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餅餘魚-980期

​世界的將來如何(下)

​(摘自楊約翰長老專輯《查經指引》,2005年,真耶穌教會臺灣總會發行)|發佈日期:2022/02/10

「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答案是:「你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真神是愛,又是聖潔與公義,因此對有罪的人施行審判之前,總先為他們開一條得救的路,叫聽從的人免得同受災殃。凡神的子民,當傾聽天父呼喚的聲音,立刻脫離巴比倫,接納救主耶穌,受浸歸入祂的名下,祈求聖靈的充滿,成為新人,過著敬神愛人的新生活! (Joy 摘要)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五.天父呼叫你

中心聖句:「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它一同有罪,受它所受的災殃。因它的罪惡滔天,它的不義神已經想起來了。」(啟十八4、5)



大綱

1.天父在叫你(啟十八4、5;彼後三8、9)

2.當信主耶穌(徒十六30、31,四12)

3.悔改受浸禮(徒二37、38)

(1)浸禮的功能
a.使罪得赦(徒二38,廿二16)。
b.得救稱義(可十六16;羅五9)。
c.進入天國(約三5;多三5)。

(2)浸禮的方法
a.奉主耶穌的名(徒二38,十九5)。
b.低下頭(羅六3、5;約十九30;詩四十12)。
c.全身入水(徒八38;約三23;西二12)。


4.得聖靈更新(多三5)

(1)得聖靈的重要性
a.得永遠生命(啟廿二17;約四14)。
b.得各項憑據(羅八16;弗一13、14)。
c.得各種力量(徒一8;林前十二4~11)。

(2)受聖靈的憑據
a.會說方言(徒二4,十44~46,十九6、7;林前十四2)。
b.也有感動(約三8;徒二13、33;林前十四23)。



查經

問一:主還不再臨的原因是什麼?(參看:彼後三9)
問二:得救的第一步驟是什麼?(參看:徒十六30、31)
問三:「起來,求告祂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記載何處?
問四:「從水和聖靈生」,是什麼意思?(參:約三5;多三5)。
問五:列出三處浸禮必須「奉主耶穌的名」的經節。
問六:列出三處聖靈降在人的身上,他就說出方言的經節。



略解

1.天父在叫你

真神是愛,又是聖潔與公義。因此對有罪的人施行審判之前,總先為他們開一條得救的路,叫聽從的人免得同受災殃。例如要用洪水毀滅世界之前,就指示挪亞,叫他造一隻方舟,藉以得救。又如要毀滅所多瑪城之先,就差遣天使去救羅得一家離開該城(參看:創六13、14,十九12、13)。際此末日臨近,大審判快到的時候,仍本著祂的大愛,發出慈聲,呼叫祂的兒女,速從充滿罪惡和混亂的比倫似的世界出來,以免同受刑罰,反得永福(參看:啟十八4、5;彼後三9)。

2.當信主耶穌

禁卒曾向保羅提出人生最重要的問題說:「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回答是:「你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十六30、31)得救所以必須相信主耶穌,乃因祂是真神所立的唯一救主(徒四12)。祂曾為我們的罪受死,之後復活、升天,開了一條通往天國的得救道路(林前十五1~4),於末日又要從天降臨,施行審判(帖後一7~9)。

3.悔改受浸禮

相信耶穌為救主是得救的根基。但真實的信心,當有行為隨著,就是悔改和受浸等。如同五旬節那一天,那些承認耶穌為主的人,悔改過去所有的錯行,為使罪得赦,約有三千人接受浸禮(參看:徒二37、38、40、41)。
(1)得救必須接受浸禮,乃因主在十架上所流的寶血,要藉著浸禮洗去我們的罪(徒廿二16,二38),使我們得救,稱我們為義(可十六16;羅五9),得進天國(約三5;多三5)。
(2)但要使洗禮發生功效,方法必須正確。
a.必須奉主耶穌的名施浸(徒二38,十九5)。
b.要低下頭,與主死的形狀一致,這也是罪人求赦應有的態度(羅六3、5;約十九30;詩四十12)。
c.要全身入水。為此,要找水多的地(約三23),施浸者與受浸者要同下到水裏去(徒八38)。由受浸是與主同埋葬的意義講,也表示要全身浸人入水裏(西二12)。

4.得聖靈更新

保羅說:我們的得救不是因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神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多三5)。可見信主、悔改、受浸之後,還要領受聖靈,靠聖靈更新一切。此事雖已被一般教會忽略甚久,但沒有領受聖靈,是還未領到生命之水,也沒有得著作神兒子的證明,和將來可得天國基業的憑據(啟廿二17;羅八16;弗一13、14)。聖靈是一切力量的泉源,祂要賜我們為主作見證,行神蹟,結出各樣善果的能力(徒一8;林前十二4~11;加五22、23)。依據使徒時代和現在我們教會的體驗,聖靈臨到人的時候,他的舌頭會被感動說出一種聽不懂的舌音(林前十四3)。在五旬節那一天的門徒和哥尼流及以弗所教會的信徒,他們都有同樣的體驗(徒二1~5,十44~46,十九1~7)。

使徒時代賜下的早雨(秋雨)聖靈,因教會的墮落而離開,現在是晚雨(春雨)聖靈沛降,天父悅納人類,拯救世人的時候(珥二23、28~32)。凡神的子民,當傾聽天父呼喚的聲音,立刻脫離巴比倫,接納救主耶穌,受浸歸入祂的名下,祈求聖靈的充滿,成為新人,過著敬神愛人的新生活!


