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


&

搜尋&分類

行道體悟:想對孩子們說,我是這麼想的

撰文/安|聖靈月刊561期-2024.06|主題/防止假冒為善的酵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相信聖經,因為是神所默示的(提後三16),因此,聖經箴言四章23節:「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便成為我人生的觀念。不管世界如何變化,科技如何進步,環境如何變遷,也不會動搖我的初心,我相信神已經藉由聖經交待我要做的事。

聖經上說:「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一9)。因此,大家的人生都是差不多的,過程皆是「生、老、病、死」,只是其中的經歷不同而已。
我曾經在一家歷史悠久的公司擔任老闆的秘書。老闆常會對我提及過往如何辛苦創業,如何藉由良好的政商關係立足商場,又如何養生力求延壽。離職數年後,在新聞中得知老闆以103歲的高齡過世,他的努力僅讓他較一般人多停留在這個世界二十幾年的時間,而一切曾有的輝煌也不復人們的追憶;在周遭親人中,軍職退伍的父親離世前也曾嘆息自己的人生不過打了幾場爛仗;公公一生奉獻杏壇,在年紀老邁後也有心有餘力不足的感慨。世界的人生就是如此,終將過去,只是在他們離去的當下,我安心親人要去的地方是那好得無比的天國,短暫的離別,只要「遵主命」而行,那日必會相見。小信的我,僅願神的憐憫,讓我在通往天國的路上,能夠緊緊抓住神的衣角,努力前行。

然而,要能進入天國,對於一個屬主的人來說,除了要有進天國基業的憑據——聖靈之外(弗一14),便是立志遵命而行,得主喜悅。為了讓自己在信仰的路上能不失腳,將自己放在一個屬靈環境很重要,我求主賞賜屬靈同伴,也思考著人生的第二個家庭,是由自己選擇的,那務必是一個「屬基督」的家庭。我沒有把握帶領所有不信的親人都來信主,所以希望在傳福音的事上,不要有「內外夾攻」的窘境。

因此,我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專心禱告,過著自己和神之間約定的生活;雖然,過程中也曾遭遇讓自己動搖的誘因,例如:同儕間男女交友的風氣、未信主的異性追求,還有自己不時出現的少女情懷等,這些困難都是靠著和主不斷的對話一一走過,我求主讓我明確感受到祂的旨意,按捺自己浮動的心,靜靜等待,於是我的人生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我在受洗時和主約定,學生時期不會憑己意選擇對象,我的人生伴侶會在自己的適婚年齡,也就是應談婚嫁的年紀,求主親自帶領,那麼第一個和我談論婚姻的對象,應該便是主的安排吧!結果,在大學四年級畢業前夕,我應邀去參加一位姐妹的生日會,沒想到會中僅我一位來賓,我頓時感受到「相親」的意味,因為心裡沒有準備好,所以不能適應,這事就不了了之。但是,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在生日會結束後,回家的路上,我抬頭看著天,心裡問著神:「這個是嗎?!」

之後,又接到信主的親戚來電提醒:「適婚年齡應該要開始注意是否有適合的對象」,以及教會婚介的關心。而初信主的母親也建議我應該開始注意婚姻的對象,不過,她那次對安排的對象有「不同的」意見,所以我第一次相親沒有成功。以上這些陸續發生的細節,都不在我和神的禱告內容裡。就在我開始摸不清神的旨意的時候,住在附近,同時也是信徒的鄰居又好心來電,要幫我介紹她的姻親,但沒想到竟是生日會見面的那位弟兄。我因為第一次相親沒有成功的事,尚在困擾中,所以沒有答應第二次,而這些「困惑」一直持續,不舒服的感覺讓我疲憊,我和主說:「怎麼會這樣?!」

過了一年多,在一個晚間聚會前的時間,教會婚介突然靠近我坐下,開口對我說:「我幫妳介紹一位弟兄,好嗎?」我回問說:「是哪一位呢?」當她開口說出那位在生日會上遇見的弟兄的名字時,我開始微笑,心裡和主說:「就是他吧!」

若是在28年前婚姻的初期,我的分享尚且不能見證人生,但以現在的年紀,回首過去,我想應該可以說說自身的感受。現在的我依舊充滿感謝,感謝主把我放在一個「基督化」的家族裡,在遭遇困難的當下,我體驗到全家族同心禱告的力量;在傳福音的事上,我體驗到彼此的分享與真心的對待;在人生的路上,有可以做為我榜樣的家人。雖然,我以相親(介紹)的方式完成婚姻,或許沒有小說中童話式的情節,但卻有「家人相伴」的真實人生。在信仰的路上,因著第二個家庭的支持,讓我有力量去陪伴一樣是初信主的同靈及娘家的家人,還有能力對不信主的朋友傳講神的愛。

世界上的日子本就充滿勞苦,患難一如聖經上所言「如火星飛騰」(伯五7),即便是我們眼中富裕或有權勢的人,一樣有自己的困擾,只是我們沒有機會知道,既然如此,無人倖免。所以,遭遇困難時,能夠藉由家人及同靈的代禱,靠主解決困難,那麼,便會「關關難過關關過」,最後就會這麼走到天國的窄門前了。

因此,我想對著新世代的孩子們這麼說:不要隨從世俗潮流,過著「享受當下」的人生。

人的一生應該分成不同階段,在追求信仰的同時,我們也要盡己之力去完成每一個階段的「屬世」功課。

當我們是學生時:應盡本分學習,讓自己學有專精;當我們完成學業、預備進入職場時:應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認真做好分內的事;當我們有了穩定的工作收入時:應努力為自己尋找並建造第二個穩固的「屬靈」家庭,讓自己的一生有「家人」同行;當我們有了穩固的家庭時:應竭力教會事工,將神的愛藉由我們的所在傳揚出去,幫助更多的人。

換言之,若依此標準審視自己,學業成績若未能達到標準,表示沒有學會;進入職場工作,若穩定性很低或常被主管責罵,表示沒有做好分內的事;常換工作,便無法有穩定的收入,要建立第二個家庭也相對困難。以上種種情況若真實的發生,其實是為自己「創造」人生的挫折,所以在惡性循環下,「逃避」將成為生活的手段,「享受當下」成為似是而非的觀念,論其結果,不但對自己的信仰有害,也不能榮耀主。

我切願年輕的弟兄姐妹,能仔細思量神的話語,在其中找到自己人生的圭臬,為進天國前的人生路做好準備,願到那日,大家都能在天國相見。






文章標籤:  #安  #561期  #靈修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