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謝順道 發 行 : 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 類 別 : 教義闡釋 出 版 日 期 : 1966 年 2 月 |
|||||||||||||||||||||||||||||||||||||||||||||||||
第四章 聖靈與教會 聖靈在一切有關教會的存在和活動上,都握有最高的權力;使教會得以一日而形成的,是由於祂所做的見證;使教會能產生主所期待的效用的,也在乎祂的運行。聖靈也將基督的生命,豐豐富富的賜與教會:在五旬節之前,眾門徒原是一群個人的集會,但在五旬節之後,藉著以火為象徵的聖靈的焚燒,他們卻融合為一個團結的整體了;不是一個機械的組織,乃是一個有機體,由一切實實在在與元首基督聯合的人所構成的。 |
|||||||||||||||||||||||||||||||||||||||||||||||||
第四章 聖靈與教會 第五節 聖靈治理教會 一、聖靈是教會唯一的治理者 原始教會是聖靈的工作最活潑的時代,教會中一切聖工的推行都由聖靈做主;聖靈一發令,門徒即時行動(徒八29~30);聖靈若禁止,他們就變更行程(徒十六6~8);條規的制定也得由聖靈做主,門徒僅佔在次要的地位而已(徒十五28~29,十六4~5)。 在五旬節前,門徒常常存心爭奪首位,甚至彼此惱恨(太廿20~28);在基督受難當夜,他們仍然不知悔改,而再為此事起了爭論(路廿二24~27)。但五旬節聖靈一降臨,他們完全改變了。他們明白他們都是無用的僕人(徒十25~26,十四8~15;林前三5~7),一切的能力和恩賜都來自上頭(林前四7;雅一17)。他們更明白惟有基督是教會的元首(弗四15),他們不過是肢體(羅十二5);惟有聖靈是他們生活上的主宰,他們只要一味順從(羅八13;加五16、25)。 今日一般教會的情形,卻多數違反了原始教會這個根本原則。他們以人的地位,代替了聖靈的地位;以人的統制,代替了聖靈的治理;以人的主張,代替了聖靈的旨意;以人的規條,代替了聖靈和使徒的決定;以出於世智的神學,代替了原始的純正的福音;以人的才能,代替了聖靈的恩賜;以名利的呼召,代替了聖靈的揀選;以肉體的愛好,代替了聖靈的引導。如此的教會,如何算得是神的教會?如何能榮耀主的聖名呢? 啟示錄一至三章記載約翰在拔摩海島受主啟示,當將所看見的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等七個教會(啟一9~11)。在那些書信裏,他每提及一個教會,都以「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二7、11、17、29,三6、13、22)這句話為終結,實有重大的意義,值得再三深思。 二、聖靈設立工人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約廿21~22)。 這是傳道人應有的條件和憑據,因為聖經上說若沒有奉聖靈的差遣,誰也不得擔任傳道的聖職(羅十15)。這也是要為主做見證所必需的準備,因為主耶穌吩咐門徒當先求得聖靈的能力,然後才去做祂的見證人(路廿四48~49;徒一8)。 五旬節聖靈降臨,使徒首次為主做見證,結果聖靈感動眾人,使他們為罪自責,進而悔改受浸,數目約有三千(徒二1~4、37~41)。其次在聖殿的美門口,治好了一個生來就瘸腿的乞丐時,他們趁著機會再為主做見證,結果又有許多人歸主,男丁數目約到五千(徒三1~四4)。雖然為此招惹了官長的惱怒和恐嚇,禁止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卻尚能放膽抵擋他們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四5~20)。聖經描寫當時的情景說:「他們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徒四31、33)。諸如此類的聖靈活潑的工作,在使徒行傳裏記載甚多,不勝枚舉。這豈不是令人興奮的事嗎?豈不是我們今日當有的檢討和復興嗎?彼得論傳福音的事,解釋他在五旬節後所以得著能力的秘訣,是「靠著從天上差來的聖靈」(彼前一12);這就是傳道能力的秘訣,萬事完全由聖靈支配,人只是做祂的工具,使祂的能力有出路而已。保羅說:「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二4~5);「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林前四20);「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裏,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帖前一5)。講道和演講的根本差別,就是在這點;不是靠智慧和口才,是靠聖靈的能力。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祂用自己血所買來的。」(徒廿28)。在教會中推行一切聖工的工作人員,都必須是聖靈親自設立的;不僅傳道人如此(徒十三1~4),就是監督也是這樣。聖靈設立傳道人的目的,是要他們到處為主作見證,到處建設教會,直到福音傳遍天下(徒一8;太廿四14),以完成延續教會的生命和擴展其身量的使命。聖靈設立監督的目的,是要他們牧養神的教會,為全群謹慎。