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人帶有肉體,思維常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神是永恆的、廣大的,祂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正如經云:「神在天上,你在地下」(
傳五2),天壤之別,人無法接近神,因此不易瞭解神。在舊約時期,神傳達其意旨時,除藉先知說明外,也藉祭司使用「以弗得」求問神的旨意。
何謂以弗得?為何以弗得能求問神的旨意?為何非祭司也穿以弗得?為何以弗得後來竟成為偶像?以下擬根據《聖經》來探討這些問題。
二、大祭司穿戴的以弗得
(一)以弗得與胸牌
「以弗得」希伯來文的音譯是ephod,是指以色列大祭司所穿戴的衣服。以弗得是神聖的衣服,只有大祭司方可穿上。它是一件外袍,要用金線和藍色、紫色、朱紅色線,並編織的細麻來製作。以弗得形狀類似圍裙,有前後兩幅,用兩條肩帶將前後兩幅連起來。兩條肩帶各鑲上一塊紅瑪瑙,上面雕刻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一方面,大祭司在神面前紀念以色列民;一方面,神也以此紀念以色列民(
出二八6-14)。
以弗得上面有胸牌,它的上面鑲上十二顆寶石,刻上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胸牌用金鍊子與以弗得相連,成為以弗得的一部分。大祭司進入聖所的時候,將胸牌帶在胸前,上面有以色列眾子的名字,在神面前常作紀念,也就是要常為百姓代禱(
出二八15-28)。
(二)用烏陵與土明求問神
大祭司進入聖所的時候,要穿以弗得,上面有胸牌。要將烏陵和土明放在胸牌裡,這是祭司求問神的工具,因此稱為「決斷的胸牌」。「烏陵」希伯來文的音譯是uwriym,是光明的意思;而「土明」希伯來文的音譯是thummim,是完美的意思。由於烏陵和土明放在胸牌內,而胸牌又與以弗得連在一起,所以都成為以弗得的一部分(
出二八29-30)。大祭司常在重大的事情,如軍事、分地、選舉等事上,藉用烏陵與土明求問神的旨意。《聖經》在描述用以弗得求問神時,都會使用「到耶和華面前」(
出二八30;士二十27),因為這是在神的面前求問神的旨意。
例如大衛逃避掃羅王追殺時,曾叫大祭司亞比亞他拿以弗得來,禱告求問神(
撒上二三9-11)。後來,大衛要與亞瑪力人爭戰時,也叫大祭司將以弗得拿來,求問神是否可以追趕敵軍(
撒上三十7-8)。因為以弗得上面的胸牌裡有烏陵和土明,可以求問神的意思,因而以弗得要世世代代傳承給大祭司(
民二十26-28)。
一般人認為,烏陵與土明可能是兩塊石塊,是大祭司決斷事情的工具。烏陵與土明分別代表是或否,用抽籤的方式來求問神的指示。此種見解其最主要的根據,是《七十士譯本聖經.撒母耳記上》第十四章41節的經文翻譯:「掃羅禱告說:『雅威以色列的神啊!祢今日為何不回答祢的僕人呢?若我或我的兒子約拿單有罪,雅威以色列的神啊,就抽出烏陵;若祢的人民以色列有罪,就抽出土明。』於是抽中了約拿單和掃羅,眾民都沒事。掃羅說:『你們再抽籤,看是我,或是我的兒子約拿單。』結果抽中約拿單。」
1在王國時期,烏陵與土明漸漸失去效用,因為神興起先知來傳達祂的旨意(
王上二二7;王下三11)。
三、聖經中其他的以弗得
(一)祭司或相關人士穿的以弗得
原本,以弗得是大祭司所穿戴的華麗背心,色彩鮮豔,原料相當講究,而且用巧工來製作(
出二八1-14)。後來,有些人士不是大祭司,也穿戴以弗得;它只是一件樸素的背心,與大祭司所穿戴的華麗背心並不相同。例如祭司住在挪伯城中,有八十五人都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
撒上二二18)。又如撒母耳還是小孩的時候,就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
撒上二18)。再如大衛將約櫃運入耶路撒冷城的時候,他也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在神面前極力跳舞(
撒下六14)。
(二)製造以弗得的偶像
一般以色列人認為,聖殿中最神聖物品有二個,就是約櫃和以弗得。原本,約櫃一直放在至聖所,直到主前586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聖殿被毀,約櫃下落不明(
