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社會


&

搜尋&分類

葡萄樹下:餅碎般的恩典

撰文/Day|聖靈月刊561期-2024.06|主題/防止假冒為善的酵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前言

五餅二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神蹟,但馬太福音十五章32-38節和馬可福音八章1-9節,都同樣記載了另一個變餅的神蹟——主用七個餅給四千人吃飽。

這個神蹟裡也有魚,是幾條小魚,不過數量不詳,也許也是一個人的分量;但餅多了兩個,而吃飽人數呢?至少有四千人以上。馬太還強調他所記錄的數字,婦女和小孩子除外;至於,所收拾剩下的零碎則有七筐子。然而,這七個筐子的零碎,可能要比五餅二魚神蹟的那十二籃的量多出許多。

我擘開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你們收拾的零碎裝滿了多少籃子呢?」他們說:「十二個」。「又擘開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你們收拾的零碎裝滿了多少筐子呢?」他們說:「七個」(可八19-20)。

馬可福音在記錄這兩個「變餅」的神蹟時,特別用不同的容器給標示出來,以彰顯其精確性。如果,對照使徒行傳的記載來看,可以推斷兩個神蹟中,所收拾的零碎數量很可能差異甚大呀!

過了好些日子,猶太人商議要殺掃(保)羅,但他們的計謀被掃羅知道了。他們又晝夜在城門守候,要殺他。他的門徒就在夜間,用筐子把他從城牆上縋下去(徒九23-25)。

這處經文中提到的「筐子」與七個裝零碎的「筐子」原文同字,很多譯本都將「筐子」翻譯為「大籃子」。這種大籃子是用來裝東西的,因此平時並不方便隨身帶出門。

一般相信保羅是利用這個「大籃子」當成器具下墜逃脫的,故應該不會太小,否則無法裝人。由此來推斷,兩者極可能為同款的筐子;可見,主用七個餅給四千人吃飽後,剩下這些零碎可真不少。

不過,這些資料都只是推測,與真理的教訓無礙,僅供參考;今特將這兩個「變餅」的神蹟一起看,提出幾個觀點做為彼此的學習與勉勵。



收拾餅碎,回顧主恩

主耶穌在行這兩個神蹟給眾人吃飽之後都做了同樣一件事,就是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

相信大家都有收拾的經驗,收拾的目的在於整理,有時因為物品不同,收拾的方式也有所差異;例如,吃完飯要收拾餐具、清洗,然後分開存放,方便日常取用;收拾書籍、資料,也會做好分類,以利於日後可做系統性的查閱,有提升使用效率之便。

眾人收拾零碎則成為神蹟的回顧、數算神恩典,和感念主恩的意義。

眼前這些食物在不久之前還是一丁點兒而已,現在卻是到處可見;也許,他們會把餅跟魚分開來裝;收拾的時候,有人喊著這裡還有餅、那裡還有魚,大家都聽見了,也看到了,再次地回顧神蹟的奇妙。

我們中間有人是在患難、困苦中信主而得平安的,如今都已得主寶血潔淨;這就如同在最飢餓之時,吃了主祝謝後擘開的餅跟魚,大得安慰與飽足,生活從此順遂;但自從這個大恩典之後,也許往後的恩典便因日漸習以為常,因而淡化了對主的感激之心,主的恩典恐怕已經被當成掉在地上的碎渣,甚至是忽略了。

請仔細想想,你我有多久沒有收拾餅碎了?

基督徒真該常常收拾一下心情,好好地整理一下主的恩典;時常感念主賜予我什麼樣的福分?什麼樣的幫助?哪些事情其實是提醒,而我們卻視若無睹?主有沒有責罰呢?千萬不要以為主的管教就不是恩典。

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祂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來十二5-7)。

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啟三19)。

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伯五17)。

聖經教導我們,其實,主的管教也是恩典的一環,如果天父不管教,這才是人災難的開始。

所以,神任憑他們逞著心裡的情慾行汙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羅一24、26、28)。

連續三節經文都提到「任憑他們」,代表神不想管了,隨便你啦,表示祂徹底放棄了他們。被神「放棄」才是人最悲慘的事,因為,從此完全與神的應許無關、與神的恩典無分了。



收拾餅碎,分享主恩

因為有了「收拾」這個動作,於是,我們知道了所剩餘的量。所以,我可以這麼說:「有餘」是來自眾人動手收拾的結果;也就是說,如果,大夥在得到飽足之後,便都各自拍拍屁股走人,而沒有「收拾零碎」這個過程的話,聖經就只會記下吃餅的人數,而不會有七筐或十二籃的零碎——有餘這件事;何況,這些剩餘的數量,都遠比主行神蹟前的食物要大上好多倍呢!

