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社會


&

搜尋&分類

摩西聽從他岳父的話(卷二)

撰文/許恩德|聖靈月刊281期-2001.02|主題/21世紀的真耶穌教會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六、預設評估績效之指標

「這樣,你就輕省些,他們也可以同當此任。你若這樣行,神也這樣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歸回他們的住處。」(出埃及記十八22-23)。必須預設評估績效之指標,事後才能知道所推動的組織調整與變革是否成功。葉忒羅所預設評估績效之指標,值得教會參考。

1. 組織調整與變革推動之後,領導者更輕省,每個人更能盡職。所以葉忒羅對摩西說:「這樣,你就輕省些,他們也可以同當此任。」(出埃及記十八22

2. 組織調整與變革推動之後,百姓的糾紛減少。所以葉忒羅對摩西說:「你若這樣行,神也這樣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歸回他們的住處。」(出埃及記十八23


七、確實依計畫實行

「於是,摩西聽從他岳父的話,按著他所說的去行。摩西從以色列人中揀選了有才能的人,立他們為百姓的首領,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他們隨時審判百姓,有難斷的案件就呈到摩西那裏,但各樣小事他們自己審判。」(出埃及記十八24-26

再優秀的領導者都難免有盲點、疏忽或過失,所以領導者應該重視且確實依計畫實行智慧人的建議,將建議視為「開創新局的機會」。領導者如何知道自己需要智慧人的建議?根據筆者的經驗,當組織的結構無法有效率地解決問題,而領導者仍然沒有察覺時,問題往往是出現在領導者本身,此時最需要智慧人的建議。其實犯錯本身不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唯一不可原諒的錯誤是犯錯之後仍不知改過,所以《箴言》說:「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箴言二十八13


八、尊重神,求神同工

葉忒羅的建議不只依靠人的智慧,更是尊重神,求神同工的表現。例如他在建議之前說:「現在你要聽我的話。我為你出個主意,願神與你同在。」(出埃及記十八19)。在建議之後說:「你若這樣行,神也這樣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歸回他們的住處。」(出埃及記十八23

摩西也有尊重神、依靠神的表現,他知道任何工作(包括推動組織的調整與變革)之成敗在神,人只是神成全其旨意的工具。所以他相信神會繼續帶領其未來的道路,沒有將葉忒羅仍留在身邊作謀士,而是選擇讓葉忒羅離開(出埃及記十八27)。同理,提出建議之外界顧問也應該在適當的時機離開,讓神親自帶領領導者不斷地成長。

讀者可以按此架構,分析聖經中其他因外在環境改變,而引發組織變革的範例。例如在環境的穩定性改變方面,尼希米運用一人多工(工人兼軍人),一邊修城牆,一邊準備作戰來因應以色列需要的環境;(尼希米記四15-23);在政府法令與政策之變動方面,以斯拉據理力爭,化危機為轉機(參:以斯拉記四-六章)。



 

因內在環境而變革之範例──使徒揀選七位執事的事蹟


一、組織有人發怨言

「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使徒行傳六1

使徒時代的教會,曾經發生許多內在因素的改變。首先是組織規模發生改變(因信徒人數增加),其次是組織的組成(包括說希臘話的猶太人與希伯來人),即人員特質發生改變,所以需要推動組織的調整與變革。

判斷組織需要調整與變革的另一個動機是消弭「怨言」。企業界流行一句話:「顧客的抱怨是天使的聲音。」勉勵企業的領導者要有接受批評的雅量,將顧客的批評作為神啟示我們改善的方向。有些教會的領導者不知道信徒的怨言乃自己改善與提升的轉機,反而不喜歡聽到批評的聲音;甚至當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批評時,會引用聖經,禁止信徒「發怨言」(哥林多前書十10),實在非常可惜。我們只要仔細思考就會了解「哥林多前書十10」的精髓是要我們「不要對別人發怨言」,而不是「不要別人對我們發怨言」。因為只一味地「對別人」發怨言,並不能解決問題。相反地,當別人「對我們」發怨言時,我們不是要求信徒「不要發怨言」;因為要消弭「怨言」的方法不是禁止,而是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對策。只要求部屬不要「發怨言」,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有經驗的領導者都知道,當組織結構無法有效率地解決問題時,自然會有人「發怨言」。有智慧的領導者重視發怨言的原因,甚於發怨言的人;負責任的領導者會將部屬的怨言視為「追求進步的轉機」。


二、探討發怨言的原因

「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使徒行傳六1

值得我們留意的是,當時的使徒都是經驗豐富,且能獨當一面的卓越領袖。以彼得為例,他滿有依靠神引人悔改的恩賜(使徒行傳二37-42),行神蹟的經驗(使徒行傳三1-26),到公會被審,仍有為神作見證的勇氣(使徒行傳四1-10),被囚仍為神傳福音的堅持(使徒行傳五17-18)。但是任何人都有其限制,當門徒增多之後,由於使徒們缺乏行政與管理經驗,未能事先調整組織結構的運作方式,以因應管理飯食之問題,導致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寡婦。


