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 者 :
謝順道 發 行 : 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 類 別 : 教義闡釋 出 版 日 期 : 1966 年 2 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一章 阻擋人追求靈浸的謬論 保羅說:「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羅八9)。換句話說,人必須有基督的靈(受過聖靈的浸),才是屬基督的;信徒個人如此,整個教會也是如此。屬於基督就是聯合在基督裏面(約十五4~5),既有基督所賜的新生命(結卅七14;約十10),又能由祂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就小而言,可以治死身體的惡行(羅八13;加五16),漸漸成為聖潔,完成個人的靈修(帖後二13);就大而言,可以戰勝扺擋真道的魔鬼(弗六17),復興教會,將福音傳遍天下,迎接主再臨(太廿四14;啟廿一2、9~10)。於是,「我們必須追求聖靈的浸」這個問題,便自然而然的成為我們當虛心查考的最切身的問題了。無奈對這個最重要的問題,一般沒有聖靈的教會卻有許多極其普遍而嚴重的錯誤觀念,以致不計其數的信徒不想追求聖靈的浸。這是何等遺憾,何等痛心的事啊!把他們所有的錯誤觀念歸納起來,就是:﹙1﹚五旬節只有一次,永遠不會重演;﹙2﹚聖靈早已降臨於原始教會,兩千年來,一切信徒都有聖靈;﹙3﹚聖靈不是由祈求而來,是送來的。這些錯誤觀念不但害了自己,若在講壇上或在文字上發表出來,更足以貽害恆河沙數的無知的信徒,使他們一輩子安於未受靈浸的狀態中,問題確實非同小可。茲按著聖靈的正意,將他們的謬論辯正如下。願讀者虛心查考,並願聖靈打開你們的心眼(詩一一九18;弗一17~18),使你們早日從迷路上轉回,熱切追求聖靈的浸! |
![]() |
||||||||||||||||||||||||||||||||||||||||||||||||
![]() |
|||||||||||||||||||||||||||||||||||||||||||||||||
![]() |
![]() |
||||||||||||||||||||||||||||||||||||||||||||||||
第十一章 阻擋人追求靈浸的謬論 第二節 一切信徒都有聖靈 彼克福特在「何謂聖靈的浸?」裏第29~30頁說:「一切的信徒都已由聖靈受浸了。此事與保羅的證言一致。保羅說一切的信徒,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浸;而這浸的目的,乃為要證明基督的身體的統一性(林前十二13)。請注意在這段經文中所用的動詞的時態,和什麼階級的人受了浸。聖靈的浸,不問宗教、人種、社會的差異如何,都是為要團結一切信徒過去的經驗。那麼,何時受了聖靈的浸呢?一切信徒都已經代表性的受過聖靈的浸了。此事由於五旬節時猶太人的經驗,或外邦人的經驗所明示的聖靈的歷史性的顯現,已經很明瞭了。在聖經上,沒有告訴我們另有別種聖靈的浸。不用贅述,正如保羅所說,與悔改同時『飲於一位聖靈』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身體的肢體了。這是決定性的事蹟,一切的信徒都已經從聖靈受浸了。今日違逆這真理,強調得救後還要有靈浸的體驗,是對神的公然的侮辱,不外乎在基督教的信仰上帶進虛偽的體驗。」 我們的答覆是: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3節這段經文,是對聖靈所建設的哥林多教會說的,不能適用在今日一般沒有聖靈的教會。如果「一切的信徒都已由聖靈受浸了」是真理,為什麼撒瑪利亞城的人信而受水浸的時候沒有人受聖靈,等到使徒們按手在他們頭上的時候才受聖靈(徒八14~17)?