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


&

搜尋&分類

燒不燬的荊棘

撰文/滿|聖靈月刊391期-2010.04|主題/法網中的義行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摩西在米甸曠野過了四十年避世的牧羊生活,到了八十歲的時候,忽然有一天,天上的真神向他顯現,要他去完成四十年前未完的心志──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進應許美地迦南。

那麼,神是如何呼召摩西,叫這匹飽嚐失敗和挫折滋味的「老馬」重新上路呢?

神是藉「被火燒,卻燒不燬的荊棘」,吸引他來到神的跟前(出三1-3)。

有一陣子,我很好奇:神為何要選用這樣一個異象去吸引摩西?當然,異象出現時,誰都會基於好奇心要去看一看(摩西也不例外)。但除了不尋常外,這異象對摩西來說還有沒有其他的意義呢?

呼召摩西以前,全知的真神已經知道摩西會用哪些藉口來推辭祂的呼召,例如:沒有口才,卑微的身分,四十年前他已經試過且失敗了等等。為了讓摩西重燃心中希望之火,重拾鬥志,把發酸的腿、下垂的手挺起來(來十二12),神給了摩西一幅奇特的異象來激勵他。

這幅異象可分為兩個部分,包括「荊棘被火燒」和「燒不燬的荊棘」。曠野的氣候又熱又乾,荊棘著火燃燒,也不怎樣稀奇;但這荊棘竟不被火燒毀,確是非同小可,所以摩西必須去看一看。

那麼摩西看見什麼呢?

在這個異象中,摩西首先看到的可能是他本人,如同曠野中的荊棘那麼卑微,且被火燒(生為奴隸之子,本應被拋在河裡浸死,長大了幫助同胞卻不被他們接納,甚至被法老追殺,為逃命躲在米甸苟且偷生四十年等),但始終沒有被燒燬(法老不能傷害他)。

再來,他可能想起自己的同胞,神的選民以色列人,寄居在埃及四百多年,成為法老的奴隸,如同荊棘那麼卑賤,除了要做苦工,還要面對滅族的威脅。但無論法老怎樣用火燒(欺壓)他們,以色列人卻一點也沒有被燒燬。

這幅異象圖畫的背後,表達的是神無窮的能力和無盡的愛,激勵摩西走出米甸,重新上路,帶領以色列人脫離法老的轄制,到神應許的美地。似曾相識的景象,八百多年後在巴比倫城內,由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親身重演一次(但三24-25)。

他們身為被擄之民,卻不肯拜巴比倫王所造的金像,被扔在烈火的窰中,本要被火燒死,反而得以與神在火中遊行,成為另一株燒不燬的荊棘。他們忠心事主的表現,令尼布甲尼撒王也為之動容(但三28)。

這幅火燒不燬荊棘的圖畫,今天仍激勵著許許多多神的工人。我們本都是無用的僕人,如同荊棘在曠野那麼平凡甚至卑賤。但感謝神!祂揀選了你和我與祂同工,我們就不再是平凡的荊棘,而是在偌大的曠野中獨一無二,極其珍貴的那一株,雖被火燒,卻不被燒燬!

在為神工作中,有時會遇到攔阻、誤解和批評,感覺就如同被火燒一樣,非常痛苦難受。在世雖有苦難,但神的能力保守我們(約十六33)。因此,卑微軟弱的我們,可以顯出神的大能,勝過一切的攔阻,完成神的旨意。

四十年之後,曠野之路將告一段落,摩西自知在世日子將盡,交棒之時臨近,約書亞要接續他的任務時,摩西回憶起這個異象,思想四十年來神一直陪伴著以色列人走曠野路,顯明祂對百姓的慈愛,所以用「住荊棘中上主」來形容這位至高至大的真神(申三十三16)。

所描述的景象就如同約翰長老在拔摩海島上所見,末日神與人同住的景象一樣令人欣慰(啟二十一1-5)。神是聖潔的,卻甘願來到世上,藉聖靈內住卑微的世人心裡,常與人同在,這是信主的人何等大的福氣。

回顧過去所走過的事奉之路,我們想起的是被火燒(苦難),還是燒不燬的荊棘(神的保守和恩典)?對於神的託付,我們的抉擇,是繼續留在米甸去舔尚未復癒的傷口,還是毅然重新上路?






文章標籤:  #滿  #391期  #靈修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