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恩道-1122期

公正與罪惡

(文╱喜樂主講 莎菈整理,摘自真耶穌教會『聖靈』月刊2005年8月號,P.76)|發佈日期:2024/10/31

金錢無法買到一切,在這拜金的世代中,金錢有時反帶來禍害。「撒該」這名字是「公正者」,但他卻選擇了稅吏這份工作,生活上與人劃清界線;信仰上被認為是罪惡的代表。然而生命裡需要有一更新的價值觀,唯親近慈愛公正的主耶穌基督,才能免去罪惡、罪性,拾回生命的尊貴! (Joy 摘要)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耶穌進了耶利哥,正經過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他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裡經過。耶穌到了那裡,抬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的接待耶穌。眾人看見,都私下議論說:他竟到罪人家裡去住宿。撒該站著對主說:主阿,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此段經文中提到稅吏撒該,為一位財主。「撒該」這名字的含義是「公正者」,由此可見其父親對孩子的期盼,但撒該卻選擇了稅吏這份工作。當時羅馬時代收稅的工作是人們所不喜悅的,不為猶太人所接受,生活上與人劃清界線,且在信仰上被認為是罪惡的化身與代表。因此,作為稅吏的撒該為眾人所厭惡,雖然擁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安逸的家居生活,有錢有勢,然而錢財恐怕也都是由他人身上所訛詐奪取的「不義之財」,以致眾叛親離,百姓不願與之交往。

說來生命進入黑暗源自於人性的貪念,貪名、貪利、貪權、貪勢、貪財……等;「貪」也帶來誇口、帶來驕傲,自誇自大掩蓋了生命的光與熱,因此人應懂得知足。試想金錢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要叫金錢迷失了自我,讓我們因此而失去了「愛」。

撒該雖是財主,非常富有;但富有可以買到一切嗎?不可能的!我們來看看他,並大膽假設,一個人若有錢卻無親情、若有錢而無友情、更若無法擁有愛情……,那人生有什麼意義呢?「錢」可以買到親人的關懷,可以買到真正的友誼嗎?「錢」也許可以買到「美女」,但肯定買不到愛情!所以我們當瞭解,金錢是無法買到一切的!在這拜金的世代中,金錢有時候反倒帶來禍害,如被不肖人士恐嚇、勒贖、取財……等等,為著金錢反讓生活過得不安、不快樂,這樣有何意思呢?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六6)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30)

當撒該被眾人區隔,認為是罪人時,主卻接納、憐憫了他,因為神是慈愛公義的,祂知道撒該這樣有錢的大財主會想要見耶穌一面,由此可見他內心的確空虛寂寞。

然而當他要靠近耶穌時,卻因人多遭到排擠在外,不讓他見耶穌;更因為人數眾多,帶來了許多阻礙……。這也讓我們想到,有些時候信仰是會因為人的阻礙、阻擋而受到影響。人常有感性的體會,但也必須理性地加以思考,才不會失落了美好的判斷!正所謂「科學靠實驗,信仰靠體驗」,這是必須親身感受的,如此一來,信仰才會美好、長久,根基也才會穩固、紮實;絕不是人說就聽、人說就信,沒了自我主張、沒有自我主見,導致很多人迷信而不自知。再說,有錢的人不見得過得開心、快樂,或許為了爭名、奪利、覬覦家產,兄弟姊妹間不和睦,甚至父母死後,遺體也無法平順地「入土安葬」。所以《箴言》十五章17節說到:「喫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喫肥牛,彼此相恨。」

生活在身不由己的世代,人們往往臣服於罪惡當中。古聖徒保羅說到:「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七18);孔子也說:「知善不能行,知惡不能改,是吾憂也!」想行在光明的路上,卻反被罪惡重重地壓住,喘不過氣來,這是十分悲哀的事!

像撒該如此的窘境,內心其實是空虛、孤單的;還好他有一顆渴慕見主的心,在主看見、接納他前,就先到前頭的桑樹上等待,或許是曾風聞耶穌有醫病、趕鬼、叫死人復活的能力……,便因著好奇、嚮往,期待看個究竟。主耶穌終究還是進到撒該家住宿。當耶穌接納他時,他發自內心大受感動,良心譴責知道錯了,馬上認罪悔改,並且當場發願,將錢財的一半分給窮苦的人,又將償還四倍彌補他所訛詐過的人……,以此排除眾議。因著神的愛,主恩進入撒該內心,打開撒該的心門,感動了他;想想,救恩竟然臨到撒該這樣的罪人身上(家庭)!主耶穌說:「人子來,為要拯救失喪的人。」

撒該很寶貴的地方是,他不畏懼人言,知錯後馬上以行動表現,是真正的悔改且不願讓人因此批評主耶穌,實在難能可貴!

生命裡需要有一更新的價值觀。「公正和罪惡」在我們心中是無從選擇的,因人靈魂裡生來就帶著「罪」,又稱「原罪」;唯有親近慈愛公正的主耶穌基督,才是我們人生永遠的倚靠,能免去罪惡、罪性的生命源,重新拾回生命的尊貴,成為一個剛強的人,真正享受心靈上的富足、真理的愛,平安喜樂相隨。







文章標籤:  #力行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