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社會


&

搜尋&分類

信仰生活:家庭祭壇的建立

撰文/丫源|聖靈月刊560期-2024.05|主題/萱草花語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家庭祭壇有極大的造就性

摩西作為眾多信仰偉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從聖經記載她母親約基別在困境中堅持宗教教育的執行,母親先敬畏神,找的收生婆也是這樣:收生婆敬畏神,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出一16-17)。

希伯來書十一章24節評價摩西是「因著信長大」,都表明摩西成長的過程有良好的家庭祭壇給予他紮實的信仰澆灌,以至於他能因著信作出合神心意的判斷,選擇討主喜悅的選擇,不肯稱為代表罪惡享樂的法老之子,而願意為義受逼迫,能因著信離開所擁有埃及舒適圈的豐富生活,投向那肉眼不能見、只能以心眼看見的神!摩西的信從何而來?如何因著信長大?如何成為主重用的工人?是因為家庭祭壇的果效!

保羅稱年輕的傳道人提摩太心裡有「無偽之信」(提後一5),且說這信是先在他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的心裡。顯明這一家三代人都有相同的無偽之信,他們的信心與行為是內外一致,不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能夠真實面對自己,也能站立在主前;能夠於心、於人、於神,無愧!提摩太的信心受到保羅的稱讚、被聖經記載、蒙主肯定,我們不也期待自己家族的信仰可以代代如此嗎?世上有何榮耀大於主的肯定呢?保羅特別點出青年提摩太之所以如此的關鍵,是因為家庭祭壇的信仰傳承!



家庭祭壇是宗教教育的根本

教會的宗教教育提供了系統化及家庭不足的幫補,尤其早期學校教育不夠普及,至少需要識字的教員協助宗教教育;而家庭則是真實實踐的平臺,兩者交叉運用相輔相成。在亞伯拉罕被揀選的信仰還沒有成為群體系統之前,在基督寶血所贖的教會還沒有設立之前,在真耶穌教會的宗教教育系還沒有開始之前,宗教教育的基本場域一直都是家庭,即便到如今,宗教教育的核心也仍是家庭,因為信仰必須落實於生活才有生命,如同雅各長老勉勵: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雅二22)。

而家庭相對於教會,當然更有生活實務的多樣性和深入性,是將「信仰生活化及生活信仰化」的主要及必要的場所,很簡化的說法就是「家庭祭壇」,當然家庭祭壇的實務操作也不必然很複雜,其實可以很簡單。



聖經教導實務概念與做法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申六6-9)。

1. 要能記在心上

或許可以這樣做:每週聖句背誦,宗教教育的每週聖句於每天早晨背誦,一週一句,一週七次。一天一句背完就忘,一週一句相對容易也更願意繼續,可以重複學習、引發思考、彼此分享、深刻累積。因此一週一句比一天一句更多,刻進心版,更有功效。

你們明顯是基督的信,藉著我們修成的。不是用墨寫的,乃是用永生神的靈寫的;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心版上(林後三3)。

2. 想起神的話,見證神的話

生活情境產生時,神的話提供引導保護的機制和力量,同時教訓我們活出信仰生活,即是分享日常、連結經訓、禱告祈求、作出選擇、活出見證、彼此激勵。在這正向循環建立、發生,而良好的循環之前,穩定的讀經生活是基礎。我們多數的人都得著了聖靈,有保惠師在生命中提點我們,但當要判斷時的智慧從何而來?當要選擇的依據從何而來?當要面對的信心從何而來?聖靈的提醒我們如何聽見?主耶穌教導的話如何想起?是因為日日讀經提供我們所需日用的屬靈飲食;反之若沒有屬靈的基礎建設,主的話在我們需用時是想不起來的!長此以往,生活與信仰必然脫勾,人意凌駕神意也是人之常情。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十四26)。

3. 從謝飯禱告開始

思想記念神的作為是基督徒的日常,但保羅卻也勉勵:「你感謝的固然是好,無奈不能造就別人」(林前十四17)。既然要建立家庭祭壇,悟性的教導造就更不能少,最容易入手的就是每日的謝飯禱告。許多教會、團契都會安排愛餐前的謝飯,內容似乎都差不多,好像變成一種例行公事?但其實悟性禱告的造就性可以很大,進行謝飯要構思內容,要思考如何闡述神的作為?如何植入真理教導?如何表達感謝?如何為人祝福?能夠記念、感謝、自省、回轉,一種謝飯甚至可以有百種說法,讓彼此的屬靈、屬肉都一同領受,成為美好的靈修小品。讓謝飯禱告導入每個家庭,大推!

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的多知道神;照祂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西一9-11)。

4. 每日禱告是基本,全家一起很重要

但以理的一日三次禱告並非因為遭遇陷害危險才如此行,聖經記載他「在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與素常一樣就是每天都這樣做。坦白說,不容易!身處繁忙的現代人,或許都跟但以理一樣,覺得時間不夠用,但為何他仍「堅持」?因為他在每日的屬世生活和挑戰,甚至與信仰有所衝突當中,真真切切需要屬靈的智慧、信心、勇氣、力量、安穩……,越是忙碌越是需要禱告,越是困難越是需要禱告。當你覺得沒時間禱告的時候,正是你迫切需要禱告的時候!全家一起分享生活,提出代求、互相扶持、同心禱告,漸漸讓家庭成為屬靈的團契,得以征戰,能以得勝!

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可十四38)。



家庭祭壇的其他輔助

除了較嚴謹氛圍的崇拜聚會以外,家庭祭壇的進行也可以穿插輕鬆、有趣或溫馨的內容來按時分糧,比如可以在成員生日時舉開感恩聚會。一個人的生日,對個人、家庭都有很重要的意義,既然如此,何不讓生日過得更有意義?既可享受屬靈之樂,又可分享思念主愛,雖然有別於一般「生日嗨」的型態,但主在其中更有福氣!其他諸如開學、升班、學生靈恩會、年節的時候;得豐收、遇缺乏、入順境、遭患難等境遇,都是非常適合舉開家庭祭壇的機會。內容則可彈性調整,比如借用教會宗教教育的共習課來運用,像是無酵餅製作、聖經猜謎等,或是腓利門書房推出與信仰相關的桌遊,都能寓教於樂,強化家庭的情感,深化生活與信仰的連結。特殊需要時,也能以見證會或禱告會來進行,趁著神安排的機會使屬靈生命更加升級。



我只是小孩,決定權不在我?

建立家庭祭壇,構築基督化的家庭,大家都知道很重要,但卻常常很難做到,原因不外乎工作很累、生活很忙、小孩很小……;這是事實也很現實,但唯有靠著聖靈超越現實才能看見真實的神。「家庭祭壇」是一天一天堅持下來的,不會是自動發生;基督化家庭也不會是以後自然形成,而是「今天」就開始!先從自己開始建立「個人祭壇」,日日讀經禱告,祈求改變家庭的智慧、領受建立祭壇的力量,然後開始邀約,不求一次到位全員出席,先求有人願意加入;不求日日舉行聚會,先求穩定獻上壇香;不求馬上有人回應,先求自己有所見證;不求立即興旺火熱,但求繼續堅持到底。這是正確的路,神喜悅的路。當年約書亞慷慨激昂的名句: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二四15)正是如此!我先來,然後我的家人才能跟上來。現在——方法有了;決定權——在你! 






文章標籤:  #丫源  #560期  #信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