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餅餘魚-876期

學基督的忍耐

(摘自郭子嚴撰《郭子嚴長老專輯》:聖靈報第二三一期,1983年9月,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發行)|發佈日期:2020/02/25

「忍耐」是相當重要的功課!這並非怯弱,乃是有剛強的意志、寬宏的度量、高超的見識,而產生自我節制和對人容讓的精神,因保持平安,有寶貴的收穫。聖經上說:「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基督徒在追求榮神濟世、救人救己的歷程上,處處都要用忍耐的腳步,行完神的旨意,才可以得著所應許的。...... (Joy 摘要)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經文:「願主引導你們的心,叫你們愛神,並學基督的忍耐。」(帖撒羅尼迦後書三章5節)。


基督徒不學習則已,如果要學基督的樣式(馬太福音十一章29節),則「忍耐」是相當重要的功課。在這萬方多難的世代,演變複雜的環境,漫長艱苦的道路,忍耐正是一件必須學習的秘訣。況且,基督徒的處世態度,是救己救人,榮神濟世,在得救與工作的歷程上,處處都要用忍耐的腳步,行完了神的旨意,才可以得著所應許的。

因此,主耶穌曾強調說:「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二十四章13節)。這句話特別在預言世界末期必有許多災難的時候說的,深具時代性意義。我們若感覺到今日的世局,已逐漸符合馬太福音二十四章的預言,也就是處在「災難的起頭」的情境中,就該提高警惕。主耶穌在說了「那時」的各種現象之後,接著就說「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就是說,在這時期,沒有別的可作我們保全得救的方法,只有忍耐是唯一的錦囊妙計。以後祂又提到「必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馬太福音二十四章21節),在這一階段裡,主明說「必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22節)。 在未來的大災難時期,選民的得救,完全是靠著神的憐恤,減少日子,或預先被提。雖然如此,主總要我們能忍耐到底,免得在那個時期站立不住。

我們得救的主因,乃是由於主耶穌的恩典(使徒行傳十五章11節),雖然也因著信,但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二章9節)。故忍耐並不是使我們得救的一種行為,乃是保全得救的一個方法(路加福音二十一章19節)。神只要我們有完全的「信靠」和「順服」,祂就能在我們身上工作,造成一個得救的人。信而受洗是得救的開端,忍耐到底是順服的極點。神不能使不信靠祂的人得救,也不能使不順服祂的人得救,因為這兩樣都是拒絕神的救恩。

基督的忍耐,是在順服中孕育出來,當祂在客西馬尼園中懇切祈禱時,祂的心中不免有祈求免除十字架痛苦的試誘,當此嚴重關頭,祂因為要同這個試誘作劇烈的決鬪,極其難過,汗流如血點。最終祂決定「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父的意思(馬可福音十四章36節) ,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祂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希伯來書五章8-9節)。神的旨意既預定耶穌必須受許多苦難(馬可福音八章31節;九章31節),祂為著順服體貼神的意思,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刑,和罪人的頂撞(希伯來書十二章3節)。「祂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得前書二章22-23節)。基督忍耐之所以成功,不但在乎「順服」,而且也因有所「交託」,這就是我們學習基督忍耐的兩大要點。切不可把基督的忍耐當作被人制服了,或環境壓迫了,不得不忍受的一種怯弱行為。當基督受難時,在表面看,好像是屈服於黑暗的權勢,那勇敢而又愛主的彼得,曾拔刀抵抗,砍了祭司長僕人的右耳,大有不惜訴諸武力之慨。但主耶穌對彼得說:「收刀入鞘罷,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約翰福音十八章11節)。可見基督之所以忍受凌辱苦難,全為著順服神,並不是屈服人。祂禁止了彼得的抵抗,也不是因為祂沒有多大抵抗的能力,祂明說「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麼?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馬太福音二十六章53-54節)。基督為著一個非常崇高的信念,就是順服神的旨意,作成救世之工。「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希伯來書十二章2節)。所以,基督的忍耐,完全不是消極絕望的,不是怯弱無能的表現,乃是具著鋼鐵般的意志,向著遠大的目標,與罪惡抗爭到流血的地步,而得到全勝。基督所要鬪爭的仇敵是:罪惡、死亡、魔鬼,而不是人。人是祂所憐愛的,因為人類受罪惡的捆綁,魔鬼的轄制;罪惡不消除,魔鬼的作為不除滅,人類總不得平安。如同醫生為著救人而除病。「你們知道主曾顯現,是要除掉人的罪」,「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翰一書三章5、8節)。除罪救人事基督降世的主要任務,已經在祂的忍耐中作「成了」(約翰福音十九章30節)。

