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社會


&

搜尋&分類

正直的約瑟

撰文/張慈實|聖靈月刊398期-2010.11|主題/聖工 伴我成長(下)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近年來,「正直」(integrity)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例如,史蒂文斯(Paul Stevens)是一位跨宗派神學院的教授。他從木匠頓悟工作的靈修學。1他認為,「愛是所有美德背後最終的動機,而正直是那高尚生命的表現。」「正直」不只是受到宗教界的重視,企業界也將它納入商業倫理的基礎,並且認為「正直」是挑選人才的關鍵因素。

前奇異公司的執行長Jack Welch提出嚴選人才的三塊試金石:1.人品正直(integrity),會實話實說,信守承諾;2.聰明才智(intelligence),有強烈的求知慾,知識的廣度要夠;3.人格成熟(maturity),能夠忍人所不能忍,應付壓力和挫折。本文將以約瑟為例,說明正直人的表現,及其代價與結局。



 
一.正直的表現

正直的表現,包括言與行二部分。在言語上,正直的人會忠實表達自己的觀察,凡事實話實說。在行為上,正直的人會說到做到,信守自己的承諾。


1.實話實說

《聖經》記載,約瑟十七歲的時候,與他的哥哥們一同牧羊。雖然相對上較年輕,是個童子,但是他為人正直,看到他哥哥們的惡行,就報給父親知道(創三十七2)。在社會上,到處都同時存在向上與向下,行善與為惡的作為。但是,很少人願意站出來,鼓勵向上,處罰向下;或鼓勵行善,處罰行惡。

2009年七月底,筆者去了法國,在前往凱旋門途中,欣賞林立街道兩旁的世界知名品牌,卻也發現不少各式各樣的乞丐或騙子。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一個女孩,遇人就問:「Can you speak English?」你最好不要理她。因為當你回答她「yes!」她會伸出她的手,要求你:「Give me money.」如果你不給她錢,她會給你臉色看。在追求凱旋的途中,出現乞丐騙錢的畫面,是一項諷刺,但是沒看到有人出來制止這種向下的行為。

同年的八月上旬,筆者到了美國紐約。走在美麗的中央公園,竟然發現有人隨便丟垃圾。雖然沒有人出來制止這種惡的行為,卻有工作人員到處撿垃圾,維護環境的清潔。這個景象讓筆者得到很大的啟發:支持向上的力量,不能只靠教育或道德勸說,更重要是強而有力的資源作後盾。

到了八月中旬,筆者去了柬埔寨。在參觀吳哥窟的時候,有一個小孩從地上拔一朵花給筆者,然後又從地上拔一根草,在筆者的小指上綁一個圈,再把那一朵花插在上面。筆者還沒會意過來,他就向筆者要一元美金(等於四千柬幣)。筆者不能接受,要還給他花與草,他卻不肯。筆者只好給他一塊糖,並把花與草放回地上。他改說:「一千柬幣!」筆者仍然不答應。

在旁觀看的在職專班學生,開始有人覺得不自在,表示這種場面「很尷尬!」下午,筆者來到小吳哥城,發現有一個手腳俐落的小孩,努力幫人擦鞋,擦一雙鞋的價錢是三千柬幣。筆者用相機拍下這二個小孩的行為,不只是為了留下記憶,更是為留下這二個小孩給筆者的啟發。

首先,早上與下午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景象,讓筆者想到約瑟的故事,體會到正直和其他的美德一樣,需要時間慢慢培養,最好是要從小就養成習慣。有正直習慣的人,看到不正直的行為,他會不習慣,會不舒服,會想要改善。約瑟的改善方法,是將哥哥們的惡行,報給父親知道。約瑟的作法,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反而給自己帶來麻煩。所以,除非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資源,否則最好把問題放在心裡。

其次,筆者也體會到,約瑟與其兄長無法和諧相處,是自然現象。因為善與惡永遠無法和諧相處。再好的團體都有一些邪惡人士,再壞的團體會有一些善心人士。就像同樣是雅各的兒子,約瑟有好行為,兄長們卻有壞行為。因為「為非作歹的,被義人憎嫌;行事正直的,被惡人憎惡。」(箴二十九27)。當一個人在「為非作歹」與「行事正直」之間作了選擇,就不要奢望得到每一個人的認同。

