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特區


&

搜尋&分類

[青年團契]活出神的恩惠卷一)──談基督徒前程發展之原則

撰文/許恩得|聖靈月刊276期-2000.09|主題/[青年團契]解昧中的姊妹(上)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信心的程度說預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保羅(羅馬書十二3-8

本專欄在前期〈體會神的慈悲〉(《青年團契》,2000年六月與七月)一文已指出,在《羅馬書》第十二章1至8節,蘊藏許多有關保羅對組織與個人在規劃過程中的寶貴智慧。我們已從《羅馬書》十二章1至2節的內容,以「體驗神的慈悲」為中心思想,從教會整體的觀點,探討教會發展的規劃原則。本期將從羅馬書十二章3至8節的內容,以「活出神的恩惠」為中心思想,從信徒個體的觀點,探討信徒前程的規劃原則。



 
發展前程的目標與原則

使徒保羅先從教會整體的觀點,以「體驗神的慈悲」指導教會發展的規劃原則之後,再從信徒個體的觀點,以「活出神的恩惠」闡釋個別基督徒發展前程的原則。讓我們清楚瞭解團體與個人的關係:先考慮教會的發展,再謀求個人的前程;教會的發展,奠基於個人的前程。教會是信徒「體驗神的慈悲」之團體;信徒是教會「活出神的恩惠」之見證。

保羅以「憑著神所賜的恩」,對每位基督徒解說發展個人前程的原則,可見教會的領導者若想教導信徒,並且讓自己的教導得到信徒的信服,必須自己先「活出神的恩惠」!若不是保羅讓信徒看出他的生活充滿神的恩惠,憑甚麼指導信徒以「活出神的恩惠」發展前程?所以教會領導者不但要反省自己的生活是否以「活出神的恩惠」為目標,更要注意自己對信徒的教導,是否「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

一般的書籍均以「活出自己的特色」,作為發展前程的主軸與目標,但是保羅卻指導基督徒,不只要「活出自己的特色」,而應更進一步以「活出神的恩惠」為生活準則。一位以「活出神的恩惠」為生活準則的基督徒,不但不會生活平淡無味,反而是在「活出自己的特色」過程中,到處充滿「神的恩惠」。主耶穌認為這種生活的基督徒,生活比一般人更豐富(約翰福音十10)。

不同的規劃原則與目標,會產生不同的思想與結果。基督徒如何比一般人活得更豐富?如何在「活出神的恩惠」的準則下,擬訂生活的目標?從保羅的教導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四個基本的原則:「認識自己」、「依信行事」、「建立肢體」及「善盡職責」。



 
以「認識自己」為起點

保羅認為基督徒發展前程的第一個基本原則是:「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這句話隱含的意義是:基督徒必須先認識自己!因為基督徒若不先認識自己,如何知道是否「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


一、認識自己的方法

發展個人前程要先認識自己的道理,就像從事管理組織的工作要以事實為後盾。如何以「認識自己」為起點,進而做到「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境界?我們當然可以藉助心理學家的量表或前輩的開導,不過我們也可以從聖經學到一些基本的方法。

《箴言》說:「水中照臉,彼此相符;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言二十七17、19)。這句經文有許多不同的譯法,分析與比較不同的譯本,發現我們有兩種認識自己的方法:

(一)反省自己的心

認識自己的第一個方法,是反省自己的心。

如啟導本對「箴言二十七17、19」的翻譯:「水可以照出自己的臉,內心也反映自己的本相」,與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的翻譯:「As water reflects a face, so a mans heart reflects the man」類似。告訴我們:人的心可以反映一個人,就像水可以反應一個人的臉。如果人類可以透過水知道自己的長相,也可以透過反省自己的心來認識自己。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對「箴言二十七17、19」進一步翻譯為:「As in water face answers to face, so the mind of man reflects the man」。告訴我們:人的心反應一個人的真實性,就像水真實反應一個人的臉。如果水愈乾淨,愈平靜,所照出的臉愈清楚;同理,如果自己的心愈乾淨,愈平靜,愈容易透過反省自己的心來認識自己。所以反省自己的心雖然是認識自己的好方法,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很容易透過反省自己的心而認識自己,除非隨時將自己的心保持乾淨與平靜。

