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搜尋&分類

​刻痕

撰文/胡真祥|聖靈月刊301期-2002.10|主題/信仰與獻身--談傳道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來到屬於台灣高砂族的原住民部落,雖然只是相隔著峰巒起伏,但高山上彷彿就有了自己的天空與山色,除了特別綠的山、特別藍的天之外,在這裏,連生活都有他們獨特的節奏。極小的村落中充滿著瑰麗寶石,對於沒有文字的原住民而言,每一位老人都是寶,這些老人在尚可口傳時告訴下一代其傳統文化、語言、歌謠、風俗習慣。對於做文化紮根的有心人而言,他們實在是一本活字典。

部落中這群平均超過七十歲的老人們,看起來都很健康,或許與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經常下田工作、持續勞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雖然他們的生命力十分堅韌,壽命也長;但老人們何時凋零,卻是難料。這讓我想起一段話「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彼前一24-25)。

Pianio是村落中孤單身影之一,她說非常習慣這樣的生活,Pianio的六個子女都到都市工作,難得回來。平時一人過日子,她時常在豔陽下或寒冬中,帶著裝有芋頭或糯米糰的便當到田裏工作,身體雖佝僂,行動雖遲緩,卻洋溢著一股旺盛的生命力。我想這就是老一輩對勞動的傳統觀念。

Pianio最想得到天倫之樂,但往往事與願違,含飴弄孫的情境隨著時光成了一個遙遙相對的夢想。她說:「這裏才是我的家,都市叢林讓我有窒息的感覺,子女們也因工作、路程等因素而失去了本分。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裏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六1-3)。

走進Pianio的樓房,電視、冰箱、洗衣機、音響、沙發、彈簧床樣樣具備,但她還是堅持衣物用手洗,睡覺躺地板。Pianio認為那才是她平常的生活,文明科技帶給她最大的方便是電話,說到這她不禁滿意地笑了,因為Pianio只能透過話筒來表達對子女與孫子的思念。

忙碌的現代人不知是「忙還是盲」,總遺忘了遠方惦記的聲音。Pianio的願望是什麼?記得我派駐國外時,有一次母親寄來一幀朋友全家在台灣團聚的照片,並寫到她一生盼望的就是這種團聚。看後我不禁想到,就算這麼簡單的願望也不容易實現啊!如今我才發覺所有父母親都有這麼一個心願。而存在於我們的夢想、希望、意志和行動裏是否也缺少了這麼簡單的願望呢?我的願望:工作、信仰、學習、和愛,其實就是萬千平凡人的願望。我著實夢想,我們的平凡願望有天能與母親的願望相契合。

以此文祝福有遊子在外的母親們。






文章標籤:  #胡真祥  #301期  #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