第三,在經營團體的過程中,要注意「彩衣現象」。由於雅各愛約瑟過於愛他的眾子,就給約瑟作了一件彩衣。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愛約瑟過於愛他們,就恨約瑟,不與他說和睦的話(創三十七3-4),是彩衣害人,在團體中,如果領導者偏愛某個人,這個人往往會有不必要的麻煩。在團體中,如果有人爭寵,這個人往往要為自己的受寵,付出可觀的代價。

最後,筆者想起二十幾年前所讀過的一本書《世界最偉大的管理原則》,「獎勵你所要的,處罰你所不要的。」的句子又浮現腦海。「獎善罰惡」的力量在哪裡?如果在「神」手上,那麼祂把這個力量賜給誰?就看誰有力量。在貧窮的吳哥窟,這個小孩靠自己的力量賺錢,而不像早上那一位小孩,靠耍詐騙錢。誰來「獎善罰惡」?筆者忽然發現自己就有這種力量,只是過去沒注意。那天,筆者非常高興,做了一些「獎善」的作為:不但給這個小孩小費、糖果,還幫他招攬生意。

實話實說是好特質,但是當一個人只知實話實說,卻缺乏察言觀色的能力,恐怕會讓大多數的人受不了,也會給自己帶來不少麻煩。約瑟年輕的時候,就是缺乏察言觀色的能力。他沒有察覺兄長們對他不滿,更沒注意自己說的話會傷到兄長們。

一般人不喜歡聽到兩種話:自己的不好,或別人的優越。約瑟將哥哥們的惡行告訴父親,父親一定會責怪哥哥們。約瑟讓哥哥們聽到自己的不好,彼此的關係就惡化了。更糟糕的是,約瑟讓哥哥們聽到別人的優越。約瑟作了一夢,就對哥哥們說:「請聽我所作的夢:我們在田裡捆禾稼,我的捆起來站著,你們的捆來圍著我的捆下拜。」約瑟竟然將要管轄哥哥的夢說出來,難怪哥哥們越發恨約瑟,而且表達不滿:「難道你真要作我們的王嗎?難道你真要管轄我們嗎?」(創三十七5-8

作夢是美好的事。我們所敬拜的神,就是一個常讓人作夢的神。祂常透過夢,傳遞重要訊息。台灣這一代的年輕人,不太會作夢。許多年輕人心中無大志,一生只想找個穩定的工作,求個溫飽,然後環遊世界。其實,敢作夢,並設定偉大的目標,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Wilberta L, Chinn(1984)提出兩個問題,啟發大家去思想自己的人生目標:1.在我人生終結時,我期望別人對我下的評語。2.在我走進天堂大門時,我期望神對我下的評語。若要在死後得到好的評語,我們應做什麼?

與人分享自己的夢,好嗎?根據Glenn Bland(1972)的研究,他調查了哈佛大學的學生,發現有些人表現非常突出,但是大多數的人仍是默默無聞。造成此差異的最大原因在目標。在其所選的樣本中,有百分之三的人寫下其目標與計畫,有百分之十的人將目標放在腦海中,有百分之八十七的人沒有特定的目標或計畫。那些沒有特定目標或計畫的人,一生都任由別人擺布,毫無成就。至於那些寫下目標的百分之三的人,一生完成的事業,較那些僅有目標的百分之十的人多出五十到一百倍。

每個人都受其習慣領域所限制。正直的人實話實說,經常得罪了別人。有時候是自己不知道,有時候是自己管制不了舌頭。就像約瑟說出第一個夢,就已經讓哥哥們受不了,卻還說出第二個夢:「看哪,我又作了一夢,夢見太陽、月亮,與十一個星向我下拜。」(創三十七9-11

約瑟說出他的第二個夢之後,父親雅各就責備他說:「你作的這是甚麼夢!難道我和你母親、你弟兄果然要來俯伏在地,向你下拜嗎?」約瑟的哥哥們都嫉妒他,他父親卻把這話存在心裡。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領導人與非領導人的區別。領導人聽到了不合意的事,會把話存在心裡。非領導人聽到了不合意的事,就嫉妒別人的好表現。

 
2.信守承諾

全力完成自己所承諾的任務,也是正直的表現。有一天,父親雅各要約瑟去看看哥哥們和羊群在示劍平安不平安,再回來報信。約瑟順服父親的指示,往示劍去了。到示劍卻找不到哥哥們,而且走迷了路。一般人認為事情有交代就好了,但是正直的約瑟,沒達成任務,絕不終止,便繼續找哥哥們。每個人都想信守承諾,但是信守承諾的價值,往往是在不容易完成的任務上。就像約瑟在田野走迷了路,仍然繼續找哥哥們一樣。