同理,對於一個得恩典卻不懂得收拾——不懂得數算的人來說,只是個人得到飽足而已,他不會感覺到有餘;恩典僅僅止於本人,也許知道該感恩,卻不懂得分享給別人,這是不夠的,也不對!因為,耶穌教導我們要將白白得來的恩典,無條件地去分享給別人。

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太十5-8)。

耶穌說白白地得來、白白地捨去的意義,並不是左手換右手,隨意過個手而已;而是當自己蒙恩得飽足後,還能將其過程和深刻的體會分享出去,讓需要的人也能蒙福、得造就。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來六4-5)。

《呂振中譯本》譯為:因為人既儘一次蒙了光照,又嘗過屬天之白白的恩,而有分於聖靈,嘗過真神之話語多麼美好,又嘗過來世之能力的人……。

只有嚐過神恩典滋味的人,才能感受那種美好的滿足與喜樂的安慰;這種滿溢的福分,怎能不分給需要的人呢?所以,耶穌囑咐門徒要分享出去,而且還得是無條件捨出去。

 若是你覺得自己都不夠用,還在擔心捨去後的損失,那就是隱藏了主的權能與榮耀;因為,主曾教導過眾人: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太二五29)。

能善用已得到的並分享給他人的,還會蒙主賜予更多的福分,讓他滿滿有餘;對於那懶惰、不忠心、不願意分享、不願捨去的,主卻連他所僅有的,也要奪走。原來,人以為的減損,在主卻是增添;想得著更多恩典的人,請務必先學會分享主恩。



收拾餅碎,珍惜主恩

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約六12)。

「將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這是耶穌的吩咐,不是門徒先想到要做的。也許,對門徒而言,反正是零碎的,這些能有多少呢?沒有食物,請夫子再行神蹟不就得了;但這卻是耶穌對人有愛心又細心的榜樣,以免群眾離開那地後,留下不好的印象,讓人批評他們糟蹋糧食。況且,耶穌也要告訴我們,不要輕視任何的恩典,不要以為這些算不得什麼,否則就是在糟蹋主的慈愛與憐憫。

如今,這些剩下的零碎,對飽足的人來說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吸引力;難怪耶穌要來提醒他們,因為,這正是人的盲點。

能禱告、自由聚會、出入平安,對臺灣已蒙恩的信徒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了;如果,連這些也要算是恩典的話,頂多也只是不起眼的小小恩典吧!

但對於被魔鬼捆綁、身心不能平安、靈性困乏的人;甚至,對大陸地區信仰自由受限的信徒而言,這些我們以為不起眼的小小恩典,卻是他們莫大的恩惠,是每天渴望要得著的。

 不要以為微不足道的見證算不得什麼恩典,幾句關懷安慰的話起不了任何作用;它很可能就是福音的種子,可以引領需要的人來到主面前,讓患難的人得著平安。

更何況,今天每一位同靈所得著的恩典,無論大小可都是白白得來的;但你曾想過嗎?我們的主為此可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呀!我們能不珍惜嗎?(徒二十28;林前六20)。

馬太福音十五章22-28節提到,耶穌在耶路撒冷與法利賽人論完了內心的清潔問題,非但沒有得到法利賽人的認同,反而遭到他們的反對;之後,耶穌就退到推羅西頓,在那裡遇到一個迦南的婦女,也就是猶太人所謂的「外邦的婦女」。

經文中記載這位婦人的女兒被鬼附得甚苦,我們可以想像一下,若是家中有人長期患病,或是像這種精神的疾病,不論在經濟、照料或情感上,肯定都是家庭很沉重的負擔。

這位外邦的婦人一定非常疼愛她的女兒,所以,她從原來住的地方過來,不顧別人的眼光,大聲地喊叫著說:「大衛的子孫啊,可憐可憐我,我的女兒被鬼附著,痛苦不堪哪!」

一個外邦的女子竟然能夠認得出耶穌是大衛的子孫,或許是她之前曾聽過耶穌的事蹟;不過,她能有信心相信耶穌有能力來醫治她的女兒,且不管是否為走投無路之舉,這都是相當然難得的。

