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搜尋&分類

第209首我必當面見主Face to Face with Christ

撰文/讚美詩源考小組策劃林翠玉撰稿|聖靈月刊410期-2011.11|主題/家庭訪問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曲調名:FACE TO FACE,8.7.8.7.8.7.8.7

作詞者:Carrie E. Breck, 1855-1934

作曲者:Grant C. Tullar, 1869-1950

第一節譜例:救主為我罪過受死,復活四旬升高天;

Face to face with Christ, my Saviour, Face to face what will it be,



本詩源自《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2節︰「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作詞者在詩中表達世上的勞苦都是暫時,將來能在榮耀之中與主面對面,見祂聖容,聽祂慈言,才是我們所嚮往。

作詞者布萊克夫人(Carrie E. Breck, 1855-1934)生於美國佛蒙特州(Vermont),曾在新澤西暫住,後定居於俄勒岡坡特蘭(Portland)。她是虔誠的長老會信徒,常在家務之餘作詩。

作曲者杜拉(Grant Colfax. Tullar, 1869-1950)是以出生時的美國總統格蘭特(Ulysses S. Grant)與副總統柯爾法克斯(Schayler Colfax)而命名。父親於戰役受傷,無法做粗重的工作。一家九口於他兩歲喪母時,便各分東西,再也不曾重聚。他直等到結婚,才有自己的家庭。杜拉自幼在毛織廠、鞋店工作。十九歲信主,二十歲就讀新澤西哈傑斯陶因學院(Hackettstown Academy),因勤學體力不支,兩年後休學。其後,善用福音詩歌方面的恩賜,而往佈道工作發展。杜拉牧師先後在美、加及世界各地講道唱詩。

杜拉是許多聖詩的作者,但在他過世時的訃文上單提及“Face to Face”(我必當面見主)這首詩,可見本詩名氣之大。杜拉於1898年譜寫本曲。當時他在新澤西州拉塞福(Ruther-ford)協助衛理公會佈道,寄宿於牧師家中。

某個下午,他與牧師夫婦外出晚歸,主人於短時間內準備好晚餐,卻來不及為喜愛果凍的杜拉重新製作,於是請杜拉原諒並食用下午剩下的果凍,杜拉欣然回答︰“So, this is all for me, is it?”(全為我的,是不是?)就是這一句“All for me”(全為我),引發杜拉作詩歌的靈感。他走到鋼琴旁,瞬時譜成現在眾所皆知的這首曲子,並寫好「全為我」的歌詞。

歌詞內容是“All for me the Savior suffered, all for me He bled and died”(救主受苦全然為我,流血死亡全為我)。牧師聞之,要求杜拉在當天晚上聚會時唱此詩歌,杜拉表示還需要再修飾一下。沒想到,翌日收到布萊克夫人的信,事情竟有不同的發展。布萊克夫人信中附有她的新詩,並請杜拉為之配曲。奇妙的是,其中一首詩的韻律與杜拉前夜作的曲調巧妙配合,恰如其時的出現。於是,杜拉決定放棄自己的詩,改配布萊克夫人的新詩。隔年在Tullar-Meredith Co. of New York所出版的聖詩集發表。

註:曲調名──FACE TO FACE,為本詩歌標題「當面見主」。






文章標籤:  #讚美詩源考小組策劃林翠玉撰稿  #410期  #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