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社會


&

搜尋&分類

上好的接待!

撰文/淑琦|聖靈月刊287期-2001.08|主題/從口唱心和談音樂事奉(上)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序曲


1999年9月21日在離開印度前兩天,特別再度抽空到印度第四大城CHINNAI市近郊的Tinurilai村Esther Rani姊妹家訪問。

Esther姊妹住在Tinurilai村(下文以T村稱呼),這裏是另一個典型的鄉下農村,從Ambarthur教會過去,不過短短三十幾公里,然而由於交通不便,從中午出發,歷經轉車、擠車、等車及換車等幾翻波折,到達Tinurilai教會外的村落已經是將近傍晚天黑的事了。

下午跟當地民眾擠公車時,在車上,尼克森弟兄看到有人在看報紙,報紙的頭版頭條就是台灣的世紀大地震,他趕緊指給我看,並解釋印度報紙頭條的標題說:台灣發生了大地震!很嚴重!有些房子倒塌,死了一些人!

坐在印度鄉下破舊的老爺公車上,心裏不禁一沉:連印度這種跟台灣絲毫沒有邦交往來的國家,都把這次地震列為報紙頭條,並且附上照片,八成是非常嚴重,否則不會上國際頭版頭條!

趕緊隨著他的視線瞄一下旁邊的照片,只見一棟大樓傾斜無助地倒在瓦礫中。想到自己的親人和教會同靈大都住在台灣,不知道大家一切可好?雖然心裏感到幾許不安,然而路途遙遠、鞭長莫及,在沒有電話可以聯繫的印度鄉下,著急也是多餘,只能求主看顧每一個親友、每一個主內同靈平安度過這次災難。


* * *


T村是一個小村落,教會就在村子裏的中學校附近的馬路邊。我們先到教務負責家去。

雖然是臨時到訪,主人也已經幾乎用完晚餐、沒有剩下的飯菜可以請客,但是知道客人還沒有用餐的教務夫婦仍然熱忱邀請我們用餐。眼看村子裏外沒有可以買飯用餐的地方,不讓他們請就要餓肚子了,趕緊問尼克森是否妥當,他說無妨,因為教務在牛奶工廠上班,有固定工作,薪水比一般人多了將近一倍,所以可以放心接受他的接待。

在印度訪問,有些信徒或負責人家境較貧困,了不增加他們的負擔,許多時候我們必須在外面的店裏先吃飽再進去訪問;遇到鄉下地方,沒有小店可以買食物時,甚至必須自己掏腰包請主人幫忙我們購買包括主人、訪客和陪客的飲水及食物。這是一種體貼貧困同靈的做法,否則好意到訪,卻讓接待的事成為主人或教會的負擔,總是於心不忍。

主人的家雖然很小,但是他的家有電,並且有一台很小的黑白電視機。等候晚餐時,他們趕緊打開電視讓我們聽新聞、了解災情。在收訊不是很清晰的狀況下,看到台灣中部的地震災情,歪歪斜斜的樓房、似有若無的畫面叫人看不出地震到底有多嚴重!聽不懂印度話的我,全靠他們解釋災情,他們說地震就在台灣中部一個產酒的地方。啊!那八成就是在埔里了!那裏有我們的教會、弟兄姊妹,還有我的老朋友在那裏。只遺憾關山阻隔,一切只能禱告靠神,求主保守憐憫。



 

上好的接待


女主人小心翼翼在他們家的前廳仔細準備著我們的晚餐,這裏大約只有兩、三坪大,然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小多功能的廳堂裏兼具了客廳、餐廳、廚房及男主人老舊的一張單人床。看到他們家有大部分人家都沒有的電燈、瓦斯爐及小黑白電視,便知道他們的家境在教會裏算是中上之家。這些設備對大部分靠打零工維生的農民或是貧民來說,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夢想。

教務的太太幫我們準備了一顆荷包蛋、一盤小菜,和一碗以豆子、洋蔥及各種香料調配的蔬菜濃湯當晚餐。她直接在地上鋪上一張草蓆,讓客人席地而坐,然後就在我們面前擺上一張香蕉葉當盛飯菜的碗盤,在蕉葉上鋪上一些米飯,再淋上一些蔬菜濃湯,同時為我們各準備了一顆荷包蛋,接著誠心請我們用餐。經過許多不同家庭的訪問以後,心裏明白,對這一家人來說,這已經是貴賓級、最好的接待。

