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搜尋&分類

​「每趟都當最後一趟!」——行動診所再赴馬祖

撰文/羽亮|聖靈月刊350期-2006.11|主題/前言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繼2004年8月第一趟行動義診醫宣行程,在馬祖的莒光鄉(東、西莒島)、南竿等三個點留下希奇的「驚嘆號」後,2006年9月於嘉義教會羅大德執事(耳鼻喉科醫師)領隊之下,共計26名團員,再度藉著醫療的服務,把基督的福音再次散播至這還未有真耶穌教會會堂設立的地點。

一方面協助北區對於「未得之地」的開拓,一方面本著主賞賜的恩典,效法主的教訓,服事人、服事當代、服事廣大的未信同胞!本梯隊共有3名醫師、2名藥師、6名護士、4位傳道同工,再加上松山教會蘇國興執事等福音同工,一團人於8月31日中午12點30分集合於松山機場,搭乘下午2點15分的班機平安順利抵達南竿機場,隨即在連江縣政府衛生局的協助下,派車接至神農飯店。


此次醫療器械加上藥品,總重量約五百公斤(不含個人行李),但因有兩年前的好印象,加上台中教會蔡素蘭老師的協助,幫忙溝通聯絡,以及連江縣政府衛生局的愛民表現,轉知各鄉、村衛生所,派專人專車為我們熱誠地接送,提供意想不到的挹助。

馬祖列島礙於地形限制,跑道太短,只能以小飛機載乘旅客(約50人座),故超重的行李如何順利運送是一大考驗?得內湖教會林從道長老之長子林敬恩弟兄(現任長榮航空倉儲董事長)代為斡旋,轉達真耶穌教會醫療團隊的愛心行逕,立榮航空公司受感於本會醫療團隊醫生、護士們充滿傻勁執著的付出,破例共襄盛舉,給予免費運送。

當日晚餐後,馬上舉開行前協調會報,特委由前開拓、駐牧的張承軒傳道來協助,向團員簡報本梯隊三個義診場地的特色、環境、注意事項與來往各船班等。此趟團員一半以上是第一次來到馬祖列嶼,所以特別有一份「新鮮感」,從前只限服兵役的男生才能來,如今開放觀光,對眾多女生來說,相當稀奇。


耶穌吩咐門徒要努力傳揚見證天國、使人得安息的福音信息;祂又醫治眾人的疾病,點燃人們枯竭的心靈,甚至甘為世人捨命贖罪,拯救人類的靈魂進入天國,免下地獄受永刑。

然而主所用的方法有時具有個人性,如與撒瑪利亞婦人談「活水」,勉淫婦不可再「犯罪」;有時更具有特殊性的意義,舉凡跟隨主身邊的人,十二門徒更是,祂的構想、祂的感覺、情緒、策略,以及祂犧牲身體,或心靈上給予人們的支援,都在「行動」中表露無遺,如此捨己善行,豈不叫當代信徒群起效法,感謝在心。


當自發性無條件地愛一個區域、愛一個人時,通常是不會去算計所需付出的代價,因此本「行動」診所功能在於「機動」、「團結」、「完整」,配合度高。

故於第一天第一站「東莒」島的活動中心,看診時間自上午10點至晚間9點,並因應學生放學、公務員下班的時間機動調整,近11個小時的過程中,沒有人叫苦,沒有人喊累,夜間門診又結合詩歌佈道會一同進行,讓當地居民感佩又讚賞;掛號人數在小島上高達84名,看診人次達111人次。

醫師、護士的專業,藥師們的專注,福音同工們迎以笑臉的陪談,傳道人的「心靈關護」祝福加上代禱,想必島民對從所未聞的「真耶穌教會」必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長期慕道且曾長期愛心接待的「船老大民宿」老闆曹女士(人稱阿嫂),更是喜悅地笑得合不攏嘴,配合新整建的民宿,提供了同工們舒適的房間休息,滿意的笑容遍佈滿臉;拍照、握手致意,真如一家親哪!無條件的愛是不逃避與撤退的,不在乎要吃什麼,不重視穿什麼?只在意把耶穌的福音傳給他們,把神的愛留置他們心中。