基督的忍耐,一方面是因順服神,一方面也因「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得前書二章23節)。祂認定神是公義的,且有審判人的最高權威,有了這種交託,使祂內心大得安定,處之泰然。祂沒有犯罪,審判祂的彼拉多也說:「我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來」。然而猶太人回答說:「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祂是該死的,因為祂以自己為神的兒子。」猶太人認耶穌為罪人,極力反對祂為神的兒子,因此置耶穌 於死地。按神的公義,不能把無罪看為有罪,有罪看為無罪;基督既是無罪的,祂的慘死是不公義的。但神既預定無罪的代替有罪的受死,使有罪的世人因那代死的基督而滿足了神的公義,叫世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又滿足了神的慈愛,這是神的計劃。為了這個偉大的計劃,基督甘願忍受苦難,而我們的罪債全由基督用血還清了。但基督根本是不該死而死的,和該死的死自有分別。因此,按神的公義必須叫祂從死裡復活,祂的靈魂不撇在陰間,肉身也不見朽壞(使徒行傳二章31-32節),而且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這就是基督在肉身的時候,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因祂的虔誠,蒙了應允的結果(希伯來書五章7節);也就是祂忍受苦難,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所得到的永遠勝利。經上說:「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什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彼得前書二章20節),神決不會虧負我們。神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保羅也勸告我們說:「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羅馬書十二章19節)。當我們為著行善,而受到人的陷害;為著傳福音,而受到人的攻擊;為著促進教會事工,而受到人的中傷。我們要一方面忍耐,一方面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有了這個交託,使忍耐得了有力的支持。既交託與主,主必代為伸冤,那時誰善誰惡,主必報應。哈拿因毗尼拿無故作她的對頭,使她生氣。哈拿在極其苦惱愁悶之中,只將自己的苦情交託與神,她對祭司以利說:「我因被人激動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撒母耳記上一章16節 ),這就是交託神的方法,有此交託,忍耐者便站在不敗的地位。

「忍耐之道」(啓示錄三章10節),在新約聖經中佔極重要的地位。彼得「以我主長久忍耐為得救的因由 」(彼得後書三章15節),不但主耶穌如此實行,古信徒也照樣跟著主的腳踪行。保羅曾讚揚帖撒羅尼迦信徒說:「 你們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難中,仍舊存忍耐和信心,這正是神公義判斷的明證,叫你們可算配得神的國,你們就是為這國受苦。」(帖撒羅尼迦後書一章4-5節),主耶穌也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五章10節)。故聖約翰以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為難得可貴的榮幸(啓示錄一章9節)。真正基督教會在歷史上之所以得勝一切的困境,不是倚靠拳頭相互拼撞的結果,乃是仗著基督偉大仁愛忍耐的品德所感召。基督不主張以惡報惡,乃要以善勝惡(羅馬書十二章21節),故祂凡事忍耐,為逼迫者禱告,這就是以善勝惡與化敵為友的奇妙力量。

聖經上說:「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各書一章4節),忍耐在工作及修養上具有促進的功能。每一種工作之所以達到「成全完備」,修養之所以達到「毫無缺欠」,都要透過成功的忍耐,方能獲致。無論何事,目標既正確,動機亦純正,但在事工進行中,難免經歷許多艱難,若不能忍耐再忍耐,便無法繼續努力,以致功虧一簣。在品德上,忍耐是聖靈果子之一(加拉太書五章22節),能實行於基督徒身上,有無上的價值。古語有說:「百忍成金」,「小不忍則亂大謀」。無論對事對人,忍耐可以保留很多有餘的地步,不會走到極端的邊緣而發生危險。以撒所挖的水井,原是他父親的遺物,無故被人搶奪,一而再,再而三,他都忍讓,以後蒙神給他寬闊之地,就在這地昌盛起來(創世記二十六章18-22節)。而且因以撒的忍耐,退讓不爭,蒙神同在賜福,使仇敵看見而生悔改,前來與之結盟求和,這就是容忍能化敵為友的一個例證。忍耐並非怯弱的行為,它乃是有剛強的意志,有寬宏的度量,有高超的見識,而產生自我節制和對人容讓的精神,因而保持了平安,還有寶貴的收穫。故聖經說:「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雅各書一章12節 ),受試探或試驗是每個基督徒免不了的事。神所容許給我們的試驗,為要造就我們。萬事都互相效力,使愛神的人得益處。神的試驗要使我們信德遠勝於精金,提高我們的靈格價值,叫我們將來得著冠冕。所以基督在世為著愛人捨己、忍辱、負重,以完成救人大功。這是我們基督徒應該學習的重要榜樣。







文章標籤:  #剩餅餘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