三、承認自己做得不好

「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使徒行傳六2

由十二使徒都「站在眾門徒面前,承認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可以看出。使徒們可貴的地方在於沒有人推卸責任,承認是自己作得不好;而且知道先檢討問題之所在,以掌握改善現況的關鍵。可見教會經驗再豐富的領導者,也可能缺乏某些方面的經驗;再有恩賜的領導者,有時也難免會覺得能力不足。只有掌握問題的關鍵,謙卑地承認自己做得不好,虛心尋求解決方法,才能消弭怨言。

教會與政府機構顯然不一樣。在政府機關,若承認錯誤,可能要下台或影響前程的發展;但在教會,大家都是犧牲奉獻,唯有採取更謙卑的態度,才能消弭不必要的責難,並獲取弟兄姊妹的認同。


四、提出改善方案

「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使徒行傳六3)。若單承認錯誤,卻不願或不能提出改善方案,則不是忠心負責的表現。十二使徒面對內部環境改變,提出了下列改善方案:

1.揀選適當的人才

雖然所揀選的人才是要管理飯食,但是在使徒眼中,教會任何工作都是聖工,都不可缺少或忽略。所揀選的適當人才,不是強調能烹飪美食或行政專家,而是強調能成為神所用的人。所以告訴教會的弟兄:「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

2.按恩賜分配聖工

揀選出適當的人才之後,不是讓自己輕鬆,而是讓自己更專心做好分內的工作。所以說:「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

由於使徒分配職務時,既具體又明確,所以使徒與執事都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質,投入自己的工作,並與其他同工配合良好。當有些工作被疏漏,則應該增加工人;反面來說,當有些工作被兩個人重複做時,則應該刪除重複之工人。


五、獲得全體成員之支持

組織變革要成功,必須獲得全體成員支持。聖經記載:「大眾都喜悅這話,就揀選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又揀選腓利、伯羅哥羅、尼迦挪、提門、巴米拿,並進猶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叫他們站在使徒面前。」(使徒行傳六5

使徒們知道組織變革是大家共同的事,而不只是使徒或執事的工作。所以聖經特別記載「十二位使徒叫眾門徒來」,而不是某一位使徒叫那些發怨言的門徒來。一方面顯示對門徒的尊重,另一方面也顯示要門徒全力支持。


六、尊重神,求神同工

「使徒禱告了,就按手在他們頭上。」(使徒行傳六6

推動組織變革,表面上是使徒的意見,其實是尊重神的旨意,求神同工,所以透過禱告,按立門徒所揀選的執事。就屬靈的意義而言,這些執事表面上是門徒的揀選,實質上是神的差派。


七、評估組織變革之績效

「神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使徒行傳六7

評估組織變革之績效,不是組織改變了什麼或如何改變,而是組織改變了之後,組織的績效是否進步。使徒的推動是成功的,因為門徒的質與量都提升了。讀者可以按此架構,分析聖經中其他因內在環境改變,而引發組織變革的範例,例如:約瑟時代因為埃及人不跟牧養牲畜的人來往(即人員特質不同),所以約瑟將以色列民集中安置在歌珊地,運用分區管理原則,解決文化與生活習慣差異之問題(創世記四十六28-34)。摩西時代為帶領以色列人從安定的埃及生活到變動的曠野生活(即營運方式發生改變),所以摩西先作戶口普查,按家族分組,透過族長協助人員管理之問題(民數記一1-2)。



 

結論


1.變革之時機與方法

不論是引發組織調整與變革的原因是內在或外在的因素,其根本原因可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組織忽略某些人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組織執行目標的效率不佳。當組織忽略某些人的需要時,自然會有人發怨言;當組織執行目標的效率不佳時,自然會有人提供建議。所以聖經教導我們從團體的怨言與前輩的建議,找出組織調整與變革的時機及方法。

2.變革之起點

不論是葉忒羅或十二使徒處理組織調整與變革的方式,都充分掌握了人性的需求,都是從人性出發。首先他們都先考慮組織調整與變革之前、之後與過程中,對個體的影響。他們的作法都是先改變個體的態度與認知,再修改人際關係與作業程序,最後再重整組織架構以鞏固變革;而非一開始便先改變組織架構與責任,再改變人際關係與作業程序,最後再改變個體的態度與認知。

根據實務的經驗可以發現,改變個體態度與認知的最好方法,是將組織調整與變革的原因充分溝通,而且將組織調整與變革的後果與各部門獎勵或懲罰結合。此乃為避免組織調整與變革之後,造成優秀的人員離職,或容忍不良人員浪費組織內部的資源。

3.變革之檢討

組織調整與變革是否成功,要視組織的目標與任務是否達成而定,所以定義組織的目標與任務在進行組織變革過程中非常重要;尤其在今日快速演變的工作環境中,正式的組織架構應該是維持人員動態的角色、責任、與關係。所以必須將組織放進時間的架構上,隨時不斷進行調整,以因應市場每一天的變化。而在調整組織結構之過程中,領導者必須有預先因應環境驟變的準備。一方面要維持穩定,採用漸進調整的方式因應眼前的挑戰,以獲取目前的成功;另一方面要推動創新,採用革命式變革的方式,面對環境驟變,以贏得明天之勝利。






文章標籤:  #許恩德  #281期  #信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