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


&

搜尋&分類

回轉

撰文/轉 |聖靈月刊394期-2010.07|主題/所羅門王的寶藏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兩條交叉線,永遠無法平行嗎?」那年妳拋下這句話,讓我反反覆覆,好幾年。

妳說呢?當時我毫不考慮的反問妳,妳搖搖頭,而我點點頭。

兩條交叉線,理論上無法平行。

在蒙主揀選後,得以進入神兒女自由的榮耀中(羅八21),神的救贖與釋放,對人生的起伏與轉折漸漸悟出了一些啟示,人生何以堪?一生皆自囚。人類若不蒙神的憐憫救贖,一生都會像是一個牢籠,失去自由,虛度此生。

對幸福有不同詮釋的感覺,是在有了真正的信仰之後,幸福的真實感在生活中,好像日出一般,越來越明朗、強烈,而陽光的溫暖,在嚴冬是特別讓人夢寐以求的。世界很孤單,有時很冰冷,所有人的內心世界都曾蒙受過陰影,陷在黑洞中見不到日光,形同網羅,遭敗壞轄制。

世上多有苦難,但只有苦難才能豐滿我們的人生,堅定而實際的幫助我們持續下去,有人說:「人的成熟是在路途中,而不是在家裡。」只有用自己的腳板,才能丈量出世界的大小,測出人心的冷暖,然後用造物主賜給人的眼、手、腳與一顆心和一個看不見的意志,去適應各種變化,去求生存與發展。苦難是由許多交叉線盤錯,形成的一個網,在這個大網中,人需要智慧作選擇、切割與取捨。

人的一生行為表現和智慧,像個顯示器,毫不隱藏地將人性坦露無遺,故所羅門王強調智慧的寶貴與重要,世上一切珍珠寶石不足比較,珠寶炫耀奪目,猶如世上權勢地位閃閃發光,而智慧卻是一流清水,永不污濁,獨立於世,不致左右。

智慧是人生最美好的本錢,但有人不重視這種本錢,它不是累積世上的知識,它來自於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的造物主,所羅門王說:「要聽教訓就得智慧,不可棄絕。」(箴八33)。

希臘有位智者也曾說過:「智慧是由苦悲換來的,小悲苦換來小智慧,大悲苦換來大智慧,因此我們的智慧總是充滿憐憫。」智慧是在苦難的教訓中琢磨來的,「經驗,來自我們作過的事,智慧,來自我們作過的錯事。」實是無價之寶。

智慧的內在是憐憫,神因著大智慧與憐憫救贖人類,為要人得著基督,同掌王權,而人類卻在神無限的憐憫中忽視了祂的教訓,所以在交錯的網羅中不斷的屢歷艱辛,重複著錯犯。

人生路是許多十字形的網狀結構,人容易迷失在途中,它充滿迷濛的危機。未知,對人類來說是一個無形的挑戰,有人會放棄,有人會奮戰,有希望的人生即是經過一連串的挑戰,將其中的教訓與智慧結合,擇善固執而為之。人生沒有走不下去的路,只有不想走的路,人生的諸多現象,繁複紛雜,看似多彩多姿,卻又迷漫庸擾,本是規律條理分明,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人是社會組織的分子,凡事凡物都在基本的運行,人的社會定位源於自己養身、安身、立身的原則,很多令人升起對峙的社會價值觀問題,在人性的唯美主義與自私主義交叉下,總是讓世界整個處於動亂中。

造物者原意的美好,祂以「七」定天地,一切完備守安息,以「一」定人類(始祖亞當)即要人從一而終,不要橫生枝節,一的延伸仍是一,無限長的一,但另一個醜陋至極的一,嫉妒,不甘示弱的橫亙其中,破壞整體規律運行,交叉的世界開始了錯綜的面相,神創造的世界,人豈有能力掌管?

渺小的人類盡其所能的鬥智、鬥狠也鬥命,自以為頂天立地,頂著聰明,殊不知頂的是無知與庸愚,頂的是造萬物的主,人類的可悲就是不懂謙卑,在造物主面前,一展雄威英雌,不可一世,一直的忘了要看別人比自己強,在後的要在前的教訓。

神是惟一,道是惟一,在「一」裡面永不交叉,但軟弱的是人性,無法在唯一的直線上直行,總會被外來的另一個一或更多交錯的一所左右轄制,失喪自我。人讓神後悔的因素已經成立了,罪入了世界,人無能擺脫,總是自己的子民,神道成肉身犧牲自己,留下回轉的路,盼粗心的民,怎還不回轉?

苦民啊苦民,歷史的教訓老是還原,足見人心之硬。

我們在經歷每件事情時,這其中固有神的歷練,但更有許多是我們的軟弱,我們的思考通常都是以人性的立場來定位,人很難用廣義的角度去透析事件的本末,格局設限在框框裡,框框之外的環境,便干卿底事了。

神屢次要選民回轉,藉先知呼籲,但選民頸項硬背,見不到回轉的利益何在,回轉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但一味地食古不化,將導致自己身敗名裂於框框裡。

蘇格拉底生活一向簡樸,不重物質享受,有人送他土地、奴僕,他一概辭謝。有天走在街上,看到商店形形色色,琳瑯滿目的物品,美不勝收、目不暇給,但他仍無動於衷,只輕淡的說:為什麼我用不著的東西,竟是這麼多?足以媲美保羅的處世觀,保羅丟棄萬事,看如糞土,世間已沒什麼可爭奪的,「太六24-34」也寫得夠清楚明白了。

未信主的先人也常說的一句話:「每個孩子生下來,就都帶了自己的糧食來。」神真的都為人預備好了,只是人仍然為自己謀算,從交叉點那一刻開始,差距是越遠了。

倒退才有回轉的空間,如農夫插秧,手把青秧插野田,倒退其實是向前,倒退並修直,則直線永遠是平行的,用心的走在直線上,是不致絆腳的。

保羅曾經也經歷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然到他徹悟的時候,他看山更是山,看水更是水的認定了基督,並持定基督純淨的話語,用心、用腦、用智慧的改變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至於他篤定的基督觀,直線距離是最近的,能最快的到達主前,但要有智慧領航,否則看得到世間,便看不到基督了。






文章標籤:  #轉   #394期  #靈修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