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恩道-1143期

由花成樹

(摘自蔡貞《攜手同行》,1985年07月,棕樹出版社發行)|發佈日期:

未出嫁的女孩像一朵花,受父母的呵護疼愛。婚後的女孩,要明辨自己的立場,虛心求教,努力長成一棵的樹。一個家庭最怕氣氛陰沉,表面平靜卻暗流湍急,不滿積久了,一旦觸發就難以收拾。最好經常用幽默、理性、開明的方式,把問題提出來解決。而全家人的愛心與體貼,就是這樹不可或缺的養料,有了適當的成長環境,她必日日茁壯,遮蔭一家人。 ( 摘要)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花季已過了,姹紫嫣紅的落瓣,都蔚成葱蓊的秋林;大自然收「絢爛」,為「蒼勁」的功夫,也是主女兒們的功課。



花與樹

女孩子在未出嫁時像一朵花,受父母的呵護疼愛。有些父母簡直過分憐惜女兒,捧在手裡怕她榭,含在嘴裡怕她化;對嬌生慣養的女兒百依百順,對任性奢侈的女兒有求必應。絕大部份的女孩,在婚前都感覺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但一旦結婚後,她就得改變立場,由一朵嬌豔的花,慢慢的變成一棵粗壯的樹,伸長樹枝,長出茂葉,遮蔭一家人。

青年姊妹們:妳覺得母親像不像一棵樹?在母親的蔭蔽下,是那麽舒適無憂,那麽幸福快樂!這棵樹為了讓別人享受陰涼,用自己的身體擋住烈陽,被曬得頭昏眼花,但是她毫無怨言。為什麼?因為她愛樹蔭下的每一個家人。



步下紅毯

當你被新郎挽著步下紅毯之後,就是踏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你必須要成長、變化。從前的媳婦是那麼任勞、認命,但自從女孩的教育程度提高,社會的型態變遷後,越來越多的媳婦找出種種的藉口,推卸責任,拒絕成樹,企圖仍然以一朵花的姿態生活下去。但可惜這是違反大自然的型態,因此一件件的家庭問題,也接踵而來。

換個角度來說,媳婦進入別人的家門後,就得像個可憐的女僕般,任人擺佈嗎?不,如果這樣,那多不公平!時代的巨輪不斷的在轉動,科學文明的進步一日千里,人的思想與觀念,是否隨著生活型態的演變,也必須合理的調整一下呢?

農業社會的夫妻,是夫主外妻主內,工作的界線畫分得很清楚。但是今天有許多家庭,做妻子的為了生活,必須在外工作,內外兼顧倍感辛勞。遺憾的是一些婆婆仍然認為,媳婦一手包辦所有家事是理所當然的。她袒護與媳婦年齡相若的女兒,令媳婦替小姑洗燙衣服;同樣的下班回來,女兒坐著吃零食看報紙,讓媳婦獨自為了準備一家人的晚餐,而忙得團團轉,也不叫女兒幫忙一下,更不許兒子插手幫忙做家事。這些婆婆與丈夫,是否該調整一下觀念呢?因為今天媳婦不只是擔起了媳婦的角色,還同時擔起了社會的角色,讓她一個人做所有的家事太辛苦,是不是由家裡的人共同來負擔較合理呢?



反例

但也常看到正相反的例子:有些職業婦女下班後不急著回家,故意與同事多聊一下,或去逛逛街,說:「我沒那麼傻,現在回去正好趕上煮飯的時間,等『人家』煮好再回去不是舒服多嗎?」她以「工作忙」為藉口,來逃避做家事。這種自欺欺人的作為,不是基督徒應有的態度哇!

