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教育


&

搜尋&分類

觸摸的愛

撰文/南區宗教小組王雪芬|聖靈月刊368期-2008.05|主題/教會與資訊時代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溫暖的擁抱或握手,勝過千言萬語。
耶穌觸摸的手

耶穌在世時曾親自觸摸了許多人。耶穌伸手觸摸了長大痲瘋的病人,握住了患熱病之彼得岳母的手,按手在小孩子頭上為他們祝福。人們看到因著祂的觸摸,瞎眼得看見、瘸子能行走,那位患血漏長達十二年的婦人,一摸了祂衣裳的繸子,就立刻得了醫治。耶穌還親自動手為門徒洗腳作為示範,並決定以「按手祝福」代表祂在人世間的最後姿勢,當作復活升天前給世人的禮物。

接觸能讓人際關係變得更親密,這是以肢體語言來表達愛的方法。
神設計的智慧

當我們看著剛出生的嬰孩時,心想如果神按照祂的形像造人,為什麼會造出剛出生時必須百般仰賴別人的軟弱嬰孩呢?連牲畜的力氣都比人大,牛犢一出生,抖抖身子就能活蹦亂跳地站起來,不倚靠父母也能存活,但是人剛出生就非常脆弱,需要別人充分照顧才能存活。原來在這樣的脆弱裡,才能有長時間藉著肢體的擁抱、撫慰來建立基本的信賴,或許這也是神美好的安排和旨意。
東方文化的遺產

有位小學老師說:「我分派給學生附加作業──就是緊緊擁抱父母,這個作業將會影響成績,所以一定要做。」
孰料當我上完課,並交代該做的作業後,此時有一個男同學舉手說:「我沒有爸爸。」
沒料到會有這種情況而有些慌張。
「那麼就去擁抱媽媽吧!」
「但是……我也沒有媽媽。」
啊!糟糕,我碰觸了學生心中的痛處,感到抱歉和難過,於是安慰了學生幾句,但難過之情仍然揮之不去。
進了教員辦公室,將這件事告訴旁邊的老師,老師聽了之後,都很驚訝地說:「他的父母親都還健在呀!」
我的驚嚇更是非同小可,那名學生為了不想擁抱父母而說謊,到底他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發生了什麼問題。或是東方扭曲的家庭文化所致。
專家的接觸觀點

研究人員發現,經常得到愛撫的嬰兒會表現得比被忽略的嬰兒好。孤單的人較容易過度緊張、憂慮和生病。史皮哲(Rene Spitz)博士研究報告裡:有肌膚接觸的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一直躺在嬰兒車裡缺乏肌膚接觸的孩子,身體則會漸漸虛弱,最後因「接觸缺乏症」而導致細胞死亡。

結論:常常被人擁抱或親吻的孩子,更能夠健康地成長。

海倫‧費雪(Helen Fisher)也說:「人的皮膚就像一片草地,草葉上的末梢神經非常敏感,只要有些許碰觸,人的頭腦就能銘記那瞬間的記憶。」

所以在表達愛意的時候,若是能緊握住對方的手或擁抱對方說「我愛你」,就更能夠傳達愛情;在道歉的時候,握住對方的手或輕輕擁抱對方說「對不起」,絕對比只說「對不起」更具效用;在稱讚或責備別人時,若能拍拍對方的肩膀或握著對方的手,效果也會加倍。

孩子回家時,與其說:「爸,媽;我愛您!」不如以擁抱來表現更大的敬愛。父母對待子女也要好好地擁抱,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再也沒有比擁抱更美的愛的表達方式了。
觸摸的神蹟

有對主內的朋友,年輕時夫婦常常吵架,兒子從小目睹,所以對這世界存著悲觀的態度。孩子本來小時候很貼心,後來卻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憂鬱,凡事多慮,老是提不起勁來。這對夫妻透過教會活動的激勵,決定為孩子祝福禱告。

剛開始時,孩子的身體僵硬得像一塊木頭,表情充滿了不屑,臉上也黯淡無光。

「親愛的天父,懇求祢保護他,引導他,我們相信賜平安的神與他同在,在他因看不到未來而心中不安時,讓他明白祢的旨意……所到之處都滿溢著和平、愛神、愛朋友……。求祢用祢的愛來醫治他,因父母行為的虧欠所受的傷害……。」禱告結束後,父母哽咽但孩子卻無動於衷。於是父親緊緊擁抱兒子說:「從前爸爸沒有好榜樣,對不起,你願意原諒我嗎?」

兒子因難為情或不習慣而想掙脫父親的懷抱。

從此,夫妻倆即便再晚回家,都一定到他房間去為他祝福禱告。

父親觸摸著孩子的手微微地顫抖,內心百感交集,是悔恨?是自責?是焦慮?母親每次的禱告都會進入默默的爭戰「神啊!求祢憐憫」,而流下懺悔的眼淚。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兒子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對生命產生了積極的意志,夫妻倆喜極而泣,既高興又感恩。

兒子在教會裡見證說:「有一天,爸爸握著我的手,說要為我祝福禱告。起先我感覺到很煩,但是日復一日,我看著每天為我流淚禱告的爸媽,並透過他們摸頭、摸臉、為我蓋好棉被,我體會到他們真心愛我,所以我重新思考了我的人生,將來結婚後,也要像爸爸一樣成為一個會祝福子女的父親。」

那天我再一次明白,當父母先表達愛,孩子就如同海綿般地吸收了那份愛。當我們出手擁抱,原先以為離我們很遠的孩子,其實在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近的地方。
觸摸的禱告

「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祢的手必引導我;祢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詩一三九9-10

當兒女出外求學或工作或旅居異鄉,當我們找不到所關愛的家人時,相信神的手找得到,那就是禱告的手,藉著我們禱告的手,將會使我們的距離只隔禱告那麼遠,因禱告就像有人老遠地握住你的手一樣。

擁抱父母、擁抱兒女,將帶給彼此終生的感動。






文章標籤:  #南區宗教小組王雪芬  #368期  #宗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