堅持承諾的人,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就像有人遇見約瑟在田野走迷了路,就問他說:「你找甚麼?」他說:「我找我的哥哥們,求你告訴我,他們在何處放羊。」那人說:「他們已經走了,我聽見他們說要往多坍去。」約瑟就去追趕哥哥們,遇見他們在多坍(創三十七12-17)。



 
二.正直的代價

所有父母都會叮嚀自己的孩子「善要親近,惡要遠離」,卻很少父母讓孩子知道「親近善」或「遠離惡」都必須付出代價。正直的人實話實說的代價,是惹人厭惡;說到做到的代價,是被人出賣。


1.惹人厭惡

兄弟之間彼此分享夢想,是很平常的事。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兄弟實現夢想。約瑟的夢讓兄長們感到厭惡,從不與約瑟說和睦的話,到嫉妒約瑟,再到大家同謀要害死約瑟。

約瑟對兄長的關懷,反而給予兄長們陷害他的機會。兄長遠遠的看見約瑟,趁他還沒有走到跟前,大家就同謀要害死他,彼此說:「你看!那作夢的來了。來罷!我們將他殺了,丟在一個坑裡,就說有惡獸把他吃了。我們且看他的夢將來怎麼樣。」(創三十七18-20

雖然「以德報怨」不一定得到善意的回報,甚至被人欺侮,受到不平冤屈,但是「義人雖七次跌倒,仍必興起;惡人卻被禍患傾倒。」(箴二十四16)、「耶和華的道是正直人的保障,卻成了作孽人的敗壞。」(箴十29

社會上自然有人會設法保護正直的人,就像有流便想要救約瑟。流便聽見了兄長們的計畫,就想救約瑟脫離他們的手,說:「我們不可害他的性命」;又說:「不可流他的血,可以把他丟在這野地的坑裡,不可下手害他。」流便的意思是要救他脫離他們的手,把他歸還他的父親。神也會降低正直人的苦楚,就像約瑟雖然被剝了他所穿的那件彩衣,而且被丟的坑裡,幸運的是,坑裡是空的,而且裡頭沒有水(創三十七21-24)。


2.被人出賣

流便是長子,但是兄弟們並不服從他的領導。猶大排行老四,最後卻由他取得領導地位,因為他懂得因勢利導。

猶大基於自己的兄弟與骨肉,也認為不可下手害約瑟。但是他的方法是配合環境的變化,採取分析利與害的方式,改變眾弟兄的想法,因此救了約瑟。可見利益比道義容易改變人的心意。

他們坐下吃飯,舉目觀看,見有一夥米甸的以實瑪利人從基列來,用駱駝馱著香料、乳香、沒藥,要帶下埃及去。猶大對眾弟兄說:「我們殺我們的兄弟,藏了他的血有甚麼益處呢?我們不如將他賣給以實瑪利人,不可下手害他;因為他是我們的兄弟,我們的骨肉。」(創三十七26-27),眾弟兄就聽從了他。有些米甸的商人從那裡經過,哥哥們就把約瑟從坑裡拉上來,講定二十舍客勒銀子,把約瑟賣給以實瑪利人。他們就把約瑟帶到埃及去了。

如何培養分析利弊的能力?就學習當一個商人罷。聽說有位富商趕著去開會,當他走到大門口時,看到一位衣著破舊的人以哀求的口吻向人推銷鉛筆。這位富商覺得他很可憐,就給了他一百塊錢,然後匆匆地走入大廳。走著走著,富商覺得不妥,就又折了回去,再次來到此人面前,向他要了幾枝鉛筆,然後抱歉地解釋:「我那一百塊錢是向你買鉛筆的,對不起哦!我們都是商人嘛!」

過了一年,這位富商去參加一次社交聚餐,吃到一半時,有一位衣著亮麗的商人,走了過來,對富商說:「先生,你可能已經忘記我了,但我是永遠都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位給我自尊、自信的人,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推銷鉛筆的乞丐,你卻適時提醒我是一個商人!從此我就開始努力推銷鉛筆。」現在他已是一位成功的行銷經理了。

流便回到坑邊,見約瑟不在坑裡,就撕裂衣服,回到兄弟們那裡,說:「童子沒有了。我往哪裡去才好呢?」竟然沒人告訴他約瑟的真正遭遇。顯然,有關出賣約瑟的決策過程,流便被排除在外。可見,不是只有正直的人會被騙,不正直的人也會被騙。

