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女主人
(摘自蔡貞《攜手同行》,1985年07月,棕樹出版社發行)|發佈日期:
愛情與親情是不相同的感情,不會衝突。婆媳若能泰然接納對方,媳婦懂得尊重、親近婆婆,使婆婆惑覺不但沒有失去兒子,反而多了女兒可以疼愛!若是兒女都已經成家了,婆婆就不要老是背著家的擔子,把支配權交給媳婦-「皇后」,自己當「皇太后」安享天年吧!雖然「太后」不當政,但是地位卻是一樣崇高,兩位都是這個小王國-家的女主人! ( 摘要)
高堂慈母賢嬌妻婆婆媳婦兩相宜
親情與愛情
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裡,認為子女長大成人後,幫助他們成家是父母的責任。當女兒要出嫁時,母親的心情是悲喜交加:喜的是完成了責任的欣慰感;悲的是女兒從此離開自己。當兒子娶媳婦時,雖然全家上上下下顯得喜氣洋洋,但是母親卻不能因將要成為婆婆而感到欣喜若狂,她總是無法抹掉心裡的一股不安,因為剛娶進門的媳婦,將對家庭產生什麽樣的影響尚屬未知。
由於家庭是老婦人的最大寄託,因此不免有強烈的愛護及關懷心理,她擔心媳婦進門後,「女主人」的地位旁落,自己反而變成吃閒飯的人,加上「多年媳婦熬成婆」的觀念深植,一心想支配媳婦,而逐漸與媳婦形成「對立」的關係。對一個媳婦來說,自己既然離開父母結婚了,當然希望有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當起女主人。一些不被允許另組小家庭的媳婦,因長年壓抑著自己的願望,不甘心在夫家當一輩子既無地位,也無報酬的「免費佣人」,而時與婆婆發生衝突。
據統計,在各地協談中心處理的有關家庭糾紛個案中,以婆媳問題居首位,目前不只是婆婆挑剔媳婦;媳婦不滿婆婆的情形,也隨著工商發達及教育程度提高而日漸嚴重了。造成婆媳關係衝突與緊張的原因:除了文化的差異,婆婆對婚事的不滿意,老人的情緒變化,傳統上傳遞式的婆媳報復心理外,還有基於「失去兒子」與「全部擁有丈夫」的感情競爭。
其實愛情與親情是兩種不相同的感情,不會衝突的。婆媳雙方若能泰然接納對方,媳婦懂得尊重、親近婆婆,使婆婆惑覺不但沒有失去兒子,反而多了一個女兒讓自己疼愛,相信好像從來不曾發生過「母女問題」一樣,也不會發生婆媳問題了。要消滅婆媳問題,須靠雙方的努力;若單要求一方無限期的容忍,而姑息另一方隨心所欲的一意孤行,將會有怎樣的後果呢?
個案一
郭太太視財如命,儘管單靠著祖產就可以過著極富裕的生活,但她卻節省得離了譜。據兩個兒子說:「三餐比乞丐吃的好不了多少」,兒子婚前必須把薪水袋原對不動的交給母親,兒子婚後更要求連媳婦的薪水袋也不可拆開,全部歸她管理。兒媳為了免遭非議,忍氣吞聲的過了半年痛苦的「孝媳」生活後,終於發起家庭革命,偕丈夫搬離婆家。現在只剩下老母親,獨自守著一大片祖產,仍然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
個案二
尹太太是很能幹的女企業家。她中年喪偶後,繼承亡夫的事業,充分顯露她的才幹。當獨子結婚後,她十分疼愛媳婦,給予媳婦相當的自由,且在財務上支持她去從事她感興趣的事情。這位女企業家相信自己是天下最好的婆婆,媳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孩。但是有一天媳婦透過兒子所提出來的要求令她震驚,原來媳婦要求買一棟小別墅,讓小倆口搬出去住,只有週末和週日回來住在家裡陪伴她老人家。下面是婆媳的對話:
「住在家裡與住在外面有什麼不同?這麼大的房子,難道容納不下我們一家三口?你吃的、穿的,缺少過麽?在家裡有佣人伺候,出外有司機代勞,你要多少錢就有多少錢。我這一生最遺憾的是沒生女兒,自從你過門後,我把你當親生女兄,處處疼你護你,只差沒有親自餵你吃三餐,難道你還不滿意?」
「媽,對不起!我之道您愛我。可是在這個家我一點主權都沒有,連我們自己房間的擺設,放置一個花瓶的位置都得照著媽的喜好去做。我覺得在這個家,顯得自己太無能,簡直像個傀儡。媽,我要自由,我要做自己的主人!」
媳婦坦白的一席話,讓開明的婆婆開了竅,於是她把家務的支配權交給媳婦,讓媳婦當起這個家的女主人,如此自己反而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心去發展事業了。
個案三
一對都受過高等教育的夫妻十分相愛,妻子又懷孕了,一個人口簡單的家庭,原該很溫暖和諧的。妻子在不必分擔家庭經濟,且又有孕的情形下做了純家庭主婦。每天一大早就要起來準備早餐,然後是洒掃庭院、買菜、煮飯、洗衣、洗碗、再煮飯、洗碗…...儘管丈夫也勸她不要太累,但是婆婆起得早,又一向勤勞,媳婦若把工作稍稍放一會兒,婆婆就搶著做,做完了嘆氣說命苦,大把年紀了還要操勞。這一嘆氣就會引來一些長輩的訓誡,她只好加倍勤奮。在無暇和朋友交往,沒有一絲消遣,丈夫老是累得不願陪她走走,只有無窮無盡家事的情形下,她對生活產生了恐懼和懷疑,以及越來越嚴重的厭倦:「為了做一個賢慧的媳婦和妻子,值得完全放棄自己嗎?」
這位婆婆假如偶而主動的煮頓飯,讓媳婦出去跟她的同輩聚聚談談,偶而允許她一兩次晚點起來…...假如丈夫除了口頭上的勸慰外,也能用行動來幫妻子調劑一下單調生活,妻子的心情一定能夠有所改變。不過妻子自己也可以提出合理的要求,別把不滿埋在心裡,醞釀成不可收拾的爆發。
時代變了!