第二站是莒光鄉公所所在地「西莒島」,人數比東莒多一些,土地面積也大一些。兩年前相同的地點、相同的場景再度映入眼簾,多了一份熟悉,更多了一份親切;一樓大廳走廊未見其他教派的信徒再來嘲諷,公所也加裝了冷氣,少了燥熱,少了陌生。

回想當年有一民眾,拇指彎曲疼痛得厲害,於大陸、馬祖、也來過台灣找了好多醫生,總是沒有醫好,卻在本醫療團隊中治癒。今日這治癒的風聲再度傳揚著:「他們這團裡有神醫!」

感謝主,若不是主耶穌奇妙的帶領、幫助,人算什麼?專業又如何?居民知道兩年前發生的事,知道真耶穌教會義診團不一樣,大家競相嘖嘖稱奇地互相邀約,前來指定要掛「身心舒暢科(復健科)」,願將這份榮耀都歸主,願主將恩典平安賞賜給祂所喜悅的人。西莒因為船班緣故,看診時間縮短,掛號人數46名,看診人次68人次。


最後一站,我們再回到南竿老人活動中心,自解嚴(自由)後,該地展現了無比的「商機」,戰地任務解除的馬祖,也同樣地享受「言語、行動、經貿……等自由」,只是家鄉音調(福州腔)區隔了族群的一些小差異。

然而兩人相處,不必擔心被拒絕,因為建立在「愛、服務、關懷」的前提裡,並且精神意志仍離不開主愛,自自然然地向眾人介紹耶穌!主耶穌無私無條件地愛我們,讓蒙主拯救者燃起生命的光、黑暗與障礙皆移開,「光」照了黑暗的角落,使人「勇氣」掘起,排除萬難,這些生命的寫照,應是本梯隊同工們必有的感受。上午9點到下午4點,掛號人數94名,看診人次145人次。


這次醫宣活動,總掛號人數224名,看診人次共計324人次。期待每一張「病歷卡」皆提供北區福音特攻隊詳實的家庭資料與個人的身體狀態,以便爾後跟進。晚上詩歌聯誼聚會,知道消息與來診的島民,一波進來、坐下……、離開;又進來一批……、離開,如此進進出出也約50人次之多。

自開始到結束,有北區福音同工們關懷的慕道朋友感動得與大家一同落淚,內心充滿感謝;北區宣道組負責張朝欽傳道,更介紹馬祖的工作、聚會、跟進的模式……,近90分鐘的聚會,劃下了令人感動懷念的句點。這次看診的民眾與兩年前的做分析,約50%是沒有重複的,這真是主耶穌的賞賜。


當夜工作結束後,晚上九點半,大家雖累,仍在梳洗畢後強打起精神,共同參加本梯隊的「展望會」,在溫馨、感言、建議、詩歌的伴隨中,隊長羅大德執事將所有病例表交至張朝欽傳道手中,醫宣同工們再度完成任務,轉由福音同工們接下一疊重任……。

放眼台灣,展望世界,會中也發佈年底將協助「印度」開拓行程,這是海外醫宣大事,請所有同工們準備與存錢(因一半費用需自付);並請大家上網留下參與本梯隊的心得記實,充填喜信網站、醫宣網「聽診器的春天」的留言板,善用這個無形的福音傳播平台。


會畢,在詩歌聲中同工們又甘心樂意地奉獻了25,700元,作為醫宣專戶基金。大家在得心靈滿足的同時,那因付出所獲更深的同工之情,集中了宣道的意志,互信、互感、真誠、敏銳的感受、內心的分享、期盼的代禱、服事的喜樂,再度把歡樂記憶貼入深層的收納盒內,成為美好的回憶。


因主愛而感動、因感動而行動,每一天都是美好之日。恆久長存的慈愛,主親自作了示範,我們當跟隨祂的腳蹤行。敬邀有心參加醫宣,體驗行動診所的行動力、為主打美好之仗的同靈們,可依序參加每年的醫宣動員年會,進而本島經歷→外島經歷→國外行動。神就是愛,愛裡沒有懼怕,愛若完全就把懼怕驅逐,願大家共同來分享這愛的美善、愛的喜悅。
 
團員心得分享
 
* 福音宣道同工:衝!衝!衝!


