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教育


&

搜尋&分類

來,我們一起禱告!

撰文/周惠萍 |聖靈月刊287期-2001.08|主題/從口唱心和談音樂事奉(上)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阿姨您好!


我從小是個乖乖牌,參加兒童聚會常拿全勤獎,雖然不討厭去教會,卻也不是頂喜歡的。可是升上初級班,我開始有異樣的想法,雖然我從小就得到聖靈,但是禱告卻沒有特別的感覺。特別聚會時老師鼓勵我們要到台前禱告,我覺得很不好意思,每當要較長時間禱告時,便有逃走的念頭,想要上廁所、喝水。我內心很不喜歡禱告,卻又害怕被神遺棄,會嗎?神會因此不要我了嗎?



 

親愛的乖寶寶!


你很在意神,對不對?卻對禱告有些恐懼,也許是你厭倦禱告形式化、沒有內容,或是禱告時間太長,雙腿發麻。其實禱告有如基督徒的飲食、有如孩子對父母的傾訴般那麼自然,如果它成為一種負擔,就完全失去意義了。讓我們來探討一些你我都曾經有過的心裏爭戰。



 

我們為什麼要禱告?


你在意禱告這件事,表示你相信有神,你也相信聖靈的力量,這是我們信仰的先決條件。但是對禱告覺得有點厭煩,也許是你尚未體驗到禱告帶給你的快樂和信賴,在生活上也沒有建立起對禱告的渴望。

首先,真誠地面對自己,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跪下禱告?是因為台上宣佈要禱告,所以盲從地跟著跪下?還是因為傳道和老師說睡前要禱告,所以應付應付一下?如果是這些因素促使你跪下,那麼禱告就不具任何意義,只是浪費時間而已,無法成就什麼,因為我們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心所牽引,有意念才有行為。

當你「想」要禱告時,一定心裏有什麼需求。

一般人的需求大致歸類為:


1.因為愁煩困惑

人總是對過去的事後悔、抱怨,為不知的未來困惑、愁煩,所以少年人熱衷星座、生肖、血型,大人們喜歡算命、尋求預言。但沒有人知道明天會如何,也沒有人明瞭日光之下所發生的事(傳八16-17)。

我們煩惱書唸不完,煩惱考不上理想的學校,煩惱和朋友產生嫌隙,煩惱找不到好工作,煩惱婚姻對象,煩惱孩子生病,煩惱孫子種種,煩惱自尊心受損,煩惱手頭沒錢,從生到死纏繞著數不盡的煩惱。連智慧、富有的所羅門都說:「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

世事多波折,漫漫人生中沒有盡是順心的,人總是在走投無路時,尋找上天開導。以你的年齡,日常生活上也多多少少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果你相信有神,難道不會在困境時尋求祂為你解決愁煩嗎?


2.因為需要傾訴

現代人不論是工作、學業壓力都非常大,報紙上自殺案件層出不窮,有時第三者看似稀鬆平常的事,卻讓人輕易結束生命。可以想像每個人心中都承載著無法負荷的重擔,所以心裏的壓力需要適度的釋放,才不會到達無法忍受的地步。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想要找人聊一聊時,並非需要別人的忠告,只是想將自己心中的垃圾倒給別人罷了。當一個好朋友,就是能做個好聽眾。

我們需要吐一吐心中的怨氣,首先當然去找好朋友傾訴,可是「相識滿天下,知己無一人」,總覺得找不到一個可以完全信賴的朋友。學校的同學無法理解我們宗教上的想法,教會的同靈又怕相處距離太近,會有不必要的傳言。

所以,找神傾訴是最好的方法。我們永遠不用擔心會有被出賣的可能。也許你會說,向神禱告得不到即時的安慰,可是,和朋友傾訴也不一定能得到答案,很多事往往是無解的,我們所要的不過是訴說、發洩罷了。更何況神會給我們最需要上的幫助,雖然神不一定照我們所求的成全,但只要是合神心意的,終必蒙神保守。就像書念的婦人,她不覺得自己缺少什麼,神卻賜給她最恰當的兒子(王下四14-17)。


3.因為罪的存在

我們平常處世為人,雖然大過不犯卻小過不斷,聽道理時常會自責、自省,然我們不是義人(傳七20),許多時候心裏想卻做不出來(羅七18),當我們心裏想要向善時,總有惡念阻擋著,這就是罪的存在。我們覺得活著很矛盾,保羅也說:我真是苦啊!想要行善,總是力不從心,明知自己污穢,卻無力自潔。

所以我們需要向創造萬物的神祈求,添加面對邪惡的力量。聖靈是為罪、為義、為審判而存在的(約十六8-11),你我都是罪人,當然要努力求聖靈的幫助,治死肉體的惡行,更需要天天禱告,讓靈性得以日益強壯,像肉體吃飯日漸長大一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為人知的需求,禱告前先確定你要什麼,禱告自然就不會是一種負擔,不是盲從行事了。



 

我們如何禱告?


禱告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想和神講話,就可以和祂連上線,比現在流行的手機還方便。但我們要先調整自己的心態,把神當作父母親及好朋友。

現代父母難為,必須身兼數職,除了要當全能的父母,提供孩子生活上一切所需,保護孩子不受外界的傷害,還要顧及孩子成長階段心理的改變,傾聽他們的心語。有句話說:「神要人認識祂,於是創造了母親。」父母親對待兒女的心意,完全顯露出神性來,當父母看見兒女受苦時,無不希望能代替他們受苦,更何況神呢?

