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自私的擇偶方法
(摘自蔡貞《攜手同行》,1985年07月,棕樹出版社發行)|發佈日期:2025/06/05
只要沒有越軌的舉動,同時與好幾位交往並做比較,是正常的事?基督徒的人生目標在「榮神益人」,信徒擇偶的方法是:相信神的配合,避免婚前談戀愛。但有些青年無法接受此觀念,認為婚前交友戀愛是理所當然的事。最令人難以諒解的是,有人把「最自私的擇偶方法」拿到教會裡來活用。 ( 摘要)
一位對自己的婚姻極度不滿的母親,教她念五專三年級的女兒說:「小蕾,你已經不小了,現在就該開始交男朋友了。交朋友時一定同時交幾個,才能做比較、選擇,從眾男友之中選一個最好最有錢的結婚。」小蕾感到非常驚訝,想不到母親的思想居然會那麼新潮派!但不等她開口,母親接著說:「我恨自己生錯了時代,要是晚三十年來到這個世界,開放的社會容許我盡情地選擇,那麼我所嫁的丈夫絕對不會是你那個沒出息的爸爸了!」「爸爸有什麼不好?在我和哥哥的眼中,他是一位標準的好父親啊!」小蕾替父親叫屈。「好?哼!一個好丈夫應該要懂得如何多賺點錢,給一家人過最好的生活。什麼脾氣好啦,為人忠厚啦,這些有什麼用!」說到那位每個月初交給她微薄註的薪水袋後,就什麼都不管的無能丈夫,她的心頭就直冒火。她加強語氣告訴女兒:「要記住!男人不會賺錢就是罪惡,妳一定要嫁一個有錢的丈夫!」
小蕾雖然覺得母親對待善良的父親太過分,但想起小時候,因為吵著要買新衣新鞋而挨打的往事就鼻酸,她實在厭惡貧窮的生活。她父親是一位公務員,最近幾年政府調整待遇後,家裡的生活才改善了一點。可是自從她進五專後,看到許多同學的家有私用轎車,一些家境富裕的同學所花的零用錢,經常是大把大把的鈔票,她的腦海中不由得浮現起自己家樸素的生活,為了錢而爭吵的父母…...,心裡感到既自卑又嫉妒。耳邊又響起母親的話:「愛情不能當飯吃,到了肚子都填不飽的時候,什麼愛呀情呀!都是假的,只有錢才是真實的!」俗語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她覺得母親的話也不無道理。
母親為了使愛女多參加舞會結交異性朋友,拿出她多年積存的私房錢為小蕾訂做了幾件像樣的洋裝及晚禮服,於是小蕾邁向另一種新的生活了。有舞會必參加,廣交異性朋友到處去遊蕩。從此她的成績一落千丈,經常補考。父親訓誡她說:「女孩子應該把握青春好時光,多充實自己,學的一技之長,終身受用。免得婚後萬一遇到困難的時候,像妳母親。只會嘮叨和咒罵丈夫,什麼也不會做。」母親卻為她撐腰:「成績何必要那麼好?能畢業就行了。女孩子只要嫁一個有錢的丈夫,就萬事如意,不是什麼都解決了嗎?」
小蕾牢記著母親的話:「選丈夫像上菜市場買菜,應該把全菜市場繞一圈,多多比貨,價比價,才不會吃虧上當。千萬不可一進市場,就在門口隨便買。我當年嫁給你爸爸的時候,就是太隨便了,第一個碰到的男人,就以為他是理想的白馬王子,誰知等嫁過去以後,才知道原來是在市場門口買到的爛蔥臭蒜!」小蕾雖然不高興父親被喻為「爛蔥臭蒜」,但對於母親的「買菜哲學」卻非常佩服,她同時與幾個男友交往,其中有一位男孩對她付出真情,但當她發現另一位條件比他更好的男孩時,她就毫不留情地把他甩了。這個癡情的男孩因承受不住失戀的打擊,竟告精神失常。當她聽到他被送到精神病院去的時候,在心裡曾經自責了一陣子,但很快的為自己辯解說:「我上市場買菜,總不能叫我把所有的菜買回來吧?我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菜色啊!」她把有血有淚的人與不能言笑的「菜」相提並論。這種只為自己著想,而不顧別人死活的自私殘忍的作風,那會有好結果?她把濫交當成「明智的選擇」。俗云:玩火者終被火焚,她在四年級的時候,放棄學業,與一位自稱香港富商的男子同居起來,但不到三個月,那位「華僑」就不告而別了。
宗教信仰會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基督徒因心裡有神的存在,許多思想、觀念與世人不同。世人因沒有來世的盼望,只知道追求今生的榮華富貴,以追求物質享受及在世的成就為人生的目標。誰的權勢大錢財多,誰就是成功者;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常以財產的多寡為標準。有些人為了得到錢而不擇手段,什麽樣的罪惡勾當都幹得出來。「為財而亡」的人屢見不鮮。基督徒的人生目標在「榮神益人」;我們所追求的是來世的盼望與今生的平安,重精神生活過於物質生活;至於肉體生活所需要的物質,則神賜多少領受多少,不管在順境或逆境凡事感謝神,因此對於現在擁有的一切容易感到滿足。人的慾望是無底洞,能感到滿足就是富有幸福了。像小蕾的父親那種無不良嗜好,為人忠厚且奉公守法的公務員,在基督徒的眼中是位好丈夫,他的妻子應該要做些家庭副業來貼補家用,鼓勵子女用功上進才對。一個無知、懶惰、貪慕虛榮,又嘮嘮叨叨的女人,誠如經上所說的:
△妻子的爭吵,如雨連連滴漏。(箴言十九章13節)。
△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箴言十四章1節)。
愚妄的她不但給丈夫帶來終身的不幸,連女兒終生的幸福都斷送在她的手裡!
