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來稿


&

搜尋&分類

​永不止息的向上提升

撰文/泊|聖靈月刊349期-2006.10|主題/禁食禱告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九十年,能夠使一粒種子在神生生不息的恩典中,不但衍生出無數「正在」長高的樹木,並且提供「過去」許多歷久彌堅的棟樑木料。同樣的九十年也能夠讓一部「曾經」是嶄新的機器,逐漸走向被淘汰,終至銷毀的結局。

傳道人在講台上苦口婆心的勸說:時間,是神得勝惡者的重要因素之一(約二4,五17),也是神賜給世人回轉歸向正路的寬容恩典(彼後三9)。選民不應該在擁有「時間恩典」的同時,一眛地沉浸在個人過一天算一天的安穩裡!

曾幾何時「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成了口語,人們再也解釋不清在「不在乎」的命定下,「努力向著標竿直跑」、「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到底還有多少實質的意義?既然一切都「不在乎」,又何必一定要如何?久而久之,「慵懶」也給穿上了「信心」的新裝:「主的教會主必眷顧,僕人無需為她流淚心焦!」(腓三18;林後十一29

為主「立大志、設大謀」的全力以赴,如今被貼上「自視甚高」的標籤;「百折不回」的盡心竭力成了「血氣太旺」的私情。於是聰明人情願壓低視野,在原地打轉,不停的變更方向,若遇不順,一句「神的時候未到!」也就滿得安慰,了無責任負擔!(參:該一2;林後十一23-30

雀鳥為了撿拾低矮樹叢底下的米粒,嘰嘰喳喳忙個不停。任何的活動只要能夠達到至少有一人受洗,或一人得聖靈的結局,就是「神悅納」的明證,反之,則反。所以「數字」逐漸取代了「生命的成長」。後者不但無形並且需要「全人」的投入與時間,前者不但顯眼而且只需要「拼湊」的技巧。於是人們無心刻苦己心、慘澹經營,內心所思想的盡都是「見河就搭橋啊!」的物化拼湊。

人們失去了界定天火與凡火的能力,數字成了唯一會說話的見證人。「如何讓數字增長」成為終極的思考模式。於是,「呼叫埃及」取代了「倚靠聖靈」,畢竟,埃及的戰鼓比禱告更能吸引人群,更能達到「慕道(觀眾)朋友」急速增加的目標(賽三十一1-3)。結果場場佈道無一冷場,平常聚會人數竟越來越少!

對年輕一代來說,屬靈爭戰的概念已經被約化成戰車、馬兵的計算!「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已從爭戰的觀念裡被去掉,畢竟一切的困難都可以「技術性」解決。至於「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神的靈方能成事」的古老經句,早就發霉的被高掛在古董店裡,偶而讀起,還嫌它說了等於沒說,太過空洞。

除此之外,另一提升不起的原因在於將「傳統」當成頂級的啟示,養成了人們對真理「一動不如一靜」的慵懶,折鈍了生命之道的利刃,牽制了回歸聖經的步移(參:歌五3)。事實上,讀史的人都知道,神對歷代聖徒的教導,包括聖靈在真道上對本會活潑的帶領,從來沒有一個時期是一成不變的靜止,相反的,所謂的「傳統」,盡都是日新月異的更加明白,以及後浪推前浪的越湧越高。

勸說已盡,傳道走下講台,思近年來世界各地活動眾多,屬靈生命卻非常低迷,不禁悠悠自問:神已經給了我們九十年的恩典,而九十年來,我們到底長大了多少?是否仍然保有前輩向上提升的大志,以及縱橫走遍天下的大謀?還是只是像雀鳥一樣,樂在低空裡,嘰嘰喳喳,竊竊歡喜?






文章標籤:  #泊  #349期  #自由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