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


&

搜尋&分類

[青年團契]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讓人嫉妒

撰文/舷寰|聖靈月刊273期-2000.06|主題/[青年團契]數位時代‧電子教會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曾經有一對兄弟,他們相約在父親節那日各送一份禮物給他們的父親。然而父親喜悅弟弟所贈送的禮物,不喜歡哥哥送的禮物,因為弟弟素行良好,哥哥則甚少省察自己的行為。父親看重兒子的平日作為甚於物質上的餽禮;他真正在乎的是孩子們在每一天行出他所教導的話語。於是哥哥心懷不平,用嫉妒殺死了他的弟弟;同樣一把兇器也戮殺了他自己的生命。

「眼目的情欲」是第一個陷人類入罪的誘因,第二個則是「嫉妒」。同樣的迷惘,歷經數千年的輪轉,至今仍是干擾人類靈魂得救的有效工具。數年前美國某大學的一位中國學生因為嫉妒而槍殺同胞,同時又斷送了自己的前途,成為全美轟動一時的事件;台灣在三年多前也曾有知名研究所資優生,因愛情中的嫉妒而殺害自己的同窗。這許多的例子告訴我們,嫉妒的能量是大的,可以造成對別人與自己相當大的殺傷力。

人與人之間嫉妒的心理是非常微妙的,它常常以一種精緻的包裝,用一種似敵似友的姿態伴隨在我們每天與人相處或言談之間,或隱而未現地埋藏於我們心裏一塊祕境。在看到別人的光采幸運或豐厚賞賜時,我們常不自覺迎接嫉妒作為我們心中的主人,化心中那股酸酸的不悅為言語利箭或實際的傷害行為,無意識地希望將對方從所擁有的位置拉一點下來。

然而,我們不知道,嫉妒心理下最大的受害者,往往是嫉妒者本身;小則讓自己常感不悅、憤世嫉俗、嘆懷才不遇、無法創造快樂情境而犧牲生活品質;大者賠掉自己的前途或生命。

聖經中嫉妒者反成為自己嫉妒心下的最大受害者,首推舊約的掃羅與唆使捆綁耶穌的祭司長等人。掃羅卑微的出身原本養成他謙卑的性格(撒上九21),當被推舉至尊貴王位後,胃口養大了反而見不得大衛好,欲置之於死地,壞了自己的品格。

《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記載(太二十七18、可十五10)耶穌被釘也源於祭司長與長老文士等人的嫉妒心理,見不得耶穌得眾人愛戴,見不得耶穌擁有他們沒有的能力。這些人或一度蒙神器重,或擔任神所託付的重任高位,卻最終跌倒於自私的嫉妒心理,無法得到永恆榮美的生命,竟然比從不曾被抬舉到聖職高位之一介小民的平淡人生還不值。

看到世人擁有名利財富而產生酸葡萄心理,只不過顯出我們的氣度狹小、沒有氣質;然而嫉妒同靈擁有神賞賜的豐厚恩賜或機會,卻可能為自己招致大禍,與神隔絕。權力使人腐化,在教會中所得到的權柄、器重、或華美恩賜亦然。

在教會中的個人一旦建立起某些領域的品牌資產後,很難有氣度再容得下別人的好;掃羅與陷害耶穌的祭司長、文士等人即為最好的借鏡。在教會愈是擔當重要聖工聖職者,愈需要自我警惕、求神保守我們擁有開放的心胸,看到別人的幸福,能有同樣的氣度接受並由衷替他人感到高興。

《嫉妒與社會》一書的作者赫爾穆特.舍克(Helmut Schoeck)將人定義為「一種嫉妒的動物」,認為只要是人則生來就具備嫉妒的能力。

我們太熟悉它了,我們不是正嫉妒著人,便就是被人嫉妒著。然而這本書中同時指出,如果一個人沒有經歷過嫉妒他人或對某物眼紅時,由痛苦、能力、誘惑帶給他的那些體驗,並從而做好準備,就學不會去適應某種社會環境。舍克認為,一個社群成員的成就,取決於他是否充分懂得控制這種嫉妒所產生的動力並使之提高;而不懂得這種動力,就不可能長大成材、有所做為。

一些發展嫉妒成功量表的專家也曾指出,嫉妒心強弱確實與個人的成就有某種相關性,在嫉妒得分較高、但懂得化解這種嫉妒的力量為企圖心、上進心者,較有可能擁有較高的社會成就。

這些專家與學者試圖告訴我們兩件事情:第一,每個人都難免會有對特定他人嫉妒的心理;第二,由於嫉妒本身具有破壞性,學者建議人們應該學習將嫉妒心轉換為有建設性的向上動力。這些論述是從社會的角度出發。

然而在宗教的層次裏,擺脫嫉妒似乎成為一種「道德之必要」:《哥林多前書》告訴我們「愛是不嫉妒」,而愛又是基督徒的根本與果實,因此擺脫嫉妒是必要的;《加拉太書》裏面又勉勵我們同靈間「不要貪圖虛名,彼此惹氣,互相嫉妒」(加五26)。所以聖經總的而言是教導我們「用愛化解嫉妒」;而「愛又是從神而來」……

透視嫉妒的本質,其實肇源於我們內心深處的自卑與沒有自信。由於沒有自信,我們很難心平氣和地去祝賀我們周遭人的幸福與成功果實;我們心態無法達到平衡並非他們搶走了我們的機會(因為即便沒有他們,我們也不見得能夠得到同樣美好的機會),而是他們的成功與幸福恰巧勾起了我們內心小心翼翼包裹著的自卑和由此產生的嫉妒。

其次,在我們嫉妒時,另一個意涵其實指向「我們覺得自己配得一些東西,而實際上沒有得到」。然而神以恩慈待我們,從祂而來的都是白白得到的禮物,都是我們不配得的。嫉妒人家成功,意味著埋怨神沒有以愛恩待我們,同時自認自己是第一,而忘了在神面前低頭謙卑。因而,曾對同靈或他人有過嫉妒心理的我們,應向神認罪悔改,因我們在嫉妒中冒犯了神,也誤以為要在別人的不成功中才能建立自己的自信。

至於被別人嫉妒而受到傷害的我們,告訴自己原諒他們的無知,因為他們以為是我們的優秀或成功勾起的他們的自卑與不足,卻不曉得我們所得到的也是神白白的賞賜、意外的恩典,並非我們真的比別人強;也或許我們才華洋溢卻不懂光芒內斂,神給我們機會學習。

試想約瑟因兄弟嫉妒,被賣到埃及去,神卻與他同在(徒七9);主耶穌遭祭司長與長老嫉妒,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卻因此完成救恩;我們所遭受的豈有甚於此嗎?又如所羅門王所言:「我又見人為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就被鄰舍嫉妒。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傳四4)。原來我們所被人嫉妒的,也不過是一些勞碌與虛空的情事而已;世間的愛、恨、與嫉妒,將來都會煙消雲散,不復存在(傳九6)。

因此,愛是不嫉妒,也是學習鋒芒內斂,不讓人嫉妒。

(原[青年團契]2000年06月號)






文章標籤:  #舷寰  #273期  #靈修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