為什麼以弗所的門徒所經歷的也是如此(徒十九1~7)?撒瑪利亞城的人和以弗所的人在信而受水浸的時候,難道還不能算為「信徒」嗎?彼氏所說的「一切的信徒」的定義如何?我們必須明白:「信」是一回事,受「水浸」是另一回事,受「靈浸」又是另一回事;這些問題在信仰上各有不同的經歷,不能誤認為同一時的經歷。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告訴我們,原始教會的信徒對靈浸的經歷是:有些人先受水浸,後受靈浸,如撒瑪利亞城的人的經歷(八14~17);有些人先受靈浸,後受水浸,如哥尼流一家人的經歷(十44~48)。這兩件史蹟,都足以證實上述的論據。 「一切的信徒都已經代表性的受過聖靈的浸了」,這是最大的謊言。撒瑪利亞城的人(徒八14~17)、保羅(徒九17)、哥尼流一家人(徒十44~46),及以弗所的門徒的經歷(徒十九1~7),都有力的否定了這種觀點;因為他們都各自分別的受了聖靈,時間不同,地點也不同,絕對不是以五旬節那一次歷史性的顯現為代表的。當然,他們所經歷的都是同一種聖靈的浸,並不是「別種聖靈的浸」;難道同一種聖靈的浸,我們各人不可分別的領受嗎? 「飲於一位聖靈」的經歷,也不是與「悔改同時」遭遇的。所謂「飲於一位聖靈」,就是以「水」為象徵來說明受聖靈的經歷(約四14,七37~39)。原始教會的歷史告訴我們,撒瑪利亞城的人和以弗所的門徒在悔改的時候,並沒有人受聖靈,一個也沒有;他們受聖靈的經歷是在受了水浸之後,使徒們按手在他們頭上的時候。「一切的信徒都已經從聖靈受浸了」,這並不是「決定性的事蹟」,更不是「真理」。「強調靈浸的體驗」,是聖經的真理,是使徒們一致強調的(徒八15~17,十九2~6;羅八9),豈能算為「對神的公然的侮辱」嗎?靈浸的體驗更是切切實實的體驗,自己知道,別人也看得出(徒八16~19,十44~46,十九2~7),豈能算為「虛偽的體驗」嗎?平心而論,主張「一切的信徒都已經代表性的受過聖靈的浸」,或主張「受靈浸未必說方言」,或認為「強調靈浸的體驗是對神的公然的侮辱」,才是「不外乎在基督教的信仰上帶進虛偽的道理」! 彼氏在該書第47頁又說:「在經上找不到『當受靈浸』的命令。這樣的命令,若對照『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都從一位聖靈受浸』(林前十二13),就毫無意義了。我們都由聖靈受浸了。」 阮道甫在「聖靈充滿」裏第8頁說:「主於五旬節差了祂(指聖靈)來,這就是父所應許的恩賜;聖靈從那日開始,長久居住在一切信徒中間,直到今日。一個罪人一經變為此信徒團體中的一分子,他就立即與此團體中的分子共享所賜的聖靈了。」在14頁又說:「聖經上沒有一處催促或吩咐信徒要受聖靈的浸,這就可以證明他們已經受聖靈了。」 我們的答覆是:「聖靈從那日(指五旬節)開始,長久居住在一切信徒中間,直到今日。一個罪人一經變為此信徒團體中的一分子,他就立即與此團體中的分子共享所賜的聖靈了。」這是阮氏的武斷。撒瑪利亞城的人和以弗所的人成為信徒的時候,都在五旬節以後,卻沒有「立即」受聖靈;而等到使徒們按手在他們的頭上的時候,他們才受了聖靈(徒八14~17,十九1~7)。在使徒時代,「說方言」曾被認為是受聖靈的憑據(徒十44~46),如果「聖靈從五旬節那日開始,就長久居住在一切信徒中間,直到今日」,為什麼今日一般教會多數沒有「說方言」的經歷呢? 「在經上找不到『當受靈浸』的命令」一句,及「聖經上沒有一處催促或吩咐信徒要受聖靈的浸」一句,都足以證明彼氏和阮氏的無知。在五旬節以前,施浸者約翰曾說他是用水施浸,基督來了,卻要用聖靈施浸(太三11),而指示眾人當去跟從祂;基督在升天前也說了同樣的話(徒一5),且吩咐門徒要在城裏等候,直到領受父所應許的聖靈(路廿四49;徒一4~5)。在五旬節後,彼得和約翰到撒瑪利亞城去的時候,知道那些信主的人一個也沒有受聖靈,便按手在他們頭上禱告,使他們受聖靈(徒八14~17);保羅知道以弗所的門徒沒有人受聖靈,又知道他們所受的水浸不對的時候,便重新給他們施浸,按手在他們頭上,使他們受聖靈(徒十九1~7)。