在我們教會裡,信徒擇偶的方法是相信神的配合,避免婚前談戀愛。但有部分青年無法接受此觀念,認為婚前交友戀愛是理所當然的事;也有人認為「在主內戀愛」是正當的事。其中最令人難以諒解的是,居然有人把「最自私的擇偶方法」拿到教會裡來活用。
恩恩的母親關心著女兒的婚事,拜託過許多長執介紹對象。能幫青年男女介紹婚姻的對象,促使青年在主內通婚是重要的聖工,因此受託的長執遇有適當的青年就來提親。不過婚姻是終身大事,大家都有慎重選擇的權利,恩恩認為A弟兄的條件較理想,經過相親後覺得人品還不錯。因為A弟兄是外地人,為了彼此進一步的了解,兩人就互相通起信來了。隔了一個月,恩恩參加大專班學生靈恩會時,不知情的傳道又給她介紹了B弟兄,她覺得B弟兄也很好,尤其B弟兄雖然已經不是學生了,但特地向服務單位請假,趕來參加靈恩會的精神可佳,給她留下好印象。恩恩與B弟兄也通起信來了。因為兩位弟兄都是外地人,所以不易發覺她的秘密。她在信裡讓兩位弟兄都感覺到對自己非常忠心,兩個人都對她逐漸發生感情。這時候另一位同靈又來提親,對象是國外教會的C弟兄,恩恩居然滿口答應等C弟兄回國觀光時與他相親。在她的觀念裡,只要沒有越軌的舉動,同時與幾位弟兄交往,做個比較,選擇一位最好的對象是極其正常的事情。
A弟兄對她的感情漸漸成熟,不見到她會難過;因此每到星期天,就迫不急待的趕到恩恩的家裡約她出去玩。B弟兄是較穩重的人,一方面也是因為路程遙遠,工作又忙碌,一方而且考慮到婚前與姊妹單獨相偕出遊,不合真教會信徒的行為。因此只藉著寫信,遙寄相思。不過他的信件沒有白寫,每次他都得到同等分量的回信。不過紙是包不住火的,恩恩與A弟兄親密交往的事,不久就在教會裡傳開了。一位有愛心的弟兄告訴B弟兄事實的真象,勸他與恩恩斷絕往來。但是B弟兄不肯相信,甚至懷疑有人故意破壞他的婚事。及至經人刻意安排,在一個星期日的早上,讓他坐在樹蔭下,目睹恩恩與A弟兄邊談邊笑地走過他的面前,那種親暱愉快的神情幾乎使他發狂,但他忍下來了。這個打擊何其大!想不到竟被同靈姊妹玩弄感情!但是他既不去破壞A弟兄與她的婚事,也不搖尾乞憐,他立刻採取行動來洩恨-把恩恩給他的信件全部退回,然後與未信主的人閃電結婚了。
我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彷彿眼前浮現起一幕景象:一位自私、貪婪、無知的小女孩在吃水果,她右手拿著一個放在嘴裡吃,雖然吃不了那麽多,但左手亦緊抓著兩個把玩佔有,不許別人動它。等她吃飽了,玩夠了,這才把左手的水果扔在地上。可是這兩個被扔的水果已經變色變質,不堪入口;她所吃掉的只有一個,但是同時白白糟蹋掉兩個上等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