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特區


&

搜尋&分類

[青年團契]坐而不動的拉哈伯

撰文/佳奇|聖靈月刊273期-2000.06|主題/[青年團契]數位時代‧電子教會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埃及的幫助是徒然無益的;所以我稱他為「坐而不動的拉哈伯(註)」。(賽三十7

政治上「沒有永久的敵人,也不會有永久的朋友」,道盡人間現實面的冷暖無情。綜觀猶大國的歷史,又何嘗不是如此。當以色列侵犯猶大時,猶大王亞撒求助於亞蘭(代下十六1-7);後來以色列與亞蘭聯盟攻打猶大時,猶大王亞哈斯又求靠亞述(代下二十八16-21),而這幾次結盟的下場,都已詳實記錄在選民的歷史中,然而人總是不斷地重蹈覆轍。

當亞述摧毀以色列及亞蘭之後,亞述對猶大的威脅又如芒刺在背,那顆忐忑難安的心自然而然地,轉向了當時唯一能與亞述抗衡的屬世權力──埃及(賽三十1-6)。

一個屬神的民族,竟只圖仗賴強壯的馬兵,卻不仰望以色列的聖者,也不求問耶和華;甚至不能體認埃及人不過是人,並不是神,他們的馬不過是血肉,並不是靈,只要耶和華一伸手,那幫助人與那受幫助的人,都一同絆跌與滅亡(賽三十一1、3)。果然,當亞述大軍攻取猶大一切堅固城,只剩耶路撒冷城這將殘的燈火,而埃及果真是「坐而不動的拉哈伯」,一點也不假。幸得神的憐憫,如雀鳥展翅覆雛,派遣使者擊殺亞述大軍18萬五千人,再次施行保護拯救,國權始得以延續(王下十九35)。

這段歷史對我們現今這蒙神揀選、屬天子民,有極美好的提醒。在這苦難不安的世代,天災人禍頻仍,人心詭詐多有不義的事,外有肉體疾病打擊,內有心靈憂傷折磨;此外,保羅時代所描述「末世危險的日子」的景象比起現今的時代,真是小巫見大巫,不足為奇(提後三1-6)。表面上科技發明為人類文明帶來不可一世的成就,但隱藏在背後的卻是自我毀滅的前兆,基督徒亦無從置身事外。

然而,我們並不是那麼地徬徨無助,因為有一位至高無上、既公義又慈愛的主,可以作我們完全的倚靠。正如《希伯來書》作者所呼籲:「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6)。

《詩篇》一二一篇中,歌唱者向著象徵世上偉大崇高不能動搖的「山」唱著:「我的幫助從何而來?」(1);接著肯定地唱出:「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2)。因之,神的幫助與保護是何等周全可靠,無論何時,祂都看顧、無論何處,祂都蔭庇、無論何事,祂都保障,並且從今時直到永遠。

當然,我們也不是完全否定從人來的幫助,因為聖經也有許多彼此相愛及幫補救濟的教導,重點在於我們是否仍然保有仰望神、求問神的心,還是讓人奪去了神的榮耀。作詩的人提醒我們一件很實際的問題,人的能力著實有限,氣斷人亡,盡歸塵土,惟有仰望神的幫助,才能真正成為有福之人(詩一四六3-5)。

但願從今以後,當我們遭遇任何的困難時,都能像亞撒這般地呼求:「耶和華啊,惟有祢能幫助軟弱的,勝過強盛的。耶和華──我們的神啊,求祢幫助我們;因為我們仰賴祢,奉祢的名來攻擊這大軍。耶和華啊,祢是我們的神,不要容人勝過祢。」(代下十四11)。

也讓我們由衷認識:「仰望從小山或從大山的喧嚷中得幫助,真是枉然的。以色列得救,誠然在乎耶和華──我們的神。」(耶三23)。是的,埃及的幫助是徒然無益的,他只不過是「坐而不動的拉哈伯」而已。

註:「拉哈伯」為當代神話中威猛的海怪。

(原[青年團契]2000年06月號)






文章標籤:  #佳奇  #273期  #藝文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