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搜尋&分類

​平安又健康的安康教會

撰文/周瑞文|聖靈月刊355期-2007.04|主題/全為主用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安康教會位於新店安坑地區,由三間公寓的一樓連接而成,約有120坪的使用空間。由北二高安坑交流道右轉安康路二段約行3.5公里,左轉玫瑰中國城社區即可見教會招牌。

安坑舊稱暗坑,對外交通不便屬一較封閉的區域。初期由中和、永和教會藉由零星的家庭聚會方式輪流牧養。1988年間,景美教會總務負責人黃志聰弟兄遷居至此,因著黃弟兄夫婦的積極訪問,發現定居於此的信徒為數不少,但因交通不便能固定參加教會聚會的居然不到十人。景美教會職務會遂決議負起安坑地區信徒的牧養及關懷,並展開定期的訪問與家庭聚會。

1990年間,安康地區建築工地林立,人口急速增加。景美教會職務會有鑑於此,在1991年12月決議要在安康地區購置一聚會場所,同時也開始每週固定在侯正誠弟兄家舉行家庭聚會。1992年3月因著愛主的心,侯弟兄將其客、餐廳作一番更動及裝潢,並安置講台而成為一處較正式的聚會場所,並開始固定於每週一、五晚間聚會。

1992年底,侯弟兄因個人因素搬離安康,遂以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將房子賣給教會。經稍事裝潢改建後,于1993年5月正式成立祈禱所。從此豎起真耶穌教會的招牌於新店市玫瑰路12號,並於每週二、五晚間聚會,同年9月又增加了安息日下午的聚會。在祈禱所階段雖得母會景美教會及永和小區各教會的大力幫助與支援,但因人才較匱乏遲至1997年11月12日才正式成立安康教會。

隨著信徒數的增加,31坪的會堂已不堪使用。經時任北區區負責張恩哲長老熱心協助及隔壁一樓(10號)屋主內壢教會郭秀眉姊妹的愛心,得於1999年3月以低價購得。安康職務會決定將新購處所當作主會堂。施工時,樓上住戶質疑結構的影響,特委派專人來勘察。

因主會堂只打掉牆壁,並未動到樑柱,因此得其認可。感謝主,完工不久即遇到921大地震。若非在此之前竣工,921大地震引起的人心惶恐,恐怕會令主會堂工程無法順利完成。

安康第三次的擴建也是深得神的恩典。加買隔壁8號或14號1樓是最理想的擴充方式。但因14號屋主無意售屋,而8號屋主長期抬高房價,幾經交涉毫無進展。因此安康職務會只得另尋它途。適逢教會正後方隔著一條防火巷的一樓房子準備出售,因山坡地的緣故,雖同是一樓但已與教會原址有半層樓之落差。

為了教會使用空間的擴充也只好忽略此不便而認真考慮購置。購買之前,教務負責人李淳恩弟兄提議與8號屋主作最後的嘗試。感謝主的安排,該屋主開出了行情稍高但已較合理的價格。經信徒會議同意,隨即於2002年10月買下充當餐廳、廚房、傳道房及宗教教育教室。經此番擴建,安康教會的硬體設施才算比較完善。

安康教會現有信徒數約150人左右,宗教教育有幼稚、少年、初級及今年剛成立的中級班。因教會不大,所以同靈之間就如一家人般和樂融融,原住民以阿美及泰雅族為主,約佔信徒的1/4強。原住民與平地信徒相處融洽毫無隔閡,這也是其他教會少見的特色。

作聖工不分彼此、不分貴賤,會堂擴建時除了較專業的工程外,其餘裝潢的工作幾乎全數由弟兄姊妹親自動手完成,跟很多原住民教會一樣。或許是因安康教會有著為數不少的原住民信徒,才得以承續此一優良傳統。

甘心樂意奉獻也是安康教會的另一特色,除了第一間會堂曾貸款外,後二次的擴建均是以現款直接購置。對於其他教會要求協助建堂奉獻亦毫不吝惜,實乃因安康信徒深知神的祝福與恩典。

2004年3月永和小區委派安康教會負起烏來地區的開拓及牧養事工。由於安康教會實在是間小教會,人力資源相對匱乏,若非永和小區及西區多間教會的鼎力相助,實無以為繼。今年初正濱、汐止教會也慷慨的允諾其駐牧張建二傳道每個月固定幾天至烏來協助聖工。願主記念他們在主裡的愛心,更期盼教會同靈持續為烏來地區的聖工發展而禱告,求主同工。






文章標籤:  #周瑞文  #355期  #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