主耶穌和使徒們所以如此一致重視「聖靈的浸」,乃因為認為信徒若沒有這種經歷就沒有能力(路廿四49;徒一8),且不屬乎基督(羅八9)。何以見得「在經上找不到『當受靈浸』的命令」呢?何以見得「聖經上沒有一處催促或吩咐信徒要受聖靈的浸」呢? 「當受靈浸」的命令,是對尚未受靈浸的人說的;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3節那段經文,是對已經受過靈浸的人說的。因此,把「這樣的命令(當受靈浸的命令),對照『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都從一位聖靈受浸』」,並不見得「毫無意義」。惟其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3節這段經文,是對聖靈所建設的哥林多教會說的,更與一般沒有聖靈的教會完全無關,斷不能引證這段經文自欺欺人的說:「我們都由聖靈受浸了。」 勒脫斯在「聖靈充滿的生活」裏第2~3頁說:「凡信的人都有聖靈(林前六19)。如不信這個事實,就不能被聖靈充滿。」在第4頁又說:「信的時候就有了(徒十一15、17)。」在第6頁再說:「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的心裏。」(弗三17)。」 我們的答覆是:「凡信的人都有聖靈。如不信這個事實,就不能被聖靈充滿。」注意!勒氏不是說「凡信的人都會受聖靈」,而是說「凡信的人都有聖靈」;「都有」是既成事實,「都會」是未來的事實,在時間上各有所差別。固然五旬節的經歷和哥尼流一家人的經歷,都在「信的時候就有了聖靈」(徒十一15、17);但撒瑪利亞城的人的經歷和以弗所的門徒的經歷,卻一律不是這樣(徒八14~17,十九1~7)。我們承認,「信」當然是受聖靈的必需條件,但受聖靈的經歷卻未必在「信」的時候即時遭遇的。縱使在使徒時代有人在「信的時候就有了聖靈」,甚至「凡信的人都有聖靈」,也未必與今日一般教會有關;因為他們所屬的教會是聖靈所建設的,而今日一般教會卻多數不是聖靈所建設的,而且信得不合乎聖經的真理。 孫德生在「無量的聖靈」裏第78~79頁說:「只有這一節聖經(指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3節),給我們說明聖靈這種使命的意義和目的。從這經節有四件事實清楚地現出來: ﹙1﹚ 每一個信徒都受了這樣的洗(指靈浸)。『我們……「都」從一位聖靈受洗。』這個『都』字,是連犯了道德上之罪和喫了祭偶像之物的人一概包括在內的。 ﹙2﹚ 這洗是每一個信徒經歷的一件過去的事,因為在原文裏這一句話所用的動詞是不定過去式的。 ﹙3﹚ 這洗與信徒歸併入基督的身體有關,因為信徒必須與基督這樣生命攸關地在體系上聯合了,才算是『在基督裏』,而享有這聯合所帶來的一切福祉。 ﹙4﹚ 信徒之間在這一點都沒有分別。一切的特權都完結了,『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一切的地位都不分了,無論『是為奴的,是自主的』。大家都成了一個身子的肢體。當時如此,現在亦然。」 我們的答覆是:孫氏根據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3節所提示這四件事,都有很嚴重的錯誤:「都」字是對聖靈所建設的哥林多教會說的,與今日一般沒有聖靈的教會無關。今日一般沒有聖靈的教會都尚未經歷靈浸,「所用的動詞」無論什麼時態都無濟於事。一般沒有聖靈的教會既然尚未經歷靈浸,如何能算是「在基督裏」呢?如何能享受一切福祉呢?當然,「一切的特權都完結了,一切的地位都不分了,大家都成了一個身子的肢體了」,但這種一體關係與一般沒有聖靈的教會有什麼關聯呢? 孫氏在該書第83頁引證毛爾監督(H. C. G. Moule, D. D.)的話說:「我要用親切屬靈的同情心來說,今日在虔誠的基督徒之中,似乎慣常潛伏著一個普遍的錯誤,即是為更有效的事奉起見而『等候』聖靈特別的浸。