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搜尋&分類

[宗教教育]學習神的作為──教會發展之基本觀念與工作原則(下)

撰文/許恩得|聖靈月刊276期-2000.09|主題/[青年團契]解昧中的姊妹(上)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三、整合達成目標的資源與能力

教會和其他團體一樣,領導者必須能夠隨時有效地整合資源與能力,持續達成組織的目標,方能持續組織的發展。換言之,教會的領導者必須具備迅速而且有效地整合組織的能力。

組織(Organization)是指為達成其使命而形成的結構性團體。《使徒行傳》提出下列使教會之功能可以互補、整合與成長,進而達成教會之使命與目標的基本原則:


(一) 建立維護共同信仰的教會文化

1.建立同心合意的團契生活(徒二43-47,四23-37)。
2.杜絕教會中欺騙虛偽的行為(徒五1-11)。
3.形成主動互助的肢體觀念(徒八14-17,十一19-24、27-30)。
4.避免誤導錯誤的服事動機(徒八18-25)。
5.超越主觀與傳統的狹隘觀念(徒九1-19,十1-十一18)。
6.建立解決紛爭的決策機制(徒十五1-35)。
7.培養完全奉獻的牧養精神(徒二十1-38)。
8.展現不畏艱難的宣道意志(徒二十一1-二十六32,二十八30、31)。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及《以斯帖記》中,包括許多維護教會文化(指信徒的價值觀與行為規範)之管理智慧,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研究。


(二) 適時調整與變革教會之組織結構

1.專業分工,各司所長(徒六1-6)。
2.建立彼此聯合的組織結構(徒六1-6,八14-17,十一19-24,十五1-35)。

《出埃及記》蘊藏有關動態組織管理之法則;《哥林多前、後書》強調不同功能之互補、整合與成長法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研究。


(三)建立配合教會發展之用人制度

1.補齊教會發展所需的事工人才(徒一15-26)。
2.發掘教會發展所需的事工人才(徒十一25、26,十六1-5)。
3.差遣教會發展所需的事工人才(徒十三1-3)。
4.持續培養教會發展所需的事工人才(徒十三13,十五36-41,十八24-28;提後四11)。

《利未記》、《民數記》及《申命記》蘊藏許多用人的智慧,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研究。


(四)培養卓越的領導幹部


領導(Leading)是運用影響力達成組織目標的藝術。領導風格(Leadership)則是一個人經驗、知識、能力與個性的整體展現。從聖經的領導人物,可以發現每一個人的領導風格都不相同,而且不同的環境所需要的領導風格也不會相同。《使徒行傳》所記載的領導人,如彼得、司提反、雅各、巴拿巴、保羅的領導風格都不相同,讀者可以進一步揣摩。

《民數記》、《彼得前、後書》、《提摩太前、後書》及《提多書》蘊藏豐富的領導智慧,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研究。



 
四、設計符合聖經原則之管理制度

設計管理制度有兩個主要目的:促進決策的效率及確保政策之遵循。

「管理制度」包括體制、規範、與管理程序。所以建立符合聖經的管理制度有三層意義:

1. 建立符合聖經原則之管理體制,教會之行政體系應參考聖經的原則與作法,明確規範每位成員之職責、職權、與互動關係。
2. 融入聖經精神之管理規範,教會之規章細則、作業慣例與道德規範應符合聖經之精神。
3. 落實聖經教導之管理功能,教會之規劃、組織、用人、領導與控制等管理程序應效法聖經之作法。



 
五、建構持續改善績效之經營態度與精神

教會為持續改善績效,應善用科技建立資訊系統,使教會的領導者與信徒瞭解教會的現況,並持續改善教會的績效。教會的績效可以從人與事兩部分來說明,而每部分都可以從教會的內部與外部進行分析。所以教會之績效包括教會內部的人、教會內部的事、教會外部的人及教會外部的事四個維度(dimensions)。


1. 教會內部──人方面的績效

教會「內部──人」方面的績效目標,應讓每一個信徒從信仰、工作與團契中獲得喜樂(徒二43-47,四23-37,五41、42,十三50-52,十六31-34)。教會的弟兄姊妹若不能合作並和諧,對教會的影響和敵人一樣(太十二30;路十一23)。


2. 教會內部──事方面的績效

教會「內部──事」方面的績效目標,應讓每一個信徒展現工作的能力(徒二43-47,四23-37,五41、42,十三50-52,十六31-34),且讓教會內的工作與工作之間為同一目標協調一致。


3. 教會外部──人方面的績效

教會「外部──人」方面的績效目標,一方面要努力傳福音,使信徒人數快速增加(徒二37-47,四1-4,五12-16,六1-7,十五30-35,十六1-5,十七32-34);另一方面要避免與外界團體產生惡性對立,因為在不同的團體中,不是阻礙我們的人,就是幫助我們的人(路九37;徒五38,十九8-12,35-41,二十三31-35,二十四1-27,二十六1-32)。


4. 教會外部──事方面的績效

教會「外部──事」方面的績效目標,應該不段提升教會對外的形象、工作之品質與服務之層次,就如使徒時代的教會。

教會的領導者透過績效的反省過程可以進一步體會神的旨意;經由工作的成果可以改變教會對環境機會與威脅;藉由全體的努力可以調整教會的優勢與劣勢。不論環境如何變化,教會的領導者只要按聖經管理學之思維過程,不斷促進良性循環,持續提升績效,一定可使教會的發展和耶穌一樣:「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二52



 
應用方法

上述教會發展之基本觀念與工作原則的應用方法如下:首先,教會的領導者必須察驗神的旨意,為自己的選擇找到聖經根據。接下來,他必須預測環境未來的變化及其對教會所產生的影響──包括機會與威脅,並善用教會現有的資源與專長能力,決定教會現階段及未來的走向,進而形成教會與所屬部門的使命(Mission)、願景(Vision)、與策略(Strategy)。然後,根據所形成的策略調整組織設計,包括界定其關鍵性任務,設計正式的組織與工作流程,安置並培養適當的人員,採用良好的技術支援與管理過程,並營造良好的組織文化。最後,他必須持續比較、反省教會目標與績效的差異,檢討改進並提出改善的具體方案。
(原[宗教教育]175期,2000年9月號)






文章標籤:  #許恩得  #276期  #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