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他們的,乃是謹慎自己,做群羊的榜樣(彼前五1~3)。 「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大眾都喜悅這話,就揀選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又揀選腓利、……」(徒六2~6)。原始教會真是神的教會,屬靈的氣氛很濃厚,聖靈成為教會唯一的治理者,一切活動都以祂為核心,祂在教會裏實實在在的掌握了最高的權力。不僅傳道人和監督(長老)要由聖靈親自來設立,甚至管理飯食的執事,看來似乎不甚重要的職分,也要以聖靈充滿的人為揀選的對象,由聖靈做主來決定。 本會是晚雨聖靈所建設的真教會,負有復興原始教會的使命,在推行聖工的許多事上,都以效法原始教會所遺留下來的榜樣為原則,讓聖靈親自治理教會中的一切職務。因此,依照規定,除了傳道人、長老、執事都必須有聖靈的印記之外,連地方教會的負責人、指導者、宗教教育的教員等,凡要擔任推行聖工的職分的人,都必須以受過靈浸為先決條件。 三、聖靈分配恩賜 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節所記載的「屬靈的恩賜」一句,呂氏譯本作「屬靈的事」;原文作〝Pneumatika〞,意思是「屬靈的」,或「從靈而來的」,表示恩賜的性質;國語和合譯本的「恩賜」兩個字,是譯者加上去的。在同章4、9、28、30、31節的「恩賜」一詞,原文作〝charismata〞,意思是「恩典的賞賜」,或「不勞而獲之惠」,表示恩賜的來源。把〝Pneumatika〞和〝charismata〞兩個字聯合起來,就是「屬靈的恩賜」,表明聖靈賜給信徒推行聖工,建設教會的各樣特別能力。 聖靈治理教會的活動之一,就是將發展教會所必需的各種恩賜分給各人(林前十二8~11)。這些恩賜在原始教會裏,是門徒為主做見證所不能缺少的憑據。因為他們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徒四13),他們所宣揚的是一個人從死裏復活的故事,一件連他們自己在當初也曾懷疑過的故事(太廿八16~17;可十六9~14;路廿四9~11;約廿24~27);若不是「神又按著自己的旨意,用神蹟奇事和百般的異能,並聖靈的恩賜,同他們作見證。」(來二4),誰要相信他們的話呢? 「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8);「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裏降下來的;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一17)。在推行聖工的事上,原始教會需要各種屬靈的恩賜,今日的教會也需要這些恩賜,直到救恩完成為止(參考:林前十三8~10)。 音樂家不能從一個單音製成和諧的曲譜,美術家不能用一種顏色繪出傑作,文學家不能用一個字完成他的著作。「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若全身是眼,從那裏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那裏聞味呢?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那裏呢?」(林前十二14、17、19)。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西一24),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做肢體的是信徒(羅十二5)。神為使全身都靠著基督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叫身體漸漸增長,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6、13),便隨著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林前十二18),並藉著聖靈分給他們各樣屬靈的恩賜,以實現祂的美意了。 因此,聖靈之所以把各樣恩賜分給各人,決不是為要叫人自高自大,乃是為要叫人得益處(林前十二7),並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2)。得恩賜的人,只是聖靈為要治理教會所需要的工具而已,既沒有值得榮耀自己的理由(林前四7,三5~7;路十七10),也沒有藐視別人的理由(林前十二15~17、21~24)。 這些恩賜,在哥林多前書記載九樣,就是: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信心、醫病、行異能、作先知、辨別諸靈、說方言、繙方言(林前十二8~11)等。 關於屬靈的恩賜的問題,在此不再多談,於本章第六節「建立教會的恩賜」一文中,另有更詳細的論述;這裏所提及的,不過是要看出聖靈治理教會的另一面而已。 |
|||||||||||||||||||||||||||||||||||||||||||||||||
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版權所有,宣道處視聽中心策劃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