醫宣的工作是真誠報答主的恩典,更是每位基督徒對主應有的偉大使命,在這福音沙漠的馬祖地區,藉著醫宣愛心義診活動融入宣道事工是刻不容緩的事,當突破種種難關,靠神的大能,同心合一。衝!衝!衝!


令我感動的是,醫宣團隊的每位成員,不管是傳道人、醫師、藥師、護理人員及福音工人都非常謙卑、主動、積極、熱誠地為這聖工付出,並且個個滿懷喜樂與願做的心,不分彼此,互相幫忙、互相包容、同心合一,真是感謝主!

今後我願積極拓展教會宣道事工,努力不懈,電訪、e-mail慕道朋友來參加教會聚會或相關活動,讓慕道朋友多多接觸教會,前來認識神,並加強跟進工作,時時付以愛的關懷;自我方面則充實靈修讀經,迫切禱告仰望神,期願做光做鹽為主發光。
 
* 藥房:Puffy


再次參與醫宣,又多了一次感動!此次醫宣少了之前的緊張,更增加了好多好多的快樂心情。快樂的是與同工互相扶持,快樂的是病人對你的友善,快樂的是我還活著,能把神的愛傳出去……。傳福音就像撒種,即便不一定有收穫,但辛苦工作的果效神都記錄了,自己也得到安慰;因此在有限的能力下,要努力宣揚耶穌基督的愛。

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因此我們要效法基督站起來、走出去(雅一22);趁時而作,把握機會為主作工(撒上十7),願福音的種子栽種在每個人的心裡,並用一顆謙卑溫柔的心栽培,道理才能成長。「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傳四9)。參加醫宣後,這句話一直迴響在腦海,因此,每當有服事神的工作,就竭力邀同工一起參與,不喪失每一次的機會。
 
* 藥房:億哥


參加醫宣已十次以上,這是第一次到馬祖,然而無論是本島外島、國內國外、都市鄉村、主內主外,任何有需要的地方,我們都去。主說:「你要我為你作甚麼?」又說:「有求你的,就給他。」醫宣本是宣揚主名,讓人因我們的善行,將感謝獻給神,醫宣事工若不靠聖靈的引導或主的允許,是萬萬不能成就的,也深信醫宣事工是主所悅納的事。


每次參與醫宣就像回到屬靈的娘家,醫宣團契就像一個健全的教會,雖然分工上有各科、藥局、掛號、媒體與福音工作,但大家毫無怨言,同心一意,出來如同一人,彼此互補,隨時相助,同享聖工的喜悅,肉體雖然疲累,卻得主所賜屬靈的喜樂與平安。


每次參加都深刻體會到主耶穌與我們同行,因我們也是在作主耶穌兩千年前所行過的事情,就任務上深覺與主相密契。並且對我來說,禱告本是跪下才是,然而當我在義診服務中,看到接受義診居民的臉,與這些人述說主的福音與恩典時,都像是我跟主在說話,醫宣中的每時每秒都成為我的禱告,縱然身體會累,心中卻是喜樂。

在靈裡感受到主正站在我身邊微笑著,看著我們的服事對我們說:「你們都是我的好兒女!」感謝主!願將這一切澆灌與撒種的過程獻給天上的父。阿們!
* 護理站:阿長


讓我比較感動的是,大家都有為主作工的心志,做任何事情都互相幫忙、配合,不分男女老少,目的就是為了讓事情更快完成。從一開始大家互不認識,且看診流程都很亂的時候,大家就會一直想辦法,應該如何才能使看診流程更順暢,就像一家人遇到困難時,一起想辦法解決一般,感覺很棒。還有一點就是大家都很堅守自己的崗位,不會因為站了一天,就跑去休息或是抱怨,那種精神真的很令人感佩。


