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典見證


&

搜尋&分類

新生命:追隨佳美腳蹤

撰文/湯光明|聖靈月刊561期-2024.06|主題/防止假冒為善的酵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小弟曾閱讀1997年01月的《宗教教育》月刊時,看到一篇採訪稿的題目寫著:「有心就有機會」,簡單的字眼卻感動小弟之內心,然,機會也在乎神的賞賜。故提筆將我的志向敘述如後:



主愛的激勵

祂愛我,為我捨己(加二20)。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的愛,是要賜給天下萬民;祂捨命,也是為全世界的罪人捨棄的。但保羅卻說愛「我」、為「我」捨己,小弟也常問自己是否有同樣的感受?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的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弗一4-5)。這是主長闊高深的愛,更是給小弟莫大之恩典。

主後1948年,由當時來自東部的田三多、韋大發兩位工人,向因病住院的部落婦人傳福音。此後,福音便傳入博愛村的松鶴部落,至1951年成立博愛教會。從長輩口述中得知,當時信主時被部落族人視為異端異教,排斥、阻擋、攻擊不斷,親人拒絕來往、斷絕關係時而有之。信仰環境之險惡,非後代我輩能體會的,但藉著前人對主信心之堅定與持守,才有後代子孫蒙受主恩的機會。故小弟常思念主愛,激勵自己,常保守在主的愛中。



效法前人傳福音、報喜信的佳美腳蹤

「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十一1)。保羅自述是罪人中的罪魁,但其一生信仰事奉的精神,不僅震撼了千百年來基督徒的信仰心弦,也激勵了無數的信仰復興,同時為後世留下極為美好的事奉典範。1948年真道傳入博愛部落時,祖父與父親同時信主為教會第一代信徒,又帶領全家信主。之後,藉聖靈感動,蒙神選召祖父與父親相繼獻身為傳道,為主傳揚福音。在早期西山區,祖父與父親傳福音的佳美腳蹤深植小弟內心,如聖經所記:「傳福音報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十15)。憶及小時候,在家雖不常見到長輩的身影,但想起對晚輩分享傳福音所見所聞之見證時,常鼓勵自己要把握機會為主做工。又感念歷年來曾駐牧於教會的傳道者,他們辛勤牧養、關懷教會的身影,著實影響小弟的信仰生活。就好像保羅對腓立比教會所說的:「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耶穌基督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三7-8)。



自己情願

「願祢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祢。……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囑咐你們: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她自己情願」(歌一4,二7,三5)。主愛的吸引,愛祂是理所當然的。但要為主所用,需自己情願,立下心志。如耶和華說迦勒另有一個心志,是因專一跟從祂(民十四24)。

1.羨慕善工,喜傳福音

自1993年回鄉後,在校歷任各項行政職務,也承辦教育局重要工作計畫,任勞任怨,獲得上級與校內同仁的肯定,但這一切的順境、尊榮,都是主耶穌賞賜智慧的賜福與保守,而非憑己之能力和才學所得。另一方面,回鄉服務能就近教會、服事教會。尤其搭配教會安排於社區、露營區實施佈道工作,以傳揚福音。在校期間,也藉著工作之便,善用課餘時間,與同仁介紹真教會與福音,並邀請至教會聚會。另一方面,因小弟於教育界服務,故熱愛教育,更喜愛「宗教教育」工作,也深刻體會從事宗教教育的喜樂與價值,陪伴與牧養主的小羊、主內的青少年,使其建立聖經真理的價值觀,比世上的學校教育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2.自覺使命,報答主恩

回溯過往34年於教育界服務的日子,因主保守眷顧,一切順利平安。只因不願只做領受恩典之人,故向家人提出報考「長執轉任傳道訓練班」的意願,以報答主恩;此事也得到家人的支持與鼓勵。

保羅曾對歌羅西教會說:「現在我為你們受苦,倒覺歡樂;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一24),這是他為主受苦,為主而活的心志。故小弟願意充分發揮個人的恩賜,肩負使命,不但蒙神喜悅,也滿足自我生命的實現。

願一切的尊貴、榮耀,都歸給天上的真神。哈利路亞,阿們!






文章標籤:  #湯光明  #561期  #恩典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