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餅餘魚-881期

基督徒在世為鹽為光(一)

(摘自郭子嚴撰《郭子嚴長老專輯》:聖靈報第二五一期,1983年9月,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發行)|發佈日期:2020/03/19

主耶穌說,我們是世上的鹽,「鹽」雖是平凡的東西,卻是人人日常生活上的必需品;按肉體而論極平凡的基督徒,在屬靈作用上卻極其重要,如鹽在世界上之不可少一樣。那麼什麼是基督徒成為「屬靈之鹽」的條件呢?我們必須具有信心、經過煆煉、純全無疵、品行端正、言語和氣、捨己相愛......。 (Joy 摘要)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經文:「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馬太福音五章13節)。這是主耶穌極有意義的比喻,指出基督徒在世界上,應有不可少的屬靈作用。「鹽」雖是平凡的東西,卻是人人日常生活上的必需品。基督徒在世也常被人看來是平凡的,正如保羅所說:「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哥林多前書一章26節)。這「三不多」的我們,既是神所揀選的基督徒,按著肉體雖極平凡,但在屬靈的作用上卻極其重要,正如鹽在世界上之不可少一樣。因此,我們也要知道「鹽」之為物,其來源及性質如何,使我們知道如何去作「屬靈之鹽」,以符合主耶穌的教訓。


 
一、為鹽

鹽有海鹽、池鹽、井鹽等。海鹽產海濱之地,以海水灌注鹽田,曬乾或煎煮而成。池鹽由天然低窪滷地之水,受日光之熱,自結鹽花。井鹽在有滷源之地鑿井,汲水煎成。以上是鹽的來源及成因。

基督徒之所以成為「屬靈之鹽」,也必須具有下列各種條件:


(1)必須具有信心

淡水無法成鹽,必須含滷之水,受日光照曬才能結晶。基督徒存著「以信為本」的心,才能在基督裡接受神的工作,成為新造的人(以弗所書二章8-9節;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經上說「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四章23節) ,人若對神存著無偽的信心,便能接受聖靈的改造,和真道的造就。所以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恩典因信心才顯出能力(以弗所書一章19節),信心藉著恩典才得著果效(彼得前書一章9節)。若心中沒有「全備的信」,好像淡水一般,沒有滷性,怎能被煎曬成「屬靈之鹽」呢?


(2)必須經過煆煉

鹹水經過日光熱力照曬,方能結晶成鹽。照樣,基督徒的信心也要經過諸般試煉(彼得前書一章7節;四章12節;雅各書一章3節),才能達到堅固、真實、穩定的地步,顯出極寶貴的品質。主耶穌在撒種的比喻中,講到那種子撒在淺土石頭地上的,發苗很快,但經不起太陽一曬,就枯乾了。即指信心淺薄無根,只存暫時,及至為道受了患難、逼迫,就馬上跌倒了。與此同理,淡水被烈日所曬,只能化為氣體而乾涸(約伯記六章17節)。基督徒若有確實的信心,才能經得起試煉,然後生出「仁愛」(加拉太書五章6節),生出「忍耐」(雅各書一章3節),生出「盼望」(希伯來書十一章1節;羅馬書四章20節)。這就是信心經過試煉之後的寶貴結晶品。


(3)必須純全無疵

「鹽」既是結晶體,而又色白,不純淨者其色青黃。照樣,屬靈的鹽也是潔白的,因為我們一切罪污已蒙主耶穌寶血洗淨:「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成為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以賽亞書一章18節)。故基督聖徒必須在信仰上「純全無疵」(提多書一章13-14節),在思想、言語、舉止上,也必須被煅煉成為清白無疵。青黃色的鹽,其品質不純淨,這正如一般信徒仍舊玷染著世俗的污穢,並夾帶著屬肉體的雜質(哥林多前書三章1-3節;羅馬書八章12-13節)。這樣的信徒,還要靠著「公義的靈」和「焚燒的靈」,予以煅煉與更新(以賽亞書四章3節;提多書三章5節),方可成為聖潔,能以得救(帖撒羅尼迦後書二章13節)。


(4)必須品行端正

鹽粒是立方形的。象徵真實的基督徒品性端正(彼得前書二章12節),誠實無偽,光明正大。那行邪術的西門,雖然信主受了洗,其存心仍屬不正(使徒行傳八章21節),貪求非法的利益;亞拿尼亞夫婦存心不正,把賣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同心欺哄神,被神譴責而死(使徒行傳五章1-10節)。故人心不正,其行必邪,其言必詭,其理必曲,其謀必敗。我們必須效法約伯的「完全正直」(約伯記一章1節),和施浸約翰的「嚴正不阿」(路加福音三章18-19節),並拿但業的「真正無詭」(約翰福音一章47節),作為立身處世,行事為人的基礎。


(5)必須言語和氣

鹽有調和及防腐的功用。基督徒對世人、家庭、教會、社會,亦具有促進和睦的功能(馬太福音五章9節)。經上說:「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歌羅西書四章6節);「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溫良的舌,是生命樹」(箴言十五章1、4節)。言語如鹽調和,可以化除對方的忿怒。例如亞比該以柔言使大衛釋恨(撒母耳記上二十五章33節);基甸以柔言使以法蓮人消怒(士師記八章1-3節)。這樣就保持了和平,防止許多爭端。


(6)必須捨己相愛

鹽若不能溶化便不是鹽,而是頑固的沙石了。故「屬靈之鹽」,必須有捨己的品質。有愛才能捨己,正如保羅指著基督說:「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加拉太書二章20節)。基督徒能犧牲自己的一切,方能表現愛人的實際行動(約翰一書三章18節),如同鹽溶化了自己才能發揮其鹹味一樣。失去鹹味的鹽,等於基督徒離棄愛心(啓示錄二章4節),或愛心漸漸冷淡了(馬太福音二十四章12節),這樣的基督徒在世上就無所作用,終必被神丟棄。

以上各點是屬靈之鹽必須具備的條件,如此,才能在世界上表現基督徒的重要功用,榮神益人。







文章標籤:  #剩餅餘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