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教育


&

搜尋&分類

[宗教教育]宗教教育的發源地──嘉義教會

撰文/嘉義教會教員聯合撰稿|聖靈月刊278期-2000.11|主題/[青年團契]不要神學要什學?……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簡史


本會宗教教育開始甚早,在成立教會7年後之1938年,駐牧的須田彼得長老召集當地的小學信徒,於星期日為他們講聖經故事。幾年之後因盟軍空襲、信徒散遷鄉下而停辦。

1950年的台灣省會(今之台灣總會)舉開第一屆青年靈恩會,與會青年決議舉辦兒童聚會。本會青年也於當年在負責人之指導下組成了兒童聚會,於每星期日上午,召集國小在學生講授聖經故事。不久分為幼年、少年兩班,使用總會的統一課本。

本會約自1960年起正式有青年聚會,距今已四十年。是召集國小畢業生(含在學與不在學),由負責人使用總會神學班課本授課;但因課程太深、效果不佳而停辦。1962年配合總會宗教教育改組,成立宗教教育系;下設幼稚、幼年、少年、初級三班。前三班為兒童聚會,在星期日聚會;後一班為青年聚會,在安息日晚上聚會。三年後配合總會課本之編輯,成立中級班;也在安息日晚上聚會。

曾有一段時間因見安息日有不少兒童,乃設立安息日班。也曾將幼稚班再分出幼幼班;只因適齡兒童減少而再次取消。1998年將兒童聚會自星期日上午移到安息日下午。本年度開始配合政府週休二日制度,試辦在週休二日之安息日將兒童聚會移至上午。

本會教員不但擔任本會宗教教育,也積極參與總會之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月刊前身:《兒教通訊》是由本會教員在本會創刊,1962年改稱《宗教教育》,並一直刊行到1968年才移到總會。1962年之宗教教育改組即由總會教育股負責楊約翰長老在此帶領本會教員進行;其策劃、教材之編寫、印刷都在嘉義。教員講習會課本、第一本青聚課本也是由本會教員合作編寫;其後的各班課本也有不少是由本會教員編寫。改組後的輔導員、教材委員會也有多位本會教員參與。更有很多教員兼任中南區輔導員協助區內友會之宗教教育。



 

兒童聚會


幼稚班

現在幼稚班有在籍學生24名、慕道5名、教員7位。在二樓木質地板專用教室上課。教員常自製教材、著色圖……。學生都能勇於發言、單獨用國語、台語背聖句。也在唱詩中使用樂器、認識簡單的樂理與節奏。


幼年班

幼年班與中級班、社青班、大專團契合用三樓東邊教室。現有學生在籍學生25名、慕道3名、教員7位。目前是本會兒童詩班的主力,常現身於各種佈道會。教學重視互動,學生大都能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在教員鼓勵下已有很多人領受聖靈。


少年班

少年班與初級班共用三樓西邊教室。在籍學生10名、慕道2名、教員9位。在詩頌課上除兒詩外也教唱讚美詩與英文聖詩。共習中嘗試小組讀經,以期養成讀經習慣,也同時訓練學生發表能力。

在悟性禱告上,稚、幼兩班由老師說一句,再由學生跟隨說出。少年班則有時讓學生輪流帶領禱告。求聖靈則每季舉行一次禱告會,邀請傳道、長執按手代禱。

詩頌方面,本會有不少樂器,配上教員的指導,在律動、學詩有很好的幫助。幼年班有喜愛的詩歌、合唱、聖詩欣賞、帶動唱、樂器合奏、詩歌猜謎、詩歌接力、樂器伴奏等。

崇拜課都與詩頌、共習等一齊作全季整體規劃,每季都有主題。授課盡量採取互動,鼓勵發言。聖句都國語、台語並用,也正為少數的客家、鄒族學生設法學習母語讀經。常用卡片等教具幫助學生快樂而輕鬆地背誦聖句。

共習的規劃很重視崇拜的延伸效果。常見的內容有:
1. 蒙恩見證
2. 聖經交通:喜愛的經節、經節釋疑、經文朗誦、母語讀經、讀經心得分享、英文聖句背誦。
3. 分享與分擔:由教員觀察學生,設計主題、擬定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歸納、報告。又以「天使與主人」的方式彼此關心、鼓勵、代禱,鑄造學生間良好的友誼,也讓教員能進一步了解學生須求、給予適時的幫助。
4. 聖經遊戲:在不失敬虔的條件下設計聖經遊戲。如抽題報告答案(如人物、故事……)、填字遊戲、事蹟簡介等。很受學生歡迎。
5. 懇親會:定時邀請家長參觀教學、交換教學經驗。對親、師雙方都獲益很多。



 

