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評論


&

搜尋&分類

​從聖經看團體動力

撰文/謝宏駿|聖靈月刊411期-2011.12|主題/雅各築壇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人是群居的動物,從出生就進入一個團體,在團體中成長,在團體中工作,也在團體中離開世界。



團體的開始

神看亞當一人獨居不好,就造了一個女人幫助他(創二18-25),這是人類團體動力的開始,在團體中個人受到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夏娃幫助亞當管理伊甸園,為各樣走獸牲畜命名,但也叫他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禁果,最後兩個人一同被趕出伊甸樂園。

人一出生就在家庭的團體中,有父母的照顧和教導。六歲以前是個性的成長黃金時期,團體給他的影響是一輩子的。所以《箴言》強調,在孩童時期教導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致偏離(箴二十二6)。



團體的互動

該隱與亞伯的兄弟關係是團體互動的利弊得失(創四1-8),從兄弟姊妹到朋友的關係是人類學習團體互動的課程。其中有平等、互助、公正、嫉妒、怨恨、競爭等形式。人類在團體中才有比較的問題,比年紀、比身高、比體重、比學歷、比薪水、比車子、比房子、比成就……。比不完的事物,也造成人的心理壓力;比贏了高興,比輸了難過,而人比人,總是氣死人。

主耶穌給我們最好的安息祕訣,就是柔和謙卑(太十一29),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但並不是自卑,而是給自己更多的彈性伸縮空間,謙卑學習而得到更多的智慧:「三人行,必有我師」。



團體的壓力

到迦南窺探的十二個人,表現出兩種觀點(民十三25-33),十個人報惡信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裡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這是事實,但卻也是對神沒有信心的表現,只有約書亞與迦勒對神的應許滿有得勝的信心。

在團體中有順服多數意見的壓力,也有抗拒團體壓力的現象。

如果團體走在真理上,團體的壓力可以幫助有偏差行為的個人修正過來。如果團體迷失方向,也會導致個人的迷失,如彼拉多在眾人的壓力下將主耶穌釘在十字架(路二十三20-24)。



團體的力量

《傳道書》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再者,二人同睡就得暖和……。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四9-12),這是對團體合作力量的肯定,團體動力大過於個人力量。

猶如一個身體有許多肢體,各有不同的功能,必須合作完成身體的動作。

反之,若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太十二25)。因此團體中的每個人必須團結合作,力量才能發揮出來。



團體的學習

主耶穌在山上整夜禱告(路六12-15),然後才從門徒中挑選十二個使徒,而且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可三14),表示主耶穌重視團體的學習效果,十二使徒跟隨在耶穌身邊,聽耶穌所講的道理,看耶穌所行的神蹟,除了猶大以外,其餘的使徒皆成為初期教會的柱石。

另外,主耶穌又設立七十個門徒(路十1-20),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傳福音,有實際的合作和工作的操練,回來歡喜的向主耶穌報告醫病趕鬼的經驗,這就是最好的團體學習。



團體的治療

心理治療有個人治療和團體治療,各有不同的目的和效果,有些病人適合個別約談,有些病人適合團體治療。

主耶穌說:「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太十八15-17

這裡包括了個別輔導和團體輔導,目的都是為了得到弟兄的回轉歸正,也為了重新得到和諧的關係,在面對怨恨和不滿時,真正得到紓解。



團體的領導

門徒中間爭論誰為大(可十42-45),這是團體領導權力的問題。在團體中必然會有領袖,否則「群龍無首」,一盤散沙,然而主耶穌說,誰願為首的,要作眾人的僕人。團體領袖的權力基礎在於服事,現代企業管理也有所謂的「僕人式領導」,向主耶穌的領導模式學習。

有愛才有影響力。

領導不是因為金錢多、地位高、權力大,而是因為得到人的尊重和服從,領導的角色於是自然形成,這是真正有實質內涵的領導。

正如牧羊人和羊群的關係,主耶穌是好牧人(約十3-6),認識每隻羊的特性,而且走在前頭,做榜樣。羊也認得祂的聲音,有信任的交託,跟隨牧人走就有青草吃、溪水喝。



團體的生活

使徒時代,信徒天天彼此交接、擘餅、祈禱,都在一處,凡物公用(徒二44)。團體的最佳狀態就是無私無我,每個人都得到飽足,沒有一個缺乏的,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

主耶穌的話語是團體生活最好的規範:「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七12

團體和個人之間的輕重衡量是一個歷史的課題。有時偏重團體的權威,有時強調個人的主權。聖經教導不要走極端,主耶穌為每個人釘在十字架上,「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加二20)。同時又將每個人當作肢體,連結在一個身體上,就是教會。在這個軟弱的世代裡,讓我們真正看見教會這個團體的價值。






文章標籤:  #謝宏駿  #411期  #時勢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