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搜尋&分類

拈花惹草

撰文/理會|聖靈月刊310期-2003.07|主題/枝椏上的希望──談疏離感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插花不但能美化環境,也能讓人賞心悅目。看花材從花苞到盛開的花朵,再到枯萎凋謝,在這當中,我體會出生命的奧秘,空間與時間的悸動,草木與自然的讚嘆,花的綻放都只是一瞬間。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成為了一位愛「花」成「痴」的人,只要看到哪裏有花,我就往那鑽;看到報章雜誌裏有插花的圖片,必難逃出我的「剪刀手」,不管花造形是什麼流派的,先剪下來再說。

30多年前,當時教會會堂不大,也不很注重環境佈置和美化。有一次,我問職務人員,風琴上是否可以擺上一盆花?職務人員聽了很高興說好,從此每星期五就是我最快樂也最痛苦的時候,快樂的是我與花有了約會,痛苦的是我根本就不太會插花。還好我有法寶,就是那些我從報章雜誌剪下來的圖片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但我怎麼插,就是和圖片上的不一樣,雖買了同樣的花材,不管怎麼插都不像。

這就罷了,旁邊有位姊妹竟說:「你插的花到底是什麼流派的?」被她這麼一講,我聽了心裏真的很不是滋味,因我並沒有正式學過插花,插花只是我的興趣。正尷尬時,某弟兄說了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她是無師自通的」。但我心想:我是「無通自師」,沒有學通還敢獻醜。

從此之後我就下定決心,四處尋找名師,立志要把插花學會;同時我也到附近的教會,參觀他們插的花都十分漂亮,而且所用的花材都很特別。其實,只要經過我們的巧手變化,再加上一點點巧思,就能豐富我們的人生。

於是我請教那位插花的姊妹於何處購買花材,知道地點後就馬上到那家花店,之後便與花店老闆成為好朋友;她並介紹我認識一位日本插花教授,這一學就20年。

我所學的是松藤古流派,因被那少許幾朵花就能把最美的線條表現出來所深深吸引,愈深入學習,愈覺得其中的奧妙與玄機竟之多。剛開始學插花都是現學現賣,每次老師都會把花材折出線條來,這也是被我哥半開玩笑地說:我這是「折」古流(台語)。

有了老師的教導,我愈來愈有信心,後來還到蘆洲教會教授二期的插花課程。這期間,讓我最感動的是那教會的姊妹很認真學習,每次上課都有近40位學員,還有一戶來了3位,甚至有些媽媽背著小孩前來,讓我十分感動。在插花的聖工上,大家都踴躍地參與,不敢推辭。

我學的是東洋花,但教會有時舉行婚禮或喪禮,需要用到西洋花的排場,於是我又用一年去學西洋花國際派,也在本會教了幾期插花課程。其實大家都很謙虛,互相推讓不敢插花。從無師自通到拜師學藝,教會裏的插花,我都全包了,想想插花20幾年了,若後繼無人該如何是好?

因為插花除了興趣之外,也需要時間(不受工作影響),有毅力(風雨無阻採購花材),有耐性(不是三分鐘熱度),有創意(接受各種場合的考驗)。有些人不能堅持到底做下去,只有一個人負擔這項聖工真的感到無力,希望同靈能出來助我一臂之力,每個星期五早上9點我都在教會插花,可以免費教學,誠懇邀請各位有興趣的同靈,一起來做主工,不落空。

在此我特別要感謝大哥給我的支持和鼓勵,當時家裏開工廠,大家都非常忙碌,我就周休二日了,因為早上我到教會插花,下午則去上插花課。有了大哥的支持,我才能一路學習插花到現在。也要感謝若非當初那位姊妹一句無心的話,讓我下定決心從基礎插花學習,我想,至今我一定插得還不怎麼像樣吧!






文章標籤:  #理會  #310期  #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