王下二五8-9、13-17)。耶利米先知曾預言,當那些日子,人必不再提說約櫃(
耶三16)。因為百姓有偶像崇拜的習慣(
民二一9;王下十八4),所以神使約櫃失蹤。原本,以弗得是大祭司穿戴的袍子,其中有烏陵與土明,可以求問神的旨意;後來,以弗得竟然變為偶像,成為百姓敬拜的對象。
(1)基甸造以弗得
士師基甸帶領以色列人戰勝米甸人,百姓為了感謝基甸,想擁戴他作王,但是基甸口頭上拒絕,他說惟有神能管理你們(
士八22-23)。基甸是士師,是政治與軍事的領袖;雖然他是瑪拿西支派(
士六15),卻想成為宗教領袖。因而基甸向百姓要戰利品,其中有金耳環、月環、耳墜及金鍊子(
士八26)。基甸以此製造了一個以弗得,設立在本城俄弗拉。本來,以弗得應該用細麻布製成;但基甸用金子製造了更華麗的以弗得(
士八24-26)。本來,以弗得應放在示羅的會幕中,
2那裡有大祭司,該地是百姓的敬拜中心。但基甸有野心,想成為宗教領袖,將以弗得設立在本城俄弗拉,想取得祭司的職分。當百姓至該城探望英雄時,順便拜以弗得,求問神的旨意,使俄弗拉成為敬拜的中心。這樣,他使百姓再一次陷入拜偶像的大罪中,因為將以弗得當作聖物來敬拜。當基甸死後,以色列人又去拜巴力行邪淫(
士八33)。
基甸原是百姓的領袖,曾親手拆除巴力的偶像(
士六27);但後來又製作以弗得的偶像,讓百姓敬拜,使他們陷入罪惡之中。或許是基甸對真理認識不清楚,他誤認為拜以弗得是拜聖物,不是拜偶像。今日我們在教會中服事神,要以基甸作為鑑誡,不要「以人為中心」,歸榮耀給自己,把人帶到自己的面前;而是要「以神為中心」,將榮耀歸給神,把人帶到神的面前。當我們願意敬畏神,得神的喜悅,祂會將美好的天國賜給我們。
(2)米迦造以弗得
原本示羅是百姓的敬拜中心,那裡有世襲的大祭司,他要穿戴以弗得。但在以法蓮山地有一個人名叫米迦,他卻在自家私設神堂,將宗教祭祀私有化;他私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立以弗得的偶像來替代神;而且私立兒子作祭司,他是以法蓮人,不是利未支派亞倫的後裔,不可以作祭司(
出二九9)。後來又私立利未人作祭司,他也不是亞倫的後裔。米迦完全隨心中的所愛任意而行,使信仰成為個人的工具(
士十七1-13)。
表面上,米迦很敬虔,很熱心拜神;但實質上,他完全不知道神的心意。因為他用自己的方式來拜神,不願遵行神的誡命。我們是否也與米迦一樣?也用自己的方式來拜神?認為只要經常參加聚會,熱心參與聖工,就可以得到神的喜悅。倘若我們的思想與言行,還是與外邦人一樣,無法遵照《聖經》的道理來行,結果會造成信仰的墮落。
四、結語
在舊約時期,只有大祭司可以穿上以弗得,能夠進入「至聖所」(
利十六32-33),替百姓禱告代求,求問神的旨意。但在新約時期,耶穌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使我們都能坦然進入「至聖所」(
來十19-20);可以隨時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向神禱告,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來四16)。
經云: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今日教會所有信徒都要作祭司,所以我們要明白神的旨意。在新約時期,不再藉以弗得、烏陵與土明來求問神的旨意。神的話語都寫在《聖經》中,只要我們能努力讀經,相信藉由聖靈的引導,能使我們明白一切的真理(
約十六13)。
參考資料:
1.哈里斯著,中華福音神學院譯,《舊約神學辭典》,臺北:中華福音神學院,1995。
2.陳惠榮主編,《證主聖經百科全書》,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5。
3.賴建國,《出埃及記(卷下)》,香港:天道書樓,2005。
4.黃嘉棟、樑國權、雷建華,《舊約先知書要領》,香港:基道出版社,2007。
註:
1.賴建國,《出埃及記(卷下)》(香港:天道書樓,2005),頁335。
2.在士師時期,示羅有帳幕(撒上一3)與祭壇(撒上二28),所以約櫃在示羅(士十八31;撒上四4),示羅成為宗教的敬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