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學習犧牲 愛由此生

撰文/遠|聖靈月刊395期-2010.08|主題/八八快樂 幸福久久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原以為,當了爸爸之後,會更加堅強;怎知,心的柔軟和常常不知所措,竟是刻劃在爸爸這個角色上常見的心情。

年初在劍橋,路上有些積雪未溶;一個年輕大學生騎著單車在對面路旁摔倒了,沒事,可能只是摔了,他自己爬了起來,繼續騎去。我卻站在冰冷的風裡,難過的想著,我的孩子哪天若是在旅途上摔倒了,很痛怎麼辦?沒有人扶他,怎麼辦?他會讓我知道嗎?他會好好的,堅強的繼續騎下去嗎?

理智一點,孩子的媽提醒我;確實是,擔心和煩惱總是多餘的,但當爸爸之後,確實心理很脆很弱;孩子一點撞傷、摔跤、小小插曲的意外、生病感冒,都能讓人愁眉,夜裡輾轉難眠,起來量觸體溫。有時想起,小的時候,爸媽到底是怎樣把我們帶大的?

「爸爸」這個詞對我而言,總是一個沉默但又似乎充滿力量的象徵;那年開刀,住院一個禮拜的時間,退休後的他守著我,想起來那甚至是我和爸爸最緊密相處的時刻,不能動的失能,凡事都要人幫忙和服侍的狀況,好像又回到嬰兒的狀態;很不習慣,在親密的不熟悉裡卻又習慣了某種信賴。

比起孩子每天繞著我講話、聊天、吵鬧、耍脾氣或撒嬌;那時代的老爸爸,和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手爸爸,不同的是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但相同的擔心、關切和在意,恐怕是一樣的。

媽媽說小時候我們若是不乖,表現差強人意,爸爸總會愁眉不展的在夜裡猛嘆氣;特別是小時候課業表現奇糟、學校適應困難的我,爸爸花了好大的力氣想盡辦法要挽救,轉學、親自指導、嚴格要求、補習、找老師等等,有些是我知道的,更有些是我長大後才知道的。

在那個教育還十分封閉的年代,用分數衡量一個孩子的價值是常態,書讀不來的孩子被否定得很深;國中時代還是全班強迫晚自習的年代,九十分及格的要求裡被老師體罰鞭打,各科加總一百多下的鞭刑是時有發生的,有一次加上對全班羞辱的說,豬射到月亮還是豬;流淚邊走邊躲大雨,夜深,大男孩還是在意被人看見;不知道為什麼爸爸能在路上找到我,遞過一支傘,就這樣父子沒有交談,一路大雨叮咚在傘上,喧鬧卻又寂靜。

有時想起來,那時代的爸爸,或許就都是這樣的行動派,有動作而沒有語言。他不了解我發生什麼事,但卻支持和關懷;我也不了解他的想法,只猜想他是懂的。

年歲已高的爸爸,常常表現許多年輕人的行為,開快車、穿鮮豔的衣服、登高山等等,但退休後的他明顯的變得非常居家,每次看見他種菜、掃地、整理家務、帶小孩去散步就覺得非常感動;小時候傍晚在巷子裡跟小朋友玩,爸爸的機車回來後,總會讓我們跑上去坐一下,繞家裡附近的街道幾圈。

那還是高度都市化的浪潮時代,年輕就要離鄉背井,遠赴都會求生存;男孩一下就變成男人,男人一會兒就變成爸爸,勞碌如馬拉松的堅持一陣子,就開始當起阿公了,這彷彿就是大多數那個時代的爸爸最佳的寫照。但是許多的回憶,記起來才會想到那對爸爸來說,都是一種為孩子付出的犧牲。

仲夏時節在舊金山灣遇見一個華人司機老伯,當年在自己的地方發展的很好,但仍辛苦的來美國打拚了三十幾年。除了談到年少離鄉老大回的感傷,也談到如何一步步幫著孩子融入社會,以至於出人頭地的一個是成功的醫生、一個是公司裡的重要主管,問他過程裡的辛勞,只淡淡的說:就為了孩子的教育嘛。

那想在心底的初衷,孩子肯定都是懂的,只是父子之間恐怕說也說不出,也沒有機會去說。就像倫敦的友人,為了選孩子的學區住到離公司很遠的地方,自己必須清早六點出門趕搭一個半小時的車或地鐵;我問他那天還未亮、在雪地裡走的經驗,下班尖峰時間擁擠地擠不上倫敦那一班班老舊的地鐵,他說:上車就睡覺,其實也一下就到了,穿多一點就不冷了。

