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搜尋&分類

愛的擁抱

撰文/珼珼|聖靈月刊511期-2020.04|主題/信心的表現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聽聞友人到國外遊學的趣事,最一開始都是懵懵懂懂的,不知道當地的文化,也不懂風俗民情,有相當多的時間都是在和生活、和自己磨合。在彼此文化交流說得不清不楚的時候,最能相互溝通的方式,就是透過肢體語言。肢體語言也都有各國的特殊意涵,而我想,在這些肢體語言當中,最能代表「愛」的,或許就是「擁抱」;除了有「愛」的意涵,也代表著「饒恕和接納」。

離家已久的雅各,不知道該怎麼和被背叛的哥哥見面。他先送了很多禮物過去,可是心裡還是害怕。當神來與他摔跤,將雅各起名叫「以色列」;有神的保證,生命不再受到危害,雅各抱著歉意的心來面對以掃,他在妻妾、孩子前面朝哥哥走去,在離哥哥還有一段距離時,他俯伏在地,一連向哥哥道歉七次,才繼續往前進。以掃跑來迎接雅各,將他抱住,又摟著頸項與他親嘴,兩個人就哭了。這是饒恕和接納的擁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是溫暖、有安全感的。

還在牙牙學語的兒子,第一個聽得懂、會說、知道意義的字就是「抱抱」。當父母擁抱孩子,那種擁抱就代表著「關懷、包容」。

擁有父親一半家產的小兒子,原本以為可以和朋友盡情地揮霍享樂,沒想到如今的他只能以放豬為生。當他醒悟過來,想到對父親的愧歉,極其懊悔。他邊想邊往家鄉的方向走,距離還很遠的時候,父親看見了,就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小兒子向父親述說他的慚愧,但父親慈憐的抱著他,吩咐僕人預備好一切食物、乾淨的衣服,慶祝兒子失而又得。我們可以想想,小兒子得到父親的這種擁抱,他的心情是如何呢?他一定感受到父親對他的關懷與包容。

曾聞聽一則見證分享,有一位姐妹在慕道期間得到聖靈時痛哭流涕,傳道問她有什麼感受?她回答,禱告時,她將所有的痛苦、委屈都向神傾訴,感覺自己被慈愛的父親擁抱、安慰,心中的大石瞬間落下……。如同祈禱文的第一句:「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遵祢的名為聖……。」我們若接受神,就像被天父擁抱一樣,在主裡,我們被祂關懷、包容、接納、饒恕。痛苦、悲傷時,得著祂的安慰;開心時,一同喜樂。

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詩一三一2)。
 

 
5月份節目預告

☆2020/05/03 第1225集 生活咖啡館「拼被人去旅行」──繪本分享

★2020/05/10 第1226集 小人物悲喜「時刻感受主恩典」訪黃雅芬姐妹(上)

☆2020/05/17 第1227集 小人物悲喜「時刻感受主恩典」訪黃雅芬姐妹(下)

★2020/05/24 第1228集 小人物悲喜「受聖靈的奇異恩典」訪孫婉容姐妹

☆2020/05/31 第1229集 音樂花園「讚美詩源考之六十」訪方顗茹傳道



 
節目介紹:

生活咖啡館「拼被人去旅行」──繪本分享

為什麼拼被人要為貧窮人織拼被呢?她從小在一個不知道貧窮是什麼的城鎮裡長大,但拼被人發現城外的世界十分窮困,許多人需要幫助。她決定賣掉財產,換了七彩絲線與碎布,開始織拼被給需要溫暖的人。當她將親手完成的拼被蓋在別人身上時,他們喜悅的神情,讓拼被人覺得能夠幫助別人真是件值得驕傲的事……。

小人物悲喜「時刻感受主恩典」訪黃雅芬姐妹(上)

《聖經》說道:「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但雅芬生了兩個兒子,都在生產上受到幾番波折。大兒子難產,卡在產道;小兒子臍帶繞頸三圈,嘴唇發黑。可是感謝神,最終孩子都能夠平安生下,並且健康成長。陪伴孩子成長的歷程裡,雅芬時時看到神的預備和美好的安排……。

小人物悲喜「時刻感受主恩典」訪黃雅芬姐妹(下)

時時數算恩典,才會了解到神對世人的疼愛,是多麼的長闊高深。雅芬進入職場後,在工作中體驗到真神的保守和管教:當她想為教會服事時,公司將週休一日改為週休二日;雅芬誤吃拜過的食物,不以為意時,她負責的實驗卻爆炸,所幸無人受傷。幾次的工作轉職,她都在其中發現神的賜福和安排……。

小人物悲喜「受聖靈的奇異恩典」訪孫婉容姐妹

婉容生在傳統民間信仰的家庭,遇到廟宇和特定節日就會虔誠敬拜。「基督教」和「耶穌」一詞,對她來說非常的遙遠。曾經在奶奶病重時,接觸到其他教會,但礙於年紀小,不敢貿然探究基督教信仰。大學時,得知室友是真耶穌教會的信徒,基於好奇,婉容參加了團契舉辦的福音茶會,並持續參與團契,想要認識這份信仰……。

音樂花園「讚美詩源考之六十」訪方顗茹傳道

聖靈像是一張進天國的門票,但其實祂更像是一張能幫助信徒的多功能藏寶圖。當我們走在人生路途上,跌倒時,有聖靈會安慰、扶助;軟弱時,祂為我們代求。有時,我們對神的旨意感到困惑,聖靈更是會帶領我們了解、順服,因祂是我們的保惠師。有聖靈的同在,我們能夠讀懂聖經、明白真理、認識真神、找到進入天國的門路……。






文章標籤:  #珼珼  #511期  #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