一開始耶穌對這位婦人的呼求不予回應,後來,耶穌回答說:「我奉差遣只去尋找以色列人中迷失的羊。」那婦人一聽到這些話,就在耶穌的腳前下拜,說:「主啊,請幫助我!」接著,耶穌又說:「拿兒女的食物給狗吃是不對的。」那婦人卻說:「是的,主啊!可是狗也吃主人桌上掉下來的碎渣啊!」

也許,我們會感到詫異,為什麼耶穌會說拿兒女的食物給狗吃是不對的?這裡的兒女是指以色列民族,食物則代表是真神救贖的恩典;至於,什麼是狗呢?原來,猶太人常把敵人比喻作狗,是一種墮落的象徵;所以,猶太人也就將不敬拜真神的外邦人也稱作是狗。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將真神所要拯救以色列選民的恩典給外邦的民族,那樣做是不對的。當然,耶穌所說的這些話並不是藐視外邦人,祂只是要用猶太人的諺語,來看看這個外邦的婦人信心有多大。

結果,這婦人卻回答說:「祢說的沒錯!可是主啊,就算是狗,牠也還能吃到主人桌上所掉下來的碎渣呀!」

竊想,這個婦人為了讓她的女兒能夠得到醫治,就算真的被人當成狗來羞辱,也肯定是願意的。我們看見了這位外邦人的迦南婦女,她是多麼渴望要得到神的恩典;她承認自己原本就是不配獲得那上好恩典的,她也不敢奢望得到那份最好的恩典;可是,她相信只要得到在以色列人所剩餘、最下等次的恩典就夠用了;就像患血漏的婦人一樣,心想只要摸到耶穌的衣繸子就夠了,她們哪敢想望主當面的祝福?

看哪,她們的要求多卑微呀!他們迫切想要得到的恩典,竟然只是那些被我們忽視的餅碎渣渣而已耶!那份「碎渣子的恩典」在她們的心裡,竟是如此的珍貴、遙不可及;各位同靈,你可以想像嗎?我相信許多對同靈或慕道者付出過關懷的人,一定心有戚戚焉,可以體會一二。

感謝主的憐憫,這婦人堅定的信心獲得了耶穌的讚賞;她所得到的不僅不是碎渣子的恩典,而是一份豐豐富富、實實在在的恩典;我們的主愛憐世上軟弱謙卑的人,賜恩給那些願意前來尋求祂的人,無論是人的肉體或屬靈之需求。



結語

耶穌叫眾人散去,就上船,來到馬加丹的境界(太十五39)。

人數約有四千。耶穌打發他們走了(可八9)。

收拾完畢後耶穌解散了群眾,群眾也就離開耶穌。耶穌若不解散群眾,恐怕跟隨著等看神蹟、等著吃餅的人不會太少,也許人還會愈來愈多呢!不必懷疑,恐怕你我也會是其中的一個!

在飽嚐過恩典之後,若無法信仰堅立——建立起自己的信仰根基,將只能依附在他人的信心上敬拜神,或是依賴神蹟度日,這是不對的。因為,萬事都是神的作為,有神蹟是神的作為,沒有「眼見的」神蹟時也是神的作為,只不過神的時候未到,或是人所看不見、無法理解而已,不是嗎?(傳三11)。

先知告訴選民要對神有信心,「神為等候祂的人行事」(賽六四4)。

什麼是等候神?簡單地說,就是對神有耐心,完全接受神在這件事當中的一切作為,耐心等候「神的時間」與「神的指引」。

眼前有困難,不是要主立刻來個神蹟解決,這不對、也不可能;因為,主要我們在解決這個困難的方式與過程是憑著信心、依靠祂;如此,祂必要為我們成事,千萬不要想著依賴神蹟來解決困難、依賴神蹟過生活,基督徒要懂得以相信來依靠主耶穌過生活。

主曾對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事實上,主所給予我們的恩典不但夠用,而且豐盛有餘,請不要糟蹋了祂任何一點一滴的恩典;並且,在享受祂的恩典之後,除了要珍惜、時時感念、用心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以外,更重要的是分享出去;廣傳基督耶穌的恩典,讓世人都知道主的救恩,都能來享受主的恩惠。



註:
「太十五26」經文中的「狗」係指「寵物」狗,與下述兩節經文的「狗」文意均不同;耶穌並沒有像一般猶太人(甚至是門徒)一樣,鄙視外邦人,視他們為狗。
「太七6」: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他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
「路十六21」:要得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饑,並且狗來餂他的瘡。






文章標籤:  #Day  #561期  #信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