印度人是個很會使用香料的民族,他們擅長使用各種香料在食物裏面,雖然是看起來不起眼的一碗配料,沒有肉或蛋,但是裏面卻經常使用了將近十種以上的各式香料或蔬菜,是很好的淋飯配料。我很喜歡印度食物,總是叫人胃口大開、齒頰留香。他們的食物有點辣,卻又不太辣,很香、很可口。

雖然晚餐裏沒有肉,然而,光是那一顆簡單的荷包蛋,就已經代表主人最大的誠意、最好的接待了。許多貧窮人家是連一顆荷包蛋都不一定吃得起!記得教會裏一個弟兄曾經說過,他們全家每一個人一個月只能吃一顆荷包蛋。他們家還是有固定所得的人!遑論一般沒有固定收入的貧民階級?

在印度,不論哪一種肉,對窮人來說都是極其奢侈的食物,大部分的人,一年只有幾次吃肉的機會。雞肉是最受歡迎、最高貴的食物,其次是羊肉,然後才是受到印度教影響大部分人都不吃的牛肉。還記得1997年來訪問時,曾經調查過當時的物價,這裏的雞肉一公斤跟台灣的價錢差不多,因此對收入只有台灣十幾或二十分之一的印度人來說,吃肉是一件極為奢侈享受的事。對家無隔宿糧的窮人來說,更是一個過年才有的夢想。即使有固定收入的人家,大多也只有一個月吃一次肉食的能力。

用餐時,教務的幾個孩子十分好奇地看我拿出自備的免洗餐具,那是從家裏和在飛機上用餐時供應的塑膠刀叉。為了怕生病,擔心衛生問題影響訪問行程,路上一直使用自己的塑膠刀叉用餐,不敢入境隨俗跟他們一起用手抓飯吃。

印度人吃飯向來是不習慣喝湯的,他們淋在飯上的蔬菜濃湯就已經取代了華人的炒菜及喝湯的功能了。一般印度人吃飯大多只是配一杯白開水喝而已,不像華人要喝湯,西式餐飲要配一杯飲料。一瓶罐裝或玻璃瓶裝可口可樂的代價是窮寡婦半天的所得,並非人人喝得起。

邊用餐,孩子們好奇在旁欣賞客人的西式簡便餐具。主人家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年紀最小,大大的眼睛和慧黠的眼神,孩子們看起來反應很靈敏、很聰明;只遺憾女兒當中有一個屬於精神及身心智能遺傳障礙者,猜想大概又是近親通婚的結果。



 

不敢讓妳住!


用完香噴噴的晚餐,正奇怪為什麼尼克森沒有告訴主人我們來訪的目的?這次特別再抽空訪問,並不是要探訪任何人家,而是想了解那個帶著三個小孫女的孤苦老祖母啊!目的是想多了解她們生活的情形啊!

心中正覺納悶,想不到老祖母就適時出現了,猜想可能教務負責怕打擾我們用餐,所以請她等我們用完餐再來。

拿起背包正準備要起身到她家去過夜,想不到老祖母見狀卻十分緊張,連忙說:「姊妹,我們家太小、太危險了,不敢讓妳住的!」

「為什麼?屋子小沒有關係啊!反正我們都是相同性別的嘛!睡地上也不是問題啊!Pammal那邊三個孤兒家我都去睡過了,不成問題的,您不用擔心!」怕她誤會或擔心,趕緊回答。

「不可以啊!姊妹,太危險了!連我們自己都不敢睡在自己家裏了,怎麼讓妳睡呢?」老姊妹的表情和神色充滿了擔心和憂鬱。

「為什麼太危險?她怎麼說?為什麼?」對於她的婉拒,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解,趕緊回頭問翻譯。

「……」啊!想不到,不問還好,一問方知又是另一個家庭的悲劇。

雖然,中國人常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十字架,只是,唉,為什麼印度特別多?






文章標籤:  #淑琦  #287期  #信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