一切事,貴在合情又合理,也就是所謂的中庸之道,若做得偏激,儘管出發點是基於愛,也未必使人蒙受益處。我過去有位同事,幸運的遇上好婆婆,婆婆體貼媳婦教書的工作辛苦,老人家除了一手包辦家事外,還把三個孫子一個個帶大。她怕夜晚嬰兒吵了媳婦,影響兒子與媳婦的健康,連夜晚都由奶奶來照顧,使媳婦無後顧之憂,專心於她的教育工作。但天有不測之風雲,在她結婚十六年後,一場腦溢血突然奪去了婆婆的性命。這突如其來的災禍,使全家大小頓時失去了生活的憑靠,這位好命的媳婦更是急得不知所措,因為過去太依賴婆婆,現在才發現自己無能得居然連飯都不會煮。於是一連好幾天,全家人餐餐都吃紅燒豬肉和炒高麗菜,膩得丈夫與兒女都唉聲嘆氣,使她的內心因歉疚而痛苦異常。她常含著眼淚告訴同事說,本來她已計畫好,等將來退休後,準備帶婆婆出國去觀光,然後一切家事由她來負責,讓婆婆安詳的度晚年。可是現在一切都落空了,若知道婆婆那麼快就會離她而去,她絕不敢偷懶,讓婆婆辛勞一輩子!現在已經後悔莫及,更沒有贖罪的機會了。

對於這件事,我認為錯不完全在媳婦。當這位媳婦過門後,她明明已不再是一朵花,應該變成一棵樹,但婆婆的溺愛,使她失去茁壯成長的機會,婆婆的姑息,使她成為盆栽變了形的「侏儒樹」,自然沒有遮蔭的能力了。若當時她懂得不該專接受婆婆的體貼,也應體貼婆婆的辛勞,而常自動的分擔家事,今天就不至於窘態畢露,也不會時時受著良心的譴責了。



分工合作

有一位姊妹婚後與婆家眾人同住。自從她加入這個家庭後,整個家庭比以前更顯得生氣蓬勃,因為她個性開朗,不計小惡,勤勞又熱心。她誠心關愛每一位夫家的親人,都還在求學階段的小姑小叔們,一提到大嫂,心裡就感到一股溫暖。這位姊妹婚後仍在外上班,有了孩子之後,上班時間由婆婆照顧。每天一下班,她一分鐘也不逗留,騎著機車趕回家,倒不是為了處理永遠做不完的家事,而是基於對家庭的一份責任感。因為她的婆家對於家事的處理,一向都是採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並沒有因為媳婦的加入,而把一切家事都推給媳婦去負責。偶而家人病了,她細心照顧外,還把家事搶著做,因此有時她對婆婆說:「媽,我今天覺得有點兒不舒服,好像感冒了。」或下班回來說:「今天工作特別忙,我足足站了六個小時。好累!」凡是聽到的家人都會說:「去休息吧,工作由我來!」這一家人的特色是,把心裡的話坦白說出來大家溝通,且會為別人著想。婆婆是教會的女執事,她不只關心家人,同時關心教會的聖工,全家子弟都是宗教教育的教員,連媳婦也在婆婆的全力支持之下,在聖工上有分。這位姊妹說,她不知該如何來感謝主!



幽默的、理性的、開明的

有人說,婚後最怕與小姑小叔住在一起。因為小姑有如小婆婆,小叔有如小公公,有時候比公婆還難伺候,時常惹事生非,令作嫂子的含冤莫白。但這種觀念不一定是正確的。一個家庭最怕氣氛陰沉,表面平靜卻暗流湍急,大家把不滿擺在心裡,積壓久了,一旦觸發就難以收拾。最好經常用一些幽默的、理性的、開明的方式,把問題提出來,討論解決。重要的是彼此心胸要寬大,且要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媳婦進門後,婆婆的態度要公正,公平的對待子女與媳婦,教導子女以愛心來迎接新嫂子,嫂子對家裡的一切都陌生,無法立刻就適應,大家應該多包涵體諒。但一方面若在娘家嬌生慣養的媳婦,婚後有什麼越軌的表現時,婆婆不妨溫和、但堅定而有耐心的開導她。因為息事寧人式的姑息,會使媳婦以為自己沒做錯,往後也就不肯接受對的方式了。

一個女孩,婚後要明辨自己的立場,已不再是一朵花,虛心求教,努力長成一棵樹。而全家人的愛心與體貼,就是這棵樹成長時不可或缺的養料,有了適當的成長環境,她必日日茁壯,綠葉成蔭。







文章標籤:  #力行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