另外,感觸比較深的是,發現來看診的多是老人。我一直在想,若年紀大時,兒孫不在身邊,若我又沒有宗教信仰時,豈不是非常可憐?滿心感謝主的揀選,讓我得到神的救恩,不至於心理沒有寄託,也求主帶領那些未信的人,讓他們能得到祢的救恩,歸入祢的名下!今後希望能不斷提醒自己為醫宣及所有宣道事工代禱,也希望能定期奉獻醫宣專戶。
 
* 櫃檯、掛號:法老


第二次參加醫宣,每次參加總是有不同的感受。神知道我的能力有幾分,就給我幾分的擔子;而每當我累了,父神總是藉由其他的人、事、物,來感動、激勵我。這次的醫宣,有很多小地方都讓我很感動,讓我明瞭,我們都是有神同在的。

之前參加第四屆的動員聚會,看到一些醫宣的影片,寫到有些地區的人對於真神的渴望,卻因為身處偏遠地區,道理很難傳入,那時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福,當我還在母胎時,神早已知道我、揀選我、愛我;我只是個無用的僕人,然而因著神的愛,我要去傳福音給其他還不認識真神的人。
 
* 福音宣道同工:磊石


參加馬祖醫宣梯隊及2006年所有的梯隊,是我今年的目標之一。感謝主,給我機會也賜給我更多的學習。我將本年稱為我的醫宣(元)年,從參與今年的三次醫宣梯隊中,都是豐豐富富的收穫,雖然肉體疲累,但內心的喜樂卻是溢於言表,如經上所說的:「蒙神的恩才成的。」若不是神的恩,我們都沒有機會來參加。

聽隊長說醫宣已有七年的歷史,我則在第七年才知道醫宣的訊息,相信所有能來參加的人,都是經由神的保守;請假、花錢事小,主在其中的帶領才是所有同工的恩典,讓我們能有這幾天的學習與分享。


對我個人而言,這次醫宣,神讓我在南竿掃街時發現一位俗稱「陰陽眼」的小妹妹,她帶我們去看鬼屋,讓我體會耶穌傳福音遇犯鬼者的心情,在這個島上魔鬼也捉弄人,也許這也是神要讓福音同工體會更多的傳福音實況,增廣屬靈經驗。

另外,在與同工工作中,體會到彼此一體、萬事互相效力的美好,每個人都有意想不到的優點,並且凡事以謙卑束腰,忙中有序,在任何機會都可傳福音。另一項值得的功課是,順服團隊的任務,不管是臨時性的工作或調整,能更懂得以團隊為考量,將個人的觀感放下,只為成就神的工。


期許自己未來能動員當地教會青年投入宣道工作(童軍團),於2006年10月參加童軍第三團集會;並把握機會隨時宣導、見證醫宣及宣道工作(平時或聚會時);每年直接帶領1-2人信主,間接帶領3-5人信主;增一人之力,影響小區、北區宣道工作行動化,復興教會宣道使命;並願協助建立門徒訓練系統課程、資料庫,促進及協助整合宣道團隊的文宣活動、行銷活動、多媒體系統,建立基本標準化及活動模式。
 
* 恩箴


實地走入人群,面對面直接接觸,是挑戰!更是考驗!(能放膽面對,並再度有第一次的熱誠)。醫宣團隊中有老、中、青不同年齡的同工,共同面對著相同的目標,前仆後繼,隨時頂替,如器械的搬運、事務工作的嫻熟度、主動性;架構了真誠的心志,激發了不分彼此的一家人精神與真愛的價值。


人性疏懶的本質,避重就輕的逃避心態,混水摸魚的閒蕩,在醫宣的行動梯隊裡,是絕不會發生的,專顧自己、自私自利的人性弱點,也不曾發生過;反倒是「善盡本分、主動積極」,成為疲憊、頹廢中的光明,雖流汗、體力付出甚鉅,卻滿心感謝,累得滿有喜樂、感恩。除了不分彼此之外,醫護同工犧牲假期、費財費力,全為了「念主恩、念主愛」,一切所作只有感謝,相信主必記念!


