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來稿


&

搜尋&分類

[青年團契]告別青契-別了!我的愛

撰文/劉淑芬|聖靈月刊277期-2000.10|主題/[青年團契]解昧中的姊妹(下)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今年暑假,我到美國在職進修了兩個月,回國後驚聞《青年團契》將走入歷史,併入《聖靈月刊》,感覺上好像發生了「兵變」,愛人變心了,一時間真難以接受。

《青契》,對我而言的確有如愛人般的親密,和她相交長達九年之久。這段歲月,它牽動著我的喜怒哀樂,我與她愛恨交織,難以忘懷。



 
結識情緣話說起

1991年的某天,我突然接到《青契》總編的電話,力邀我加入《青契》成為編輯義工,並帶領當時的社青小組,然而在此之前我從未在《青契》投過稿,只是一名暗戀著《青契》的忠實讀者,同時我亦非編輯採訪或文學相關科系出身,所以當時總編的大膽用人,於是就造了我和《青契》的這段情。

我的首次任務是編輯「行至四十」專欄,它係集結主內正值人生成熟階段的同靈,寫出中年人的心情,以作為年輕人的勉勵與殷鑑。由於此專欄主要以邀稿為稿源,以採訪為輔,所以只要找出適合的撰稿人,就可以順利出刊,而我的處女作也就獻給了「行至四十」。



 
文字同工苦難尋

儘管策劃的方向十分單純,但仍難免有缺稿的窘境,主要原因是參與的同靈常常出席不定,或未能準時交稿,而這種情形在我這幾年參與《青契》事工的生涯中,一直都是個大問題。雖然我們也急於尋找更多有志於文字事奉的主內青年共同來參與,但畢竟寫作是一項寂寞的工作,也需要恩賜,因而很難招攬義工。此外,不僅義工的人才難求,甚至於《青契》專業的編輯人員流動率也很高,所以身為組負責的我在事工的推動上,常有力不從心之感,時自忖是否應下台以示負責?



 
努力筆耕受益多

正因身為負責,責無旁貸地必須交作業,尤其在稿件短缺時,總是勉力而為,就這樣邊學邊寫,從視寫作為一件苦差事,到寫出興趣來,從讀者躍昇為作者,真是自己所始料未及。尤其當知道有自己的作品得到讀者的迴響或好評時,雀躍之情,久久不能自己。

而在筆耕的過程中,除了文字的長進外,於屬靈功課上自己也獲益良多。譬如,為了製作「專業事奉」的專欄,我曾採訪主內從事殯葬事工的長執,並整理聖樂事奉的採訪稿,其間深深為這些人愛主事主的熱忱所打動,也感受到每一項聖工都有它神聖的使命,需要很多人的支持與參與,才能達成美好的果效,同時也激勵了自己繼續在文宣事工上的奉獻與學習。

又如,曾經為了探討非主內聯婚的問題,並呼籲教會正視青年的終身大事,我們決定以文字來表達關懷,為此我尋找了許多案例,採訪各方人士,並研讀聖經,雖然足足寫了三個月才完成這份報告,但因此對於嫁娶主內對信仰與婚姻的影響,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且對於未能在主裏聯姻的同靈多一分諒解與體貼。



 
以文會友樂趣多

參與《青契》義工的另一項收穫是以文會友,因為參與這項事工者來自各地教會,其中有醫生、公務人員、家庭主婦、學生等,背景不一。而我們的專欄是以團隊的名義呈現,由每一位義工共同策劃,然後再分配撰寫的工作,換言之,這項事工必須群策群力才能完成。在構思專欄或文章賞析的會議中,常常會激盪出令人驚喜的點子,當然有時亦有意見相左之時,而我卻十分享受這種集思廣益的聚會,可以欣賞各人不同的觀點,不僅有助於開拓思路,亦增進創作的能力。

1998年,原社青及大專小組在停頓一段時間後再度動工起來。為結合有限的人力資源,決定將二組合併為一團體,即現在的「北區專欄小組」,我仍續任組負責的職務。這二年來我們陸續推出「結婚進行曲」、「案例釋經」、「基督徒的工作基調」及「美麗人生」等專欄。

每一專欄均經由全體義工多次的討論而定案,每一篇文章都是嘔心瀝血之作,大家都是在業餘埋頭動筆,當專欄結束刊出之後,並回顧檢討以作為下次工作的改進參考。有人自覺專業的能力不足,尚自掏腰包去參加坊間寫作編採課程;也有人數十年如一日地在這塊聖工的園地上耕耘不懈,那種認真執著以筆事主的精神,著實令人感動,因而也屢屢鼓舞著常陷於徬徨失志的我,繼續在這條寂寞又坎坷的文字事奉路上前進。



 
告別舊愛迎新歡

《青契》自1972年創刊至今已有27載,如以資歷而言,我不算是資深義工,然感謝主,小妺亦有幸恭逢其盛,在其間成長。回顧這九年來,苦樂參半,正因總是為她歡喜、為她哭,離別自是依依不捨。而我也要謝謝她曾經愛我,因為她,使我感受到文字事工是值得一生付出的事奉。而今《聖靈月刊》將成為我的「新歡」,我將以對舊愛之情昇華以待新歡,在此揮淚,別了,我的愛!

(原[青年團契]2000年10月號)






文章標籤:  #劉淑芬  #277期  #自由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