小男孩在旁邊聽了就說:我爸爸最好了,這都是為了我們上學。淡淡的笑容背後其實有的就只是愛,那愛沒有說出口,但卻在行動裡盡全力的支撐著孩子。在優山美地悄遇一位台灣來的大叔,來美國參加孩子的婚禮,他提到如何撐過來,以一個藍領階級要能供孩子都讀大學,那加起來的學費之貴,想來就害怕;但,還是撐過來了,犧牲成為一種習慣了,對爸爸來說,一個家和幾個孩子就這麼長大了。

母親節的時候,小漢的幼稚園老師要他們做卡片,他先做了一張給我,老師告訴他也要做給媽媽,他說我爸爸對我最好,要先做給爸爸;聽了很窩心,好多的辛勞跟這句話比起來,實在不算什麼。

我有一個關於父職這個議題的研究,包括如何當爸爸以及當爸爸的心境調適歷程,特別是低階藍領爸爸,辛苦了半輩子往往為了讓孩子能離開自己的階級,讓孩子跟自己不一樣,希望孩子能夠過得好,被人重視和尊敬;然而,那辛苦的背後常常是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這爸爸變得非常的困惑和失落,有時候挫折的感受襲來,陷溺於失望中的爸爸常更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維繫關係,在親子關係裡又再次經驗一種困頓。

我們僅是孩子生身的父,若靜下心來點燃心靈的火炬,你會想到,該給孩子最重要的不應僅執迷於學識、屬世成就、才藝,抑或是財富;反而,帶領孩子真切的回到神面前,才是最有價值的。看見很多孩子,成就越高,離父母親就越遠;屬世的學識和才能卓越,這孩子終必給國家或社會擄去,能者多勞的貢獻著,迷失在勞碌中。

有些父親來到診療室談對孩子表現如何如何失望,覺得孩子不努力、不認真以後就會如何低劣,在社會上被淘汰等等;我常會在傾聽之後問他,你的孩子快樂嗎?往往這父親或母親會愣住而無言,快樂兩個字好像不在他們的腦海中或規劃中。

對基督徒孩童而言,快樂地生活、愉快的投入學習和成長或互動,都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能夠認識神,尋得或體會恆常的喜樂;在生活中陪孩子讀聖經、講故事、唱詩歌、畫圖、背經句,對忙碌的爸爸可能非常瑣碎,但那是永無止盡的寶藏,當你埋下種子,一棵大樹就能在多年後長成。

天父希望我們快樂的圍繞在祂身邊,成熟的引領孩子也快樂的、滿足的、喜悅且充實的,更是緊密的跟祂同行;這是當爸爸最重要的任務,也是人生最珍貴、最值得分享祕訣。

勞碌終日,若到頭來宛如補風,沒留下甚麼,你的人生如同繳了白卷。當爸爸,假若孩子在好久之後失喪了敬神愛人的虔誠,靈命空白,你當爸爸的是否應在眼前就好好想一想,該投資多少、投資甚麼、拿甚麼最好的給孩子。

教會裡的年輕人有次問我,為什麼一定要結婚,結婚後最好不要有小孩對吧!我回答說,常常無法準備好才決定要去為別人犧牲時間、物質或給予一切,但是當爸爸確實是一種犧牲和全然奉獻的學習。

當一個嬰孩全然需要你,你必須完全的為他而存在,為了讓他成長茁壯,你要工作、賺錢、養活,你要擔憂他的一切、花時間陪伴他;他惹你生氣,你要原諒;讓你傷心,你還要教導他,先不管自己;有時候,他更甚的會深深傷害你,你還是愛他,你要學習永遠愛他,甚至就是犧牲自己的一切,你還要保護他。年輕人說,那沒有人可以準備好的,我懂了,就是要學習。

昨夜,想了很久,悟出一個道理來;當爸爸,其實就是一種跟主耶穌學習的歷程,是一種學習犧牲,學習那無所求的愛,默然而卻永遠的一種愛,且把這種愛,愛你的孩子到底,到底不單是擔憂或照顧、給予,更是扶持、陪伴、導正和堅持,引導孩子讓他的人生正中靶心。

我們盡力了多少,上班的車程上我們常會規劃要如何陪小孩,但下班的回程裡,應該常常問自己盡了多少時間和心力;禱告中,更祈求神給我們智慧和一顆學習的心。確實,當爸爸是一門好艱深的功課;但一點一滴的去學習犧牲和奉獻,那愛的能力和果效也才能油然而生。






文章標籤:  #遠  #395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