約伯原本富有,卻瞬間失去他的財產及子女,連他的妻子都咒詛他,但他的三個朋友仍相約陪他七天七夜,與他同悲傷,雖然他們不是智慧人,至少讓約伯講出心中的疑惑、不滿。我們多麼希望一生中能尋見如此能互相了解、肝膽相照的朋友,約伯的三個朋友就是最佳的典範(伯二11-13)。

神是我們的父母,祂揀選我們、愛我們、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祂更是我們的好朋友,祂接納我們,傾聽我們訴苦。我們向父母的要求,似乎都是天經地義,不感到難為情,並且有求必應;我們的神也是如此,當我們需要祂時,只要開口尋求祂,祂必在我們身邊,可以盡情向祂祈求或傾吐。

所以,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禱告,當你一個人靜下來後,不論在校園裏、教室裏、在家中、在野外,任何地方都可以尋見神。我們禱告,不需像古人要獻祭、燔香,只要雙膝隨時跪下,或閉目默禱,都可以和神直接交通,是多麼輕省的事啊!可是愈是容易做的事,愈容易被忽略,也愈容易被鄙視。通常世俗的祭拜,非得花費幾十、上百萬,才覺得夠虔誠,才能得到祝福。禱告既是輕省,就不能以苦刑來博取同情,也不能以時間長短換取靈命成長,人的作為絕對無法改變什麼,除非神施憐憫,所以禱告要用心靈與誠實來面對神和自己(約四24)。禱告成為生活的一種習慣後,它就和洗臉、刷牙一樣自然了,而不會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我喜歡夜深人靜時專心讀經,當心有所感時,靜靜思想,與神對話一番,是極棒的一種溝通,也是禱告!享受與神之間的溝通,可讓我們心靈得到釋放。我們與好朋友交談至通宵達旦覺得是一種快樂,而和神聊天也是樂趣!親子間需要花時間建立感情,拉近彼此的距離,我們不也該給神一點時間嗎?

你覺得到台前禱告很丟臉,我卻曾聽到一段話,讓我更愛慕去台前的機會。一位雙腿無力的姊妹告訴我,因她無法跪下,所以從未到台前接受傳道、長執的按手,她多麼渴望有機會到台前,接受上頭來的幫助。其實能到台前禱告是福氣,沒有人會笑你,反而會為你代禱,「不好意思」都是自己心理作祟;倘然到主面前吧!我們不需要做作供別人觀賞、評價吧!禱告絕對是我們自己與神的私事。靈恩佈道會較長時間的禱告,視為特別加菜日,是不是更值得珍惜?只要我們不離棄神,神必永不離棄我們。每位父母都希望兒女和他談天說地,更期望聽聽兒女的心事,不會雙手將一臉渴望父母愛的兒女推向門外。所以,神怎麼可能丟棄尋求祂的人?神愛我們,所以要操練我們至全備,只要相信祂,一點不疑惑,終必得著神的悅納(雅一6-7)。



 

給父母的話


禱告是基督徒的本分,更應該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從小教自己的小孩讀書寫字,禱告呢?除了以身作則全家一起禱告外,當孩子還小時更要從旁指導,從悟性禱告開始,帶領孩子禱告,讓他知道為什麼禱告(Why)?如何禱告(How)?何時可以禱告(When)?

例如姊弟吵架,我們可以帶著姊姊,以姊姊的立場禱告:「主耶穌,弟弟每次都仗著年紀小欺負我,我實在不想再讓他了,可是你又說要常常饒恕別人,連自己的親人都不能愛,怎能愛別人呢?我想再原諒他一次,也求祢給我智慧,讓我知道怎麼應付他。」再帶著弟弟,以弟弟的立場禱告:「主耶穌,姊姊對我好兇,可是她不敢動手打我,媽媽說她是因為愛我才不會動手,不是怕我,爸爸媽媽喜歡相親相愛的家庭,主耶穌也喜歡,以後我盡量不要用吵的,要用講的方式來溝通。」像這樣在家裏遇到任何事,我們都可以拿到主面前來討論。

父母教養的方法和態度影響孩子極深,我們不能看見小孩跟在大人旁邊模仿禱告就沾沾自喜;更重要的是要讓他知道什麼可以是感謝,也可以是祈求。當然,模仿是起步,跟進的指導才是後續的原動力。



 

禱告是心底深處的呼喚。


最後我想引用瑞典無臂單腳女奧運得主蓮娜‧瑪莉亞寫的一首歌詞。她天生沒有手臂和左腳,卻會游泳、刺繡、開車、歌唱、指揮合唱團,更重要的是,她相信一切都是神給她的奇蹟,所以她快樂和自信。這首歌是她參加奧運比賽前的禱詞,這樣寫著:

在我心裏某個角落,我可以聽到您輕喚我的名字

就像風一樣輕拂而過

您就在那裏

我在您的臂彎中休息

您對我說 您愛我

您想做我最好的朋友

想像一下

不論我在哪裏,您總是與我同在

您關心我靈魂的最深處

並且花時間問我過得怎麼樣

您知道所有我不懂的事情

以及我所犯的錯誤

但您依舊愛我

愛我如昔






文章標籤:  #周惠萍   #287期  #宗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