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來鴻


&

搜尋&分類

[聖靈月刊]肯亞之行

撰文/鄭鴻儒原作/晴菜翻譯|聖靈月刊277期-2000.10|主題/[青年團契]解昧中的姊妹(下)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1998年9月,我很幸運地參加了一個義工計畫,這個計畫是為讓教會的青年能夠參與海外之宣教工作。每年國際聯合總會都會差派三至四梯次的工作人員至非洲傳教或牧養。而這次我和陳恆道長老(聯總總負責)、石約瑟傳道(英國)及陳天求傳道(英國)同行前往,我的主要工作即是為陳長老翻譯。

在一個月的行程中,我們造訪了肯亞、南非和迦納。若是要將我所經歷的全部分享出來實在有所困難,因此,我就重點性談一些在肯亞所觀察到的事和所學到的教訓。

肯亞位於非洲東岸,被烏干達、衣索比亞、坦尚尼亞及印度洋所圍繞,由於它地處赤道上,所以全年都十分炎熱。我對非洲的第一印象是那裏的人們都很貧困,連生活的必需品都非常缺乏。大部份的信徒都住在沒有電力和自來水的窮鄉僻壤,人們畢生勞碌只為了求得溫飽。

有些父母必須將自己的孩子送走,因為根本無法撫養他們。一些年約十五、六歲的女孩為了得以填飽肚子,都嫁給比自己要年長許多的男人,而小孩常常好些天都沒有食物,由於營養失調,他們都骨瘦如柴。



 
買麵包的錢

來到肯亞的第一天,我們租了一部廂型車開往教會,它遠在八小時車程的鄉村中。出發前,我們到一家雜貨店,石傳道及當地的傳道進去買礦泉水,我則留在車子裏。在等待中,許多人靠近車子並且不停地往裏面看,大家都想從我們這兒得到什麼。

一個13歲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當他來到我的窗前時,我聽見他說:「我要錢買血(blood)。」我的心幾乎要跳出咽喉來了,我問:「要買什麼?」他又重覆相同的句子。最後我終於了解他其實要說的是『我要錢買麵包(bread)』,放下心之後,我回答他:「我沒有錢。」因為我沒有他們使用的錢幣。

大約30秒後,他伸出張開的手到窗戶裏,問:「你的手錶可以給我嗎?還有你的外套,你的筆?」我不知該怎麼做。然後我意識到現在正是星期三中午,奇怪的是這孩子並沒有在學校。於是我問他:「你有沒有去上學?」他說 :「有啊!我去耶穌救世學校。」我又問:「那麼你知道耶穌了?」「對啊!我知道耶穌。」他說:「祂是神的兒子。」我便說:「好,那你為什麼不求靠耶穌,反而來要錢?」他答:「如果我要錢,你可以給我錢;但如果我要耶穌,你卻不能給我耶穌。」

這樣的回答著實讓我苦惱,因為我無法給他一個答案。基本上他說如果他要錢,那可以止住他的飢餓;但如果他要耶穌,他一樣會飢餓。我坐在那裏自忖,當他們連肚子都無法填飽的情況下,我們又該怎麼向他們宣揚如此抽象的道理?如果我要向他傳揚有關基督的真理,那真會有所影響嗎?



 
耶穌基督──生命之糧

我們的宣教工作,不只是在非洲,而是全世界,我們今天遇到的最大瓶頸就是耶穌可以為世人做些什麼?如果有人問我:「你可以給我耶穌嗎?」我的答案又會是什麼?你可以給我耶穌嗎?

聖經記載有一天彼得和約翰一起前往聖殿禱告,有一個生來瘸腿的人在門口乞討,當他看見彼得和約翰時,他向他們要求賙濟,這個乞丐要的是可以買麵包的錢。

而彼得告訴他:「金銀我都沒有,只有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徒三6)。憑著信心及基督的能力,彼得治癒了這個瘸腿的,他所得到的遠超過他原本所求的。

既然主耶穌可以使五千人得飽,祂亦可使這位在肯亞的小男孩吃飽;既然主耶穌可以藉著彼得的手醫治瘸腿的,祂也可以透過我們的手來餵飽這些飢餓的人。



 
愛心與接待

肯亞人的主食是和著水的玉米麵粉,他們將之做成一片片玉米餅,用餐時便撕下一小片來沾辣醬料吃,而肉類(是非常稀少的)通常是羊肉、豬肉和雞肉(十分瘦小的雞)。

靈恩會期間,他們沒有足夠的器皿給眾人,所以他們用大香蕉葉當盤子,聚會後就拿長椅當餐桌。這些信徒雖然非常貧苦,還是表現了極大的愛心及待客之道,讓我深受感動。且他們通常都讓我們先用餐,當我們吃飯的時候,他們就站在一旁,甚至還為我們買來了可口可樂和雪碧。關於我們的膳食,他們會準備白飯和一盤菜,他們通常都為我們煮白米飯,而米在那裏是十分昂貴的。在靈恩會的最後一天,他們還特地宰了一頭羊給我們吃。



 
一杯涼水

一開始,這種特別的待遇讓我很不自在,為什麼我們要先用餐,而他們只是站在一旁服侍我們?為什麼我們吃的是肉和白米飯,而他們卻只有玉米餅?後來,我明白這是他們對神、對我們表現愛心的方式,就像是父母會把最好的給予他們的孩子。即使我跟他們並沒有任何關係,他們還是很樂意犧牲最好的東西給我。我也了解到並不一定要富有才能表現愛心與關懷,事實上,即使與這些非洲人一樣貧窮,仍舊可以去愛。

主耶穌說:「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太十42)。願主因為他們的愛心與接待,豐豐富富地祝福這些非洲的弟兄姊妹們。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捫心自問,誰是我生命中的小子們?是那個單獨站著而沒有人理會的弟兄嗎?還是那個無家可歸而睡在超市外面的人?我該如何給他這一杯涼水?