 
六.選民的使命

中心聖句:「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天使飛在空中,有永遠的福音要傳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國各族各方各民。他大聲說,應當敬畏神,將榮耀歸給祂,因祂施行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應當敬拜那創造天地海和眾水泉源的。」(啟十四6、7)



大綱

人類罪惡滔天,若不悔改,將遭受大難,死後且要受永遠的刑罰。際此危急關頭,蒙主拯救的我們,負有何種使命?

1.生之意義
△主讓我們活著(約十一25;撒上二6)。
對一般:等候他們信主得救(彼後三9)。
對選民:要他們為主而活(羅十四7、8)。

2.選民的使命
傳揚末世得救福音(啟十四6、7;弗一13、14)。
重建屬靈真教會(摩九11;該二9;結四七1~9)。

3.須明白主的託付(徒廿二10,士九7~15)。
摩西自覺使命,甘為選民受苦害(來十一24~26)。
保羅清楚主的託付,甘心做傳道(林前九16、17)。



查經

問一:舉三個主叫人復活的實例,證明生命在主的手裏。
問二:主為何耽延還不再來?
問三:為何要大聲向世人傳福音?(參看:啟十四6、7)。
問四: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有何靈意?
問五:摩西為拯救選民,捨去了什麼?舉三件(來十一24、25)。



略解

1.生之意義

主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約十一25)雖然許多人不知或不信,但人的生死,確在主的手裏。「活著」是一件有福的事,可是生之意義是什麼?或者各有不同的看法,正確的答案還是要問使我們活著的主。世人可分為兩類,即還未得救的和已經得救的。對還未得救的人而言,主還留他們的生命,是要他們信主、悔改、受浸歸主而得救(彼後三9;徒廿二16)。對已經得救的選民而言,既接受救恩,應該死也無憾(路二28~31),但主還不召他們歸天,就是要他們為教會做些工作(腓一23~25;羅十四8)。只有活得合乎主旨意的人生;「接受救恩,為主而活」,他的生,才有意義。

2.選民的使命

(1)傳揚末世得救福音
「福音」就是耶穌基督救人的好消息。它的中心道理是:基督為我們的罪受死、
埋葬,第三天復活,進入天堂,現在要拯救一切信祂的人(林前十五3、4;彼前三22)。只要你信祂為獨一的救主,悔改受浸,使罪得赦,即能成為神的兒子,承受天國的產業。為證實救恩的可靠,祂又賜聖靈給我們為憑據(徒二33;弗一13、14)。但這種得救的福音已經失傳許久了,所以在此末世蒙主揀選的子民,當向全人類大聲、急速宣揚(啟十四6、7)。

(2)重建屬靈真教會
舊約的聖殿預表新約的教會。頭一次建造的聖殿,是大衛預備材料,其子所羅門費七年的工夫去完成的。可惜,這殿因列王與百姓的悖逆,終被巴比倫燒毀,經七十年的荒廢,照神事先的聲明,百姓得從巴比倫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屬靈的聖殿──真教會在五旬節那一天聖靈大降,得以建立,後被擄。但日期滿足,晚雨聖靈降臨,真教會重新建立。他不但要宣揚真福音,呼召選民歸回,更要牧養群羊,結合全體力量,把真教會建立完成,以迎主再來。據聖經的預言,在此末世聖靈的工作必逐漸擴大,復興起來的真教會,必大過先前的榮耀(參看:結四七1~9;該二9)。

3.須明白主的託付

橄欖樹、無花果樹、葡萄樹均明白神造它們是為什麼(士九7~13),身為神的子民更當清楚神揀選你和留你生命的用意是什麼,而順從神的旨意,才能完成主的託付。

(1)摩西:他是生下來就應該被丟在河裏淹死的孩子,卻被法老的女兒拾去為兒子,在王宮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出一22~二10)。但他「長大了」,了悟神救他的用意,就捨去王孫的地位,埃及的財物,和王宮裏的享受,且甘為基督受凌辱,與百姓同受苦害(來十24~26)。他一人的順服與犧牲,拯救了全以色列民族。他雖放棄了王孫的地位,卻被神立為全以色列民族的首領,且在天國裏榮耀獲永不變動的高地位與極大的賞賜(參看:徒七35;太十七1~3;來十一26)。

(2)保羅:他蒙主揀選之時,隨即向主說:「主阿!我當作什麼?」(徒廿二10)他既明白了,就唯命是從,不去考慮跟主之後,在各方面的得失問題。他相信,若甘心去走主的道路,必有賞賜;不然,便有禍了(林前九16、17)。保羅這一粒麥子甘願落地死了,主就藉著他的犧牲,使他結出許多的子粒來。保羅為主比別人捨棄的更多,努力多,吃苦多,相信他在主再來那天,所得的安慰和賞賜必較別人大(參看:林後十一23~29;提後四7、8)。

世界的罪惡空前的增多,其猛烈不是靠教育和一般宗教的力量能撲滅的。罪惡招來家庭的不幸,社會的不安,與世界的毀滅,永遠的沈淪。造物主傷心人類的可憐遭遇,已於此末世降下晚雨聖靈,建設屬靈真教會──末世方舟,切盼人人悔改,趕快進入,共負宣揚得救福音,靠聖靈完成主拯救世界的大使命(參看:啟十八4、5;亞四6)。 


——完







文章標籤:  #剩餅餘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