被人欺騙是每個人的共同經驗。在故事中,另一個被騙的人是雅各。約瑟的兄長們就宰了一隻公山羊,把約瑟的那件彩衣染了血,打發人送到他們的父親雅各那裡,說:「我們撿了這個;請認一認是你兒子的外衣不是?」他認得,就說:「這是我兒子的外衣。有惡獸把他吃了,約瑟被撕碎了!撕碎了!」仍然沒人告訴雅各有關約瑟的真正遭遇,包括流便這個被騙的人。

流便這個人值得研究。首先,他的道義水準只是口頭上。例如流便基於道義,公然反對殺害約瑟,可是大家不接受他的意見,他也沒有關係。為什麼流便身為長子,卻喪失領導的地位?因為流便本身不服從父親的領導,而且他與父親雅各的妾辟拉同寢,違反規範,導致不得居首位。2

其次,流便這個人缺乏推論的能力,也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童子沒有了。難道沒有人知道嗎?沒有人可以問嗎?他無法假設出幾種可能的情況嗎?最後,流便不懂得將心比心,更沒有執行力。當他看到雅各撕裂衣服,腰間圍上麻布,為約瑟悲哀了多日,而且不肯接受兒女的安慰的時候,他束手無策,沒有真實表達自己所看到的事。



 
三.正直的結局

正直的人最後的結局還是好的。最後,約瑟不但得到許多人的幫助,並且得到發展的舞台。


1.得人幫助

正直的人終究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有人會幫正直人說話,例如約瑟的長兄流便想要救約瑟,就說:「我們不可害他的性命;不可流他的血,可以把他丟在這野地的坑裡,不可下手害他。」有人會幫正直人想個傷害較小的方案,例如猶大對眾弟兄說:「我們殺我們的兄弟,藏了他的血有甚麼益處呢?我們不如將他賣給以實瑪利人,不可下手害他;因為他是我們的兄弟,我們的骨肉。」


2.得到舞台

如果有人遇到類似約瑟這種被陷害與被出賣的處境,可能就不願意再執著正直了。其實正直的人受害或遇到挫折,是神的另一種恩典。表面上,約瑟被賣到埃及是悲慘的遭遇。實質上,他避開未來的禍患。因為《箴言》說:「好流人血的,恨惡完全人,索取正直人的性命。」(箴二九10)。約瑟的哥哥們可能會不斷尋找殺害約瑟的機會。如果約瑟沒有被賣到埃及,不但沒有機會實現他的夢想,更可能喪失性命。

米甸人帶約瑟到埃及,把他賣給法老的內臣護衛長波提乏(創三十七36)。約瑟被賣到埃及,才有機會成為埃及的宰相。可見,堅持正直的人,雖然短暫可能會吃虧,但是長期將成就美好的事。



 
結論:選擇正直

道德發展受到習慣的影響,而習慣是由環境與個人的選擇所形成。如何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直?有幾個簡單測試的方法:首先,你可以想一想,做這件事,晚上睡得安穩嗎?過正直的生活,會讓你晚上睡得平安。其次,如果做這件事,明天成為頭版新聞,你會後悔嗎?過正直的生活,會讓你所做的事被公開之後,仍然不後悔。

第三,如果做這件事,當你照鏡子的時候,會喜歡自己嗎?過正直的生活,會讓你慢慢喜歡自己,學會自尊。最後,你會願意將所做的事告訴別人嗎?包括父母、妻子、兒女與所有與你相關的人。過正直的生活,會讓你不再擔心記憶力消退,不怕前後講的話不一致。

在「善惡同住」的社會,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抉擇付出代價,善惡皆然。基督徒必須選擇過正直的生活,並為它付出代價。選擇正直的生活,可能必須付出惹人厭惡與被人出賣的代價。但是選擇正直的生活,一定會得到幫助,最後找到發展的舞台。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愛心可以產生公義的力量與對抗邪惡的勇氣。堅持正直與公義,本身就是愛心。



註:

1.Paul Stevens, Doing Gods Business: Meaning and Motivation for the Marketplace(中譯本《上帝的企管學》,何明珠譯,校園書房,2010)

2.雅各知道了這件事,就在為兒子祝福的時候說:「流便哪,你是我的長子,是我力量強壯的時候生的,本當大有尊榮,權力超眾。但你放縱情慾,滾沸如水,必不得居首位;因為你上了你父親的床,污穢了我的榻。」(創四十九3-4






文章標籤:  #張慈實  #398期  #信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