時代變了,十幾二十年前,是婆婆挑媳婦,現在的媳婦好像愈來愈有主張了。王姊妹在訂婚後,偶而到婆家去走動,竟發現了準婆婆有許多缺點。這位老人家有些「不拘小節」,時常把衣服穿得亂七八糟,很奇怪的樣子,另外婆婆一切習慣性的小動作,好比剔牙、抓癢等都是想做就做,讓王姊妹覺得很難堪。她對未婚夫說過這些事,他回答是母親本來就這樣,習慣了也就好了,她卻擔心將來做她媳婦,萬一處不好,那就麻煩了,不知該怎麼辦?
我們有各式各樣的親人朋友,我們沒有權利把他們全部都標準化;可以去瞭解他們,可以去影響他們,在不影響自己行為標準情況之下,可以接受他們。在與親人的交往關係裡,多一點包容,對自己只有好處。王姊妹可以往寬處想,「不拘小節」的婆婆,必然比挑鼻子挑眼睛的婆婆好伺候的。
這一代的婆婆
有人說,這一代的婆婆是自創世以來最倒霉的一代。從前自己當媳婦時,婆婆有著絕對的權威;必須時刻看婆婆的臉色,小心翼翼的伺候她,惟恐因一點疏忽而引起婆婆的不滿,從早操勞到晚,累了也不敢休息,更不敢叫苦,吃的是殘湯剩菜,如此還動輒得咎。當時痛苦中唯一的安慰就是自己告訴自己:婆婆輪流當,有一天我也可以熬出頭來當上婆婆,現在只有忍耐吧!
往事如煙,時間過得真快,盼著盼著,自己終於當上婆婆了。但萬萬想不到婆輩的「黃金時代」已成過去,那受過教育的媳婦輕視「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婆婆,拒絕與她同住,直到孫子出世,媳婦因為在外工作無人著顧小孩,這才想起讓那個老太婆閒著是人力的浪費,於是三十多年前的那種緊張忙碌的生活又重新開幕了。認命的婆婆自我解嘲說,自己像機器人的命運並沒有改變,所不同的地方只是自己所服侍的對象,以前是年老的婆婆;而現在是年輕的媳婦。這些苦命的婆婆,對於「怎樣做一個現代的好婆婆?」訂出一個標準來:身體健康,具有年輕人的體力;會抱孫子、煮飯、洗衣、拖地板;同時須具備著老年人的長處:睡得少,吃得少。
皇后與皇太后
各位弟兄姊妹們:上舉數例是時下社會的不良潮流;在基督化的家庭裡,這種婆婆壓迫媳婦,或媳婦藐視婆婆的不合理現象都不應該存在。因為主要我們彼此相愛,連仇敵都愛他,何況是親人!
那麼家裡兩位女主人的地位要如何分配才好呢?婆婆暫且不要急著把一生辛勞的積蓄分給兒子們,然後五元十元的向兒子們伸手要零用錢,讓年輕的子弟成家後,先自己去奮鬥立業吧。清寒家庭的母親,也不必為了沒有財產分給兒女而感到內疚自卑,您為了扶養子女長大,不知曾經吃過多少苦,兒女們報答一輩子也報答不完的。若是兒女都已經成家了,婆婆就不要老是背著家的擔子,把支配權交給媳婦-「皇后」,自己當「皇太后」安享天年吧!雖然「太后」不當政,但是「皇太后」地位是與「皇后」一樣崇高,兩位都是這個小王國-家-的女主人!
文章標籤: #力行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