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晚歸怎麼辦呢?
(摘自蔡貞《攜手同行》,1985年07月,棕樹出版社發行)|發佈日期:
夜深了,先生還不見蹤影。朱太太獨坐在客廳生悶氣,她覺察自己的婚姻已亮起紅燈了,開始為此事禱告。兩天後正好是安息日,神巧妙的安排,使她在前往教會途中的公車上,從兩位啞巴小姐交談的過程,想通了一件事:人與人之問要建立感情,須靠語言來彼此溝通。她慢慢地體會到,夫妻之間只要改變一下觀念,有一個肯讓步,一切就可能完全轉變......。 ( 摘要)
夜深了,先生還不見蹤影。
朱太太獨坐在客廳生悶氣。一點鐘……,一點半......,今天無論如何,我一定要等到他回來,看他如何辯解。
以前先生晚歸的時候,她都是躺在床上等他,待他輕輕地推開房門,就開始埋怨,越罵越氣,嗓門也就越來越提高。
「不要驚動鄰居好不好?要吵明天再吵。」晚歸明明是自己理虧,但他每次都拿「鄰居」做靠山,翻身背向著她,不理也不睬,反讓她成為「半夜裡無理取鬧的潑婦。」
明天?明天我才懶得再跟你交談呢!於是冷戰開始了。
管他幾點鐘回來,甚至都不要回來,我再也不理他了。
有時冷戰持續了半個月以上,夫妻互不交談,形同陌路,那種滋味實在不好受。
兩點鐘,客廳的大門敞開了,先生進門看到太太端坐在那兒,愣了一下,因為結婚七年來這是頭一遭。
他陪著笑臉說:「怎麼不睡呀?」「我睡得著嗎?現在幾點了?要是小偷闖進來怎麼辦?你到那兒去了?今天非講清楚不可!」朱太太正在氣頭上,一臉寒霜地盤問。
先生臉上的笑意消失了,還理直氣壯地說:「我跟幾個朋友聊天下棋,有什麽不對嗎?工作了一天,晚上跟幾個朋友聊天抬槓,其樂無窮!妳要知道,男人有男人的世界,妳不能叫男人一結婚就與朋友斷絕往來。至於在外面的行為,我會對神負責,妳不必疑神疑鬼!」
唉,多自私的男人啊!你有男人的世界,我就沒有女人的世界嗎?既然結婚了,雙方就該對家庭有個責任感,應多為對方設想!假如夫妻都如此放肆,一個家不就瓦解了?你不要以為妻子與子女都是「有飯吃」就該滿足了。現代的女性結婚,可不是只為了一張長期的飯票!你瞭解妻子在家裡照顧孩子,忙完一天的家事,期盼丈夫下班回來時的心情嗎?你能體會妻子在深夜等待遲歸丈夫時,那孤獨與焦慮的感覺嗎?
朱太太任憑熱淚淌在兩頰,感慨萬千,說不出話來。自先生晚歸以來,今夜是最安靜的一夜。
朱太太是聰明人,機警地覺察出自己的婚姻已亮起紅燈了。
如果不設法挽救,後果將不堪設想。她苦思良策,終於決定採取以柔克剛的方法。以前不是沒想過,只是覺得這樣委屈求全,未免太便宜他了;但既然「一哭二鬧」的法寶效果不彰,何不改變一下戰略呢?
她開始為此事禱告,求神幫助自己能改變先生。
兩天後正好是安息日。她在上教會途中的公車上,發現兩位啞巴小姐用手語不斷地在交談。
起初她對她們沒有好感,心想何必那麽「多嘴」,要是靜靜地坐著,誰也不會發現妳是啞巴,這樣做不是等於向全車的人宣告自己的缺點嗎?可是兩位啞小姐卻不理會別人對她的觀感如何,越「談」越起勁。
朱太太看著她們興奮的表情,愉快的笑容,突然腦子裡像閃電般想通了一件事:人與人之問要建立感情,須靠語言來彼此溝通。我跟先生之間呢?她感到慚愧!
她默默地檢討自己。
自從豆豆誕生以後,初為人母的她,既興奮且慌忙,天天在奶瓶與尿片中打滾,帶孩子真辛苦!但孩子真可愛,幾年來她把愛與時間,完全奉獻給兩個孩子,先生在自己心裡的份量,相對地減輕了。
忙亂的家居生活使她無睱修飾自己,她獨自站在鏡子前,凝視著自己的容貌與儀態,自覺「聞」不出半點女人味!鏡中人是一個邋遢婆娘,從前的那位可人兒到哪兒去了?誰說內在美重於外在美?鏡中人在告訴自己,內在美與外在美兩者都同等重要!而現在自己已內外皆醜了。
回想豆豆誕生前,她挺著大肚子,還陪著先生到外邊散步,走累了,歸途上在巷口的麵攤上吃擔擔麵……,這些往事彷彿是幾十年前遙遠的回憶了。這幾年來,我被孩子和家事弄得昏頭轉向,把笑臉專送給孩子;對先生並非不關心,可是竟以嘮叨和責罵來表示對他的關心。
我實在忽略了他,難怪他覺得朋友比家好。在他的感覺上,家是否成了「枷」?
