章 聖靈與教會

聖靈在一切有關教會的存在和活動上,都握有最高的權力;使教會得以一日而形成的,是由於祂所做的見證;使教會能產生主所期待的效用的,也在乎祂的運行。聖靈也將基督的生命,豐豐富富的賜與教會:在五旬節之前,眾門徒原是一群個人的集會,但在五旬節之後,藉著以火為象徵的聖靈的焚燒,他們卻融合為一個團結的整體了;不是一個機械的組織,乃是一個有機體,由一切實實在在與元首基督聯合的人所構成的。

第一節 教會的定義

第二節 教會的本質

第三節 教會的由來

第四節 教會應有的條件

第五節 聖靈治理教會

第六節 建立教會的恩賜

第七節 恩賜的基礎

第八節 教會是獨一無二的

第九節 教會必須合一

 

第四章 聖靈與教會

第五節 聖靈治理教會

一、聖靈是教會唯一的治理者

原始教會是聖靈的工作最活潑的時代,教會中一切聖工的推行都由聖靈做主;聖靈一發令,門徒即時行動(徒八29~30);聖靈若禁止,他們就變更行程(徒十六6~8);條規的制定也得由聖靈做主,門徒僅佔在次要的地位而已(徒十五28~29,十六4~5)。

在五旬節前,門徒常常存心爭奪首位,甚至彼此惱恨(太廿20~28);在基督受難當夜,他們仍然不知悔改,而再為此事起了爭論(路廿二24~27)。但五旬節聖靈一降臨,他們完全改變了。他們明白他們都是無用的僕人(徒十25~26,十四8~15;林前三5~7),一切的能力和恩賜都來自上頭(林前四7;雅一17)。他們更明白惟有基督是教會的元首(弗四15),他們不過是肢體(羅十二5);惟有聖靈是他們生活上的主宰,他們只要一味順從(羅八13;加五16、25)。

今日一般教會的情形,卻多數違反了原始教會這個根本原則。他們以人的地位,代替了聖靈的地位;以人的統制,代替了聖靈的治理;以人的主張,代替了聖靈的旨意;以人的規條,代替了聖靈和使徒的決定;以出於世智的神學,代替了原始的純正的福音;以人的才能,代替了聖靈的恩賜;以名利的呼召,代替了聖靈的揀選;以肉體的愛好,代替了聖靈的引導。如此的教會,如何算得是神的教會?如何能榮耀主的聖名呢?

啟示錄一至三章記載約翰在拔摩海島受主啟示,當將所看見的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等七個教會(啟一9~11)。在那些書信裏,他每提及一個教會,都以「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二7、11、17、29,三6、13、22)這句話為終結,實有重大的意義,值得再三深思。

二、聖靈設立工人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約廿21~22)。

這是傳道人應有的條件和憑據,因為聖經上說若沒有奉聖靈的差遣,誰也不得擔任傳道的聖職(羅十15)。這也是要為主做見證所必需的準備,因為主耶穌吩咐門徒當先求得聖靈的能力,然後才去做祂的見證人(路廿四48~49;徒一8)。

五旬節聖靈降臨,使徒首次為主做見證,結果聖靈感動眾人,使他們為罪自責,進而悔改受浸,數目約有三千(徒二1~4、37~41)。其次在聖殿的美門口,治好了一個生來就瘸腿的乞丐時,他們趁著機會再為主做見證,結果又有許多人歸主,男丁數目約到五千(徒三1~四4)。雖然為此招惹了官長的惱怒和恐嚇,禁止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卻尚能放膽抵擋他們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四5~20)。聖經描寫當時的情景說:「他們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徒四31、33)。諸如此類的聖靈活潑的工作,在使徒行傳裏記載甚多,不勝枚舉。這豈不是令人興奮的事嗎?豈不是我們今日當有的檢討和復興嗎?彼得論傳福音的事,解釋他在五旬節後所以得著能力的秘訣,是「靠著從天上差來的聖靈」(彼前一12);這就是傳道能力的秘訣,萬事完全由聖靈支配,人只是做祂的工具,使祂的能力有出路而已。保羅說:「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二4~5);「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林前四20);「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裏,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帖前一5)。講道和演講的根本差別,就是在這點;不是靠智慧和口才,是靠聖靈的能力。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祂用自己血所買來的。」(徒廿28)。在教會中推行一切聖工的工作人員,都必須是聖靈親自設立的;不僅傳道人如此(徒十三1~4),就是監督也是這樣。聖靈設立傳道人的目的,是要他們到處為主作見證,到處建設教會,直到福音傳遍天下(徒一8;太廿四14),以完成延續教會的生命和擴展其身量的使命。聖靈設立監督的目的,是要他們牧養神的教會,為全群謹慎。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他們的,乃是謹慎自己,做群羊的榜樣(彼前五1~3)。