青年聚會


本會因地處中南部,為農業縣分,外出人口較多。留鄉青年很早就必須幫忙父兄分擔家庭工作,也自然在教會有機會學習服事。本會信徒數較多,早期也是中南區較大的會堂;常常有各種講習會、學生靈恩會舉開,婚喪佈置、各項事工繁多。在工作中學習,便是嘉義青教組主要的特色。本會很早有宗教教育,又是人口外流較多的區域,因此中學生在宗教教育工作上,向來擔任吃重的角色,並且在教會事工上也相當活躍。


初級班

初級班是中級班的預備隊,學員也是青澀的年齡。在籍學生24名、慕道5名、教員7位。紮實的訓練是主要的功課;舉凡崇拜、詩頌、共習,教員在此默默投注的心力往往最多,卻可能要在幾年後才看出果效。而學員也在這個階段認識更基本重要的真理,學習並承擔部分教會聖工,如領詩、司琴、佈道準備、車輛管理等。因此常邀本會或本小區之傳道、長執、負責人主持崇拜。而查經、詩頌、事工訓練自然是本班共習重點。


中級班

中級班在籍學生24名、慕道5名、教員7位。因為本市位於山海線之交,且有數所高中職;因此向來有許多外地來此就讀的同靈參與中級班。學生在中級班階段有更多揮灑的空間,因此造就他們獨當一面的機會與能力。教員在本班扮演的主要是規劃和輔導的角色,學員則參與更多實際執行的工作。

從共習設計、主領、工作安排,到場務、紀錄、簽到簿設計,以及資料整理和班刊的製作發行,這些都不假他人之手。關懷工作在本班是基本的工作,為此將全班分為彼得、約翰和雅各三組,使教員與學員間的互動更密切,師生協同訪問工作,同時也方便各項事工推動,共習活動的進行。小組查經是本班重要共習之一,也以此三組為基礎,由教員事先指導學生輪流主持。

時間是最有力的因素,欲培養同靈有良好的默契,深厚的情誼,需要相當的時間,兩班常藉寒暑假,舉開活動,或露營,或訪問教會,在實際一起生活當中,師生彼此都有機會促膝長談,互相了解,建立互信的關係,學習團體生活中的愛心服事。這在青教組的經營上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進入網路時代,資訊傳輸快速,社會變動與衝擊隨之加劇,教會青年無法置身事外,因此除了真理的教導與事工的傳承,生活指導,價值觀的釐清和身心的輔導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問題,這不只是原本環境單純如嘉義地區的問題而已,乃是全體教會可以互勉和代禱的課題。



 

努力向前


本會宗教教育有良好的傳統,但不可諱言地尚有不少缺失。也有眾多的優良教員,但尚須繼續培訓新血。因此我們不但不敢自滿、懈怠,反而謹慎腳步、努力精進。為此我們正共同努力於下列諸項:


1. 提高學生出席率

(1) 請家長與學生注重信仰,將補習移到宗教教育以外之時段,尤其請於下一學期註冊時注意避開。
(2) 勵家長參與安息日早上的會前課程(現為台語讀經),一齊及早帶他們來聚會。
(3) 請附近的同靈或熱心的同靈幫忙載他們來會。
(4) 請各班負責將常缺席學生與家長之名單送交傳道或訪問組代為訪問、鼓勵。


2. 提高教員出席率

(1) 請家庭、職業忙碌的教員暫時請長假、留教員籍、避免安排固定工作。
(2) 請教會安排工作時避免教員在兒、青聚時段安排其他聖工。


3. 提高教學品質

我們宗教教育一週只有二、三小時,比起學校一週在校三、四十小時,實在太少。因此急須提高教學效果;否則無法藉此把學生引到主前。為此我們希望:
(1) 新教員踴躍參加教員講習會。
(2) 每月舉辦教員進修會。
(3) 鼓勵進修:鼓勵同工閱讀《宗教教育》月刊,並能到本會圖書室借閱圖書、CD、卡帶等視聽教材。
(4) 各班自行辦理會後班會:由班負責召集,檢討當次教學;注意教育目標之達成。
(5) 教員輪調、增加經驗。
(6) 請職務人員常關心、觀察各班活動,予以鼓勵與指導。


4. 教學正規化

(1) 加強生活常規教育。
(2) 善用共習活動時間,強化基督化生活習慣,避免將它花費在戲耍、輕浮的活動上。
(3) 不特別為年末特別聚會或其他活動花費時光做節目演練。



 

其他


為讓主內同靈相處融洽,成為主的肢體,我們也將循例舉辦:郊外教學活動、母語學習、家長會……等活動。


請大家共同關心

宗教教育是百年大計,需要傳道、長執、家長與全體同靈的關心、指導。教員的敬業教學,更要家長的鼓勵、關心與參與;因此懇請大家為此聖工一齊代禱。也求主親自帶領,能將學生個個正確地帶到主前。

(原[宗教教育]177期,2000年11月號)






文章標籤:  #嘉義教會教員聯合撰稿  #278期  #宗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