如何反省自己的心?可以從自己所遭遇的人、事、物開始。在〈體會神的慈悲〉一文已說明,神會為每個人未來的需要,安排其成長與學習的環境。我們可以將每個人的環境變化,都視為是神為訓練他具備新能力的準備。所以透過自己所遭遇的人、事、物及其變化,隨時反省自己的心之反映,可以作為瞭解自己的基礎。例如:

1、透過反省自己的心對成長背景與工作經驗之反映,可以瞭解自己所擁有、或缺乏的資源與能力,進而瞭解自己的未來必須做什麼努力,或不能做什麼努力?當我們分析自己的成長背景與工作經驗之後,自然會集中我們的資源,在最能成功的事上運籌帷幄,進而使我們的資源發揮最大的力量。

2、透過反省自己的心對偏好、個性與價值觀之反映,可以瞭解自己最喜歡做什麼?認為什麼最重要?進而反省自己的偏好、個性與價值觀是否符合聖經的教訓,可以瞭解自己的未來必須做什麼調整?必須放棄什麼目標或工作?

3、透過反省自己的心對過去承諾之反映,可以瞭解自己未來的責任與義務,進而瞭解自己有甚麼工作必須做?或有甚麼目標不適合追求?

4、透過反省自己的心對環境之反映,我們可以瞭解自己能擁有什麼機會?會面對什麼障礙?仔細分析自己所處的環境之後,自然瞭解自己必須做什麼改變,並擬訂適合自己的目標。

(二)分析自己所選擇的朋友

認識自己的第二個方法是分析自己所選擇的朋友。

如The Living Bible對「箴言二十七17、19」的翻譯:「A mirror reflects a mans face, but what he really like is shown by the kind of friends he chooses」。告訴我們透過分析自己的朋友可以認識自己,其主要理由如下:首要理由是「物以類聚」。透過分析自己的朋友屬於那一類型居多,大概可以知道自己是屬於那一類型的人。

其次,人是互動的動物,透過觀察朋友最近對自己言行舉止的反應,大概可以知道自己或朋友最近是否有變化。當自己的變化不符合朋友的期望時,往往可以獲得朋友的規勸。最後可能改變自己對朋友的選擇,或改變自己的決策與行為。

如何透過自己的朋友認識自己?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方法:

1、先瞭解自己有哪些朋友,不要忽略自己的父母、配偶及兄弟姊姊當中,也許有自己的朋友。

2、分析成為自己的朋友的原因,是類似或是互補?

3、將自己未來努力的目標,或想放棄的方向與朋友分享,瞭解朋友們對自己的意見。

4、觀察朋友們在抉擇過程的偏好、個性與價值觀,藉以反省自己的偏好、個性與價值觀是否與其一致?

5、分析朋友們面對問題的抉擇過程中,是否有所缺失而不自知,藉以反省自己是否也如此?

分析朋友與反省自己的心兩個方法可以互補彼此的不足與盲點。兩者都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必須做的改變、努力與取捨,為自己擬訂適合的目標。


二、認識自己的表現

當一個人對自己愈了解,就愈能掌握自己前程的方向,而且愈能達成其前程目標。因此理論上,我們所訂的目標最好能「配合」(Match)自己的挑戰與機會,資源與限制,個性與價值觀,及責任與義務。所以每個人要不斷透過反省自己的心與分析朋友的過程中,探索自己的興趣、需求、價值觀與能力等特質,以決定目前要從事的目標與工作。 (未完待續)
(原[青年團契]2000年09月號)






文章標籤:  #許恩得  #276期  #藝文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