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來鴻


&

搜尋&分類

[青年團契]孤雛淚篇之一─孤雛淚

撰文/張淑琦|聖靈月刊277期-2000.10|主題/[青年團契]解昧中的姊妹(下)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1997 年的8月,頂著頭上炎熱的太陽、揮著汗在攝氏將近40度的高溫下,搭著當地所特有、由摩托車改裝的Auto,在印度Pammal 教會附近的郊區奔馳著。車子轉過一個又一個村落,最後來到了看起來極其偏僻的鄉間小路。這裏附近環境看起來一副純樸的亞洲農村景色:幽林、小徑與烈陽,中間偶爾夾雜著幾戶人家和老牛悠閒地在林間草地上吃著草。

啊!只缺少了一些良田。在印度,四處所見,似乎良田並不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旱季時天氣太過炎熱、土地乾燥,以及雨季時卻又太過多雨潮溼的關係。「到了!」負責帶路的全職工人印度弟兄尼克森說完立刻要Auto 在路邊等著我們。

「啊!……這就是?」看著眼前的景象,不可思議、半信半疑的問著尼克森。就這麼小、又這樣簡陋的一間茅草小屋,竟然是我們主內同靈的家?看起來只比露宿街頭要好一點嘛!

「是啊!」他說。就在小徑旁邊,四周圍成排稀疏的樹蔭下,一間極為簡陋的茅草屋矗立在那裏。看著由簡單幾塊磚頭砌起來的矮土牆、幾根樹幹當樑柱,以及由椰子葉編成的屋頂,叫人不禁要懷疑:這樣簡陋的房子,難道真的具有遮風避雨的功能嗎?

正在驚訝失神之中,另一頭聽到Auto和我們的說話聲,屋內的人立刻跑了出來。

「這是Pammal教會的Lalitha姊妹和她的三個孫子!」第一次見到他們家三兄妹:黝黑、清秀,並且略顯害羞的臉龐,是三兄妹共同的寫照。他們的父母一定有人長得很標緻吧!心裏這麼猜想。

只可惜他們的父母早幾年就相繼去世了,根本無從比對起!印度社會至今許多窮人階級還停留在「畫像」的年代哩。更何況家境這麼窮,怎麼可能會有任何畫像或照片留下來呢?

「Hello,你們好啊!請問叫什麼名字?」透過尼克森問他們。只見兄妹三人害羞得低頭不語。只好透過翻譯,透過他們的外公外婆跟他們簡單交談,詢問他們的生活情形。

在印度,由於社會封閉,各種物質、資訊都比外面的世界缺乏落後,因此訪問期間發現,一般家庭的孩子看到家裏有訪客,大都會很好奇地站在客人的四周觀望,甚至會對著照相機和攝影機好奇地搔首弄姿讓客人拍照;特別是當來自國外、跟他們膚色及種族都大不相同的外國人時,到鄉下地區的教會去訪問,經常就連鄰居,甚至於整個村落的大人、小孩都會好奇地駐足在客人四周張望、品頭論足。然而,他們卻不像一般人一樣好奇張望,反倒是看到客人就跑,既怕生又害羞。

公元1999年9月再度來到印度,心中所掛念的,就是這一家人。

再次造訪,發現他們害羞、怕生依舊;不但如此,兩個年紀較小的妹妹幾乎是沒有長高,甚至還比一般同年齡的孩子長得還要瘦弱、矮小,比別人還要更加地怕生、害羞。

尼克森說,他們家三兄妹因為父母雙亡,外公長期酗酒、不照顧家庭,因此,一切的生活所需,完全要依靠年事已高的外婆出外打工賺錢,供應一家大小吃喝穿用。還記得,1997年訪問時,他順手指著住家附近不遠的地方說:「那就是她工作的地方!」順著手勢撥開樹枝一看,原來工作的地點就在他們住家附近不遠的田園間和河邊空地上,那裏正好有幾個男女老少在太陽底下埋頭工作著。