今天朱太太特地把屋子整理清潔,在先生下班前替孩子洗澡換衣服;做好晚餐後,脫掉工作服,把自己修飾一番,訓練孩子看到爸爸回來要大聲喊「爸爸!」然後老大要接過爸爸的安全帽掛起來,老二要拿拖鞋給爸爸。
門鈴響了,孩子跑向門口,朱弟兄進門後,先被孩子興於往常的表現驚喜了一陣,但當看到打扮整齊的太太時,心就往下沉,脫口問:「怎麽,要上街了?」,如果是昨天,太太一定反唇相譏:「怎樣?你就可以在外『野』到半夜,難道我出去走走就犯法了嗎?」但是今天以「贖罪」的心情聽到這句話時,感受就不同了。
她笑著答:「沒有哇,吃飯時間要上街幹什麼?」說著,一面把預先放在冰箱的冷毛巾送給先生擦汗。先生有點受寵若驚,急欲找尋這「突變」的答案。他環視屋內,看見整潔的客廳,花瓶裡還插著鮮花,終於恍然大悟:「哦,原來有客人!」這句話使得朱太太深感內疚,深情地望著先生說:「不,我已經決定不再為客人整理桌子,而要為先生整理屋子和打扮我自己了。」
到教會參加晚間聚會回家後,早一點哄睡孩子,夫妻倆在客廳邊喝茶邊聊天,不知已多久沒有如此開懷暢談過了。
先生注視著太太,太太沉浸在幸福感受,兩人都都覺得彷彿時光倒退了七年,重回蜜月裡……。
不,比蜜月更充實,因為他們已擁有神賜給他們的產業───兩個可愛的孩子。
以後他們都白天做孩子的好父母,但每晚讓孩子早一點睡,然後享受一段屬於自己的時間:從天南聊到地北;從工作談到家庭;從教會談到聖工;商量如何幫助遭遇到困難的同靈。有時聊到深夜,肚子餓了,還相偕到附近的麵攤去吃宵夜。
朱弟兄不再時時找朋友去了,因為他已體會到朋友只能談「天」,但妻子可以談「心」。
朋友對自己的了解與關懷是有限度的,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妻子與自己是一體的,她的生命裡有自己的生命,她以丈夫的榮辱苦樂為她的榮辱苦樂,只有對妻子可以講心裡的真心話!受到挫折時,唯有從妻子那裡能得到真正的鼓勵與安慰!幸運時賺到錢,生活獲得改善,能與自己共享福的是妻子與孩子。現在他覺得生活充實且有意義!家事避風港,能帶給自己絕對的安全感;一下班,人還在路上,心卻早就飛回那安樂窩。家,就是他活力的來源!
這些改變都是夫妻兩人不斷溝通所帶來的結果。
朱太太越想越覺得,在某安息日山兩位啞人的手語所得到的啟示,是神巧妙的安排。
她慢慢地體會到,夫妻之間只要改變一下觀念,有一個肯讓步,一切就可能完全轉變──由煩惱、嘮旫、怒駡、冷淡、逃避的惡性循環,轉變成開心、歡笑、讚美、體貼、熱情的良性循環。
尤其讓她感謝不盡的,就是當先生為了逃避家,而過度親近朋友的那段時間,同時也與教會疏遠了;然而現在他已體會到,與不信主的朋友聚在一起聊天,有時從他們口中吐出來的汙言穢語,反令我們的心靈受到汙染,對靈性毫無造就,使聖靈擔憂。
他深覺在應該聚會的時間不敬拜神,找朋友去下棋聊天,無法使飢渴的心靈得到飽足,與「借酒消愁,愁更愁」的道理相似,不能算是享受,而是時間與生命的浪費。
他現在更能把對家庭的關懷擴展到屬靈的大家庭,關心福音的興旺,多與同靈親近。
誰說愛情會褪色?
現在朱太太深深覺得婚後時間越久,彼此之間的瞭解越深,愛情也越穩固。
當然,先生有時還是有不講理的時候,但她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爭辯到底,討回公道;他已習慣於對先生說:「好啦!夫唱婦隨;算你對就是啦!」然後等到先生心平氣和的時候,應用枕邊細語,對先生慢慢解釋,結果都百分之百的成功。
英國諺語云:「良妻製造良夫」,「柔和之妻指揮其夫」。聖經也指示我們:「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箴言十四章1節)。朱太太已完全體會到了。
文章標籤: #力行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