「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大眾都喜悅這話,就揀選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又揀選腓利、……」(徒六2~6)。原始教會真是神的教會,屬靈的氣氛很濃厚,聖靈成為教會唯一的治理者,一切活動都以祂為核心,祂在教會裏實實在在的掌握了最高的權力。不僅傳道人和監督(長老)要由聖靈親自來設立,甚至管理飯食的執事,看來似乎不甚重要的職分,也要以聖靈充滿的人為揀選的對象,由聖靈做主來決定。

本會是晚雨聖靈所建設的真教會,負有復興原始教會的使命,在推行聖工的許多事上,都以效法原始教會所遺留下來的榜樣為原則,讓聖靈親自治理教會中的一切職務。因此,依照規定,除了傳道人、長老、執事都必須有聖靈的印記之外,連地方教會的負責人、指導者、宗教教育的教員等,凡要擔任推行聖工的職分的人,都必須以受過靈浸為先決條件。

三、聖靈分配恩賜

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節所記載的「屬靈的恩賜」一句,呂氏譯本作「屬靈的事」;原文作〝Pneumatika〞,意思是「屬靈的」,或「從靈而來的」,表示恩賜的性質;國語和合譯本的「恩賜」兩個字,是譯者加上去的。在同章4、9、28、30、31節的「恩賜」一詞,原文作〝charismata〞,意思是「恩典的賞賜」,或「不勞而獲之惠」,表示恩賜的來源。把〝Pneumatika〞和〝charismata〞兩個字聯合起來,就是「屬靈的恩賜」,表明聖靈賜給信徒推行聖工,建設教會的各樣特別能力。

聖靈治理教會的活動之一,就是將發展教會所必需的各種恩賜分給各人(林前十二8~11)。這些恩賜在原始教會裏,是門徒為主做見證所不能缺少的憑據。因為他們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徒四13),他們所宣揚的是一個人從死裏復活的故事,一件連他們自己在當初也曾懷疑過的故事(太廿八16~17;可十六9~14;路廿四9~11;約廿24~27);若不是「神又按著自己的旨意,用神蹟奇事和百般的異能,並聖靈的恩賜,同他們作見證。」(來二4),誰要相信他們的話呢?

「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8);「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裏降下來的;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一17)。在推行聖工的事上,原始教會需要各種屬靈的恩賜,今日的教會也需要這些恩賜,直到救恩完成為止(參考:林前十三8~10)。

音樂家不能從一個單音製成和諧的曲譜,美術家不能用一種顏色繪出傑作,文學家不能用一個字完成他的著作。「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若全身是眼,從那裏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那裏聞味呢?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那裏呢?」(林前十二14、17、19)。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西一24),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做肢體的是信徒(羅十二5)。神為使全身都靠著基督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叫身體漸漸增長,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6、13),便隨著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林前十二18),並藉著聖靈分給他們各樣屬靈的恩賜,以實現祂的美意了。

因此,聖靈之所以把各樣恩賜分給各人,決不是為要叫人自高自大,乃是為要叫人得益處(林前十二7),並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2)。得恩賜的人,只是聖靈為要治理教會所需要的工具而已,既沒有值得榮耀自己的理由(林前四7,三5~7;路十七10),也沒有藐視別人的理由(林前十二15~17、21~24)。

這些恩賜,在哥林多前書記載九樣,就是: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信心、醫病、行異能、作先知、辨別諸靈、說方言、繙方言(林前十二8~11)等。

關於屬靈的恩賜的問題,在此不再多談,於本章第六節「建立教會的恩賜」一文中,另有更詳細的論述;這裏所提及的,不過是要看出聖靈治理教會的另一面而已。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版權所有,宣道處視聽中心策劃製作
Department of Evangelism,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True Jesus Church in Taiwan
Copyright 2001 True Jesus Church.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