看看幾個正在烈陽下工作的工人,男女老少都有,似乎工作單純,沒有什麼技術可言。一問起來,她的工作只是把河邊的溼泥裝填到模型裏,再讓裝填好的泥磚曬乾,以便老闆拿出去賣。簡單但是辛苦,因為必須整天在烈日下直接以粗重的勞力工作,還要不停地走動、費力工作才行,完全是出賣勞力的苦工。在印度,只要是出賣勞力的工作,所得都很低,她每天的所得大約只有20至25盧比左右,換算起來,一塊美金不到,已經是聯合國所認定,屬於世界級貧困的標準了(註一)。

然而,若是能夠每天都有工作,至少還能夠有點現金收入可以換得家人一碗米飯吃;最叫人感覺遺憾的是,這並非是每天或長年都有的工作;當年輕力壯的工人夠用、老闆不再需要你的時候,當天氣不好或是當每年十月開始,長達將近三、四個月的雨季期間,他們是幾乎沒有什麼工作可以做的。沒有工作,自然就沒有收入可言了,各人得要自己去想辦法填飽肚子。

鄰居說,這一家的孩子在外公、外婆出外找工作時,經常是自己在家有一餐沒一餐地餓肚子,鄰居和學校老師們看他們可憐,也就三不五時地接濟他們,給他們飯吃。因為他們家是白天大人有工作,晚上才有飯吃;若是不幸的,外婆白天找不到工作,或者是找到的工作,只有換取自己的飯吃,那麼全家晚上和明天就要挨餓了。只是,這樣的接濟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無法長久而且持續。幾個孩子長期在這種挨餓、營養不良的家境中生活,難怪長得是如此瘦弱矮小了。

三個孤兒的身世確實叫人同情。老大哥哥在1999年時大約是十四、五歲,正值青春年少的年紀。一路來,大概家裏給的食物和營養就一直不是很足夠,所以長得不高,身材消瘦;兩個年紀較小的妹妹,分別是八歲和六歲左右的年紀(註二),姊妹倆長得濃眉大眼,十分清秀,一副美人胚子的模樣。

過去當他們年紀還小時,因為家裏向來生活貧困,媽媽做的必須外出幫傭、賺錢貼補家用。然而,不幸的,幾年前,卻在主人家工作煮飯時,不小心身上著了火,住院了一個月左右後,終究因為全身燒得太嚴重而不治死亡。三個月後,媽媽死時只有六個月大的小弟弟,在沒有母奶吃又沒有錢買奶粉的狀況下,也跟著媽媽死了。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突然喪失了摯愛的妻兒,做爸爸的一時之間受不了這個嚴重的打擊,便開始藉酒消愁,企圖忘掉所有的悲傷和痛苦,最後甚至像發了瘋似地四處遊走、流浪,整個家庭從此更加陷入愁雲慘霧的困境裏。更不幸的是,不久之後他被人發現倒在路上死了,教會的弟兄姊妹接到通知,便將他運回安葬。三個孩子從此也成了父母雙亡的孤兒,跟年老的外公、外婆相依為命。

聽到三個孩子悲慘的身世和命運,心中不禁感慨:生在階級意識濃厚、人命不值幾文錢的印度賤民階級,已經是夠悲慘的事了,更不幸的是他們還失去了可以依靠、疼愛他們的父母,真是不幸中的不幸啊!

在印度,因為出身卑賤、無知以及過度的窮困而產生許多人生不同的悲劇,這是生活在富裕社會的我們所難以想像和了解的啊!

只是,不知道有幸生在富裕國家地區,家庭環境優裕,從來就沒有機會感受到什麼叫飢寒交迫、沒錢買飯吃的我們,在知道這樣真實的故事以後,是否能有所感恩、反省,以及行動?

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十九17

附註

註一:根據聯合國的貧困標準,任何國家地區人民,每天所得只要低於一塊美金,就已經是屬於聯合國所認定的貧困水準,因為這樣低的收入不足以供應他和他的家庭維持人道上最低的吃喝生活需求。

註二:印度人年齡的算法和我們不同,加上戶政資訊落伍,以及本身是文盲的關係,又生活在鄉下,問起年齡,總是並不十分確定。


(原[青年團契]2000年10月號)






文章標籤:  #張淑琦  #277期  #海外來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