如果你可以仔細地觀察,便不難發現你生命中的小子們。你並不一定要家財萬貫,甚至可以是貧窮的,只要你願意去愛、去給與,主耶穌說你不能不得賞賜。



 
交通

在肯亞,最值得我回憶的便是當地的交通了。肯亞的公共巴士通常是一輛卡車,它的門在車後,並且有兩張長椅列於兩邊,卡車的車廂和車頂都只是以欄杆圍起來置放行李。有一個車掌攀在欄杆上,一面指示司機何時該停、何時該走,同時他也負責收取車費。一部巴士應該只能坐16個人,但只要人們願意付錢,車掌通常都會允許更多的乘客上車,也因此在巴士內十分擁擠,有的人蹲著、有的半蹲、還有的坐在其他人之上。

有一次,就有一個人在我的上面,另一個在我的下面,而我的雙腳都是凌空的,就好像身處於一個人類的沙丁魚罐頭內,我幾乎無法呼吸。我很快就領悟到最好的位子其實是放置行李的地方,所以我開始跟當地人一樣攀在欄杆上。

一天,我們從旅館要搭計程車到距離大約一小時車程的地方聚會,我們出了停車場後,竟然以一小時五英哩的時速前進,我猜司機稍後應該會加速,沒想到車子卻無法行駛得更快。當我注視儀表板的時候,發現上面沒有一樣指針在運作,而油門踏板則是以一根金屬棒來替代。車子經過凹凸不平的地方時,就會猛烈地撞擊震動。每當車子轉彎時,車門都會突然自動打開,我們都緊挨著彼此坐,因為深怕會掉出車外。這司機最後終於發現我們的困窘,所以他停下車,用力敲打將車門關上。



 
新生命

在一次聚會中,我們遇見一位抱著小嬰孩的18歲少婦,石傳道問她:「妳的丈夫呢?」她搖搖頭。「妳有丈夫嗎?」她回答:「沒有。」稍後,我們才知道她的丈夫三個月前已經去世了,這個女人充滿了痛苦與悲傷。那天有一場洗禮,而她也要受洗。她帶著孩子不發一語地來到洗禮場,一路上,她向神禱告,希望她的生命有所改變。當她走進水頭時,她祈求主能赦免一切罪過,而就在浸入水的那一刻,她感到有一股力量進入體內,當她出了水後,便看見一道榮光。這股力量使她開口說出靈言,她閉著眼走回岸上,跪在那兒以靈言禱告了起來。

《馬太福音》三章記載當耶穌受了洗,從水裏出來的時候,天忽然開了,而神的靈像鴿子降在祂身上,並且有一個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發生在這姊妹身上的正是根據聖經而來的。當我為此事拍照時,我根本無法止住我的淚水。親眼看見神如何賜下福氣給予需要祂的人是多麼奇妙的事,陳長老說:「能親眼看見這個神蹟,也不枉此趟旅程了。」



 
孩子們

由於貧困、疾病和死亡,這裏有許多孩子都是孤兒。他們的父母通常都是在沒有任何預兆下過世。但從這方面而言,我們其實也都如孤兒一樣,因為我們的父母並不能永遠陪伴在身旁,我們的丈夫、妻子、孩子及摯愛的人都不會永遠與我們同在。但我們的主耶穌曾應許不會離棄我們如同孤兒,祂是我們的天父。

非洲的小孩非常天真,他們會來到我身邊並撫摸我的皮膚,因為我的膚色與他們大為不同;他們也會摸我的頭髮,奇怪著為什麼不是捲的。我思考著到底是什麼使得在開發中國家的孩子和在非洲的孩子如此大相逕庭,然後我想起我們的孩子在一次認真禱告或靈恩會後,就會跟他們比較相像。藉著聖靈的力量,我們的孩子可以如同非洲的孩子一般純潔天真。我與他們相處的日子實在是一段很美好的時光和甜美的回憶。



 
返家

當我的旅程即將邁入尾聲,我很高興的覺得終於可以回家了,同時我也為將要離別非洲而傷感著。回想過去,我一點也不會為這次的旅程有絲毫後悔,如果還有機會,我將會再回到非洲。我鼓勵每一個人都應該去看看,讓自己有一番全新的生命體驗。

有時在我的睡夢中,我夢見了那些在非洲的弟兄姊妹們;當我在這裏唱詩時,一閤上雙眼彷彿就可看見他們也閉著眼在唱詩的情形。許多在我日常生活上的事物,都提醒著我所學到的教訓以及我與神同在的時光。我感謝神在這旅程中的帶領和恩典,也感謝您們每一位在我出外時付出的愛心、支持及代禱。願所有的榮耀都歸與主耶穌的名。

編按:本文譯自英文期刊《Manna》31期Africa Mission: Kenya一文。






文章標籤:  #鄭鴻儒原作/晴菜翻譯  #277期  #海外來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