我們『都從一位聖靈受浸,成了一個身體』,這當然是已經成就了的事;所以現在我們的本分,是要存著最謙卑的信心,敞開靈魂性命一切的門路部位,使我們能被我們所已有的聖靈充滿就得了。」 我們的答覆是:毛氏出於「親切屬靈的同情心」所說的話,簡直令人費解!「虔誠的基督徒為更有效的事奉起見而『等候』聖靈特別的浸」,為什麼是錯誤呢?以阻擋人求聖靈為「是」,以等候聖靈特別的浸為「非」,天下間是非顛倒之怪事,莫此為甚!毛氏的「屬靈」,竟然屬靈到如此悲慘的地步,真是莫名其妙!「都從一位聖靈受浸,成了一個身體」,固然是「已經成就了的事」,卻與一般沒有聖靈的教會無關,千萬不要藉此自慰,以免喪失追求靈浸的良機。 孫氏在該書第132頁又說:「賜下聖靈雖然是已經完成了的事,但一直都要等待教會的肢體各自撥用。很多人還不知道聖靈已經賜下給信徒了。」 我們的答覆是:五旬節聖靈降臨的時候,從天下各國回來耶路撒冷守節的猶太僑民們都驚訝猜疑,既「看得見」,又「聽得見」(徒二1~4、12、33)。使徒們按手在撒瑪利亞城的人的頭上,使他們受聖靈的時候,行邪術的西門「看見」,便拿錢給使徒,要買按手使人受聖靈的權柄(徒八17~19)。哥尼流一家人受聖靈的時候,那些與彼得同往的猶太人所以知道他們受聖靈,乃因「聽見他們說方言」(徒十44~46)。保羅遇見以弗所的門徒的時候,曾問他們說:「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他們回答:「沒有,也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經再進一步查問的結果,才知道他所受的水浸不對,乃重新奉主耶穌的名給他們施浸,又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了(徒十九1~7)。從此可知,一個人有沒有受聖靈是一件很明顯的經歷,自己知道,旁觀者也看得出,而不是憑著不可靠的感覺來自慰的。既然如此,為什麼「很多人還不知道聖靈已賜下給信徒」呢?無他,乃因他們根本沒有受過聖靈,心裏空虛,靈魂飢渴難堪,無法自慰! 使徒們所寫的書信,都是寫給聖靈所建設的教會或已經受過聖靈的個人的,當然不會提到「必須追求聖靈的浸」或「受靈浸是什麼狀態?」等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他們早已有所經歷,誰都很清楚了,何必再贅述呢?以靈浸為主題而言,四福音所寫的是對於靈浸的應許,可使一切心靈飢渴的人產生追求靈浸的熱切的盼望;使徒行傳所寫的是聖靈降臨的歷史,可使一切渴慕靈浸的人明白受聖靈的狀態如何;使徒們所寫的書信,乃激勵已經受過靈浸的人當順從聖靈的引導,結出聖靈的果子。因此,尚未受聖靈的人若渴慕被聖靈充滿,聯合於基督的身體,得到從上頭來的能力,則當虛心查考四福音和使徒行傳,並且熱切的祈求。 但一般沒有聖靈的教會卻多數連這最起碼的常識也沒有,不虛心看四福音和使徒行傳,只看使徒們所寫的書信,本末顛倒;而一口咬定那些書信不放,掩耳盜鈴的適用在自己的身上,以為是對自己說的,以致產生了許多極嚴重的錯誤觀念。於是,讀到「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裏頭麼?」(林前三16),就以為自己是神的殿,神的靈已經住在他裏頭了;讀到「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都從一位聖靈受浸,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十二13),就以為自己是基督裏的肢體,已經受過聖靈的浸了;讀到「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弗一13),就以為自己既聽過福音,必已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版權所有,宣道處視聽中心策劃製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