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搜尋&分類

​和豐教會獻堂有感

撰文/何腓利|聖靈月刊319期-2004.04|主題/神未應許天色常藍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和豐是一座山城,位於馬來西亞半島的北部。南北大道尚未通車前為南北交通的必經地。從市區朝北走的一公哩處有一座名山,就是眾所周知的獅子山,能俯瞰和豐的全景。從遠處眺望過去,酷似一頭獅子,蔚為奇觀。和豐鎮民情純樸,大多以割橡膠與種植為業。怡保極負盛名的萬里望花生即是在和豐出產的,卻鮮為人知。

和豐新建成的會堂坐落於半山腰,環境幽靜、空氣清爽,是一處敬拜神極為理想的地方。和豐教會開始時是由三戶信徒從北區居林遷移該地謀生,那時大部份的信徒曾經在烈日當空、豔陽高照下靠賣冰水過活,物質生活上十分缺乏,可說是一無所有,生活雖然清苦,但有主萬事足並沒有因此忘記神,反倒在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早期信徒經過了幾許困難才把兒女扶養長大,教育他們成才,又以真理教導他們,使信仰得以延續。

和豐教會有不少愛主的青年協助各項聖工,例如這次新會堂的設計圖,即由一位年輕的專業建築師姐妹所設計;教會與政府部門有關法律上來往的文件,則由一位執業律師弟兄代辦,為建築會堂節省許多開銷。正常情形下,許多年輕人都湧往大城市幹活兒,卻有一位青年對我說:「為了教會的需要,願意留下來幫助教會。」使我聽了很受感動。

畢竟和豐教會人數不多,包括兒童與老年人僅有108位,能建築一座可容納三百多人的會堂,樓高兩層,加上各種設備,實是神的恩典。據教務陳弟兄的報告:「會堂建築開工時,才籌得馬幣肆萬伍仟元;但會堂竣工核算時,建築費用竟超過馬幣肆拾伍萬元而不必負債。」真是「耶和華以勒」!

和豐教會有一項特色:是一所多元種族的教會。除了華人信徒居多外,有一家六口來自信奉錫克教的信徒,這位當執業律師的VJ弟兄,雖不諳華語,但每逢安息日,準會攜帶妻兒參加聚會。另一戶為泰國弟兄亦很熱衷聚會,是馬新教會絕無僅有的特色。

感謝主,使我有機會參與和豐教會獻堂禮,從所見所聞中領悟到一些感觸,我想以保羅書信的一句話套用在和豐教會信徒身上,就是:「從一無所有到樣樣都有」(林後六10)。

誠然神的恩典臨到了和豐教會,使他們有今天的成就,在物質生活上能享受豐衣足食,又能為主建築華麗的會堂,更可貴的是在這邪惡的世代中仍能保住信仰。但願主的靈繼續帶領和豐教會在獅子山下高舉神的名,揚傳主的福音。






文章標籤:  #何腓利  #319期  #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