此外,醫師的動員仍有待加強,福音陪談也應事先研習,並且梯隊成形,供給大家服事的機會,負起「母雞帶小雞」的使命,在服事中留下美好足跡!更莫忘「守望禱告」的概念,禱告也是參與:禱告自己,如何開口導入「福音」信息;禱告同工,開口不受阻礙,能清楚表達「福音信息」;禱告病患,不急不徐地,至少(或勉為其難)聽完「福音信息」;禱告會眾,接受我們傳達的「福音信息」。期望未來能動員更多有心志的同工來參與,加入團隊。
 
* 耳鼻喉科護理:pei pei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醫宣,感謝主,一路平安,與同工之間相處得也很好。因為離第一次參加醫宣(6月的南澳醫宣)不遠,對於看診流程或是一些器具擺放都有一定的熟悉度,同工之間的默契也存在,所以在準備、溝通上花的時間很少,然而就在自己以為做得很充實時,於最後一晚的佈道會上,才驚覺自己少做了甚麼?


第一次參加醫宣時,因為不懂得如何利用病人在候診、等藥時傳福音,多是觀摩有經驗的人,學習著要怎麼做、怎麼說;這次,自己應該是有經驗的人了,卻沒有為主做傳福音的工作。

回憶起第一次參加醫宣,還會趁自己空閒時,陪當地居民等藥或候診,然後跟他們陪談、關懷並且傳揚福音;而馬祖的居民是說國語的,所以自己應該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向當地居民傳福音,可是卻沒有這樣做,只在病人看診後,提醒他們晚上有詩歌音樂會,歡迎他們來參加。


我覺得很虧欠主也很難過,竟然是在最後一天晚上的佈道會,看到只有5位在現場(約有20位居民離席)時,才驚覺自己少做了這件事。難過自己忘了應該以百分之百的宣教精神及愛心義診行為做好這份善工。下次醫宣義診行,求神讓我做好萬全的準備,不要忘了醫宣義診行真正的目的──用100%的宣教精神及愛心義診行為,完成主耶穌所託付的善工。


第一次參加醫宣時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全力克服困難參加醫宣。我能為主做的實在非常的少,所以既然我有這個能力為主做這份聖工,就要好好把握。因此,這一次也一樣,作主工不落空,告訴自己要準備好,靈修上、體力上、還有金錢……都要做好準備,才能有所奉獻,有力量為主作工。
 
* 櫃檯、掛號:一年級(用台語唸)


感謝主!能有機會參加第十八梯次醫宣工作。「免費看診」如同主耶穌免費的福音,要白白賜給我們。動員了26位醫護及福音人員,如同主為了福音動員了祂所有的使者,為人類的拯救作了宏大的準備與幫助。

主那偉大的計畫是默默不斷地進行的,直到世界結束的那一天。我們也當如此,在彼此和睦、彼此順服、互相激勵下做自己該做的事,守護自己的崗位,不越權離開本位,和藹地進行義診活動。傳揚神的旨意在地上,直到祂把得救恩門關上!


今後我要為主加深加長地為宣道事工禱告。尤其看到兒童的需要,想起一連3-4天「兒童佈道的主題和內容」,要真正把「主耶穌」的名埋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當少為自己活,多為耶穌的事,「安靜」地作更美好的準備。存戰兢的心,儆醒察看周遭環境,等待主的能力、旨意更明顯的降在自己身上,作下一步回報主恩的工作。
 
* 櫃檯、掛號:琪琪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醫宣,覺得能參與這樣的聖工真的很感謝神!讓我重新思考了這份信仰對我的重要性,我是否已經失去了早期那份剛信主時的感動及火熱的心,是否還像以前一般,能熱誠地開口向他人分享這份福音呢?我覺得自己很愧對神,然而感謝主,讓我參與這樣醫宣的事工,藉由這樣實際的工作,重新找回那份原有的感動,再度啟動那顆火熱的心。


我想,說太多的承諾只是空談,唯有真正去做去付出,才是真道。在宣道的路上,我還是一個小嬰孩,沒有辦法談很多道理給慕道朋友聽,但我可以和他們分享我在信仰中的體驗與感動,至於對弟兄姊妹們,我能做的就是去影響他們來投入醫宣的事工。最後,求神帶領我在宣道的路上一直持續地盡心盡力,願一切榮耀都歸給天上的神。






文章標籤:  #羽亮  #350期  #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