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社會


&

搜尋&分類

辨明成事的時機和法則(卷一)

撰文/許恩得|聖靈月刊288期-2001.09|主題/從口唱心和談音樂事奉(下)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所羅門王常常對世間事務的變化作深入的觀察,並提出發人深省的見解。其中他在《傳道書》八章第6節提出一個法則:「各樣事務成就有時候和定理」,很值得教會的領導者深入思想其背後的管理意涵。

《傳道書》八章第6節在不同的聖經譯本中,有不同的翻譯角度。例如《意譯本》將這節經文譯為:「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適當的時間與次序,就是人所遇到的困境也不例外。」說明一個人所遭遇的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也不會亂無章法,而有它適當的時間與次序。《現代中文譯本》將這節經文譯為:「無論做什麼事都有適當的時間與方法;但是人所知道的很有限。」說明一個人只要配合適當的時間,並運用適當的方法,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或解決不少困難;但是人無法完成所有的事,或解決任何困難,因為「人所知道的很有限」。《修訂標準版聖經譯本》(“Revised standard version”)將這經文譯為:「For every matter has its time and way, although mans trouble lies heavy upon him.」(雖然有困難重壓在人的身上,但是凡事都有其適當的時間與方法),說明一個人只要能掌握每件事的適當時間與方法,就可以解決他所面對的困難。雖然我們目前不敢斷定哪一種聖經譯本的翻譯較正確,但是重要的是:如何了解成就各種事務的適當時間與方法?因為每一種聖經譯本都強調,了解成就各種事務的適當時間與方法之重要性。

本文將以《創世記》的部分內容,詮釋這句話的管理意涵。《創世記》可以簡單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記載事件的發生與發展(從第一至十一章),第二部分記載人物的典型與轉變(從第十二至五十章)。從事件的發生與發展,我們可以學到「事務成就的時機與法則」。從人物的典型與轉變,我們可以學到「人生的經營與奉獻法則」。本文主要是探討「事務成就的時機與法則」,下一期再探討「人生蒙恩的領導法則」。



 
一、辨明成事的時機

探究《創世記》所記載每一事件的發展或人物的轉變時,都可以歸納為神、魔鬼,及人類三方面的力量。神對事與人的影響,永遠是慈愛的;而魔鬼永遠是破壞的。當人類順服神的慈愛時,就能獲得成事的時機,享受平安與復興的喜悅;當人類順服魔鬼的破壞時,就會喪失成事的時機,而承受消滅與敗壞的後果。所以只要我們能辨明自己的決策是順服神的慈愛,或是順服魔鬼的破壞,就能辨明成事的時機。

除了摩西五經之外,從其他的經卷也可以找到證據,說明世上事件的發生與發展,都同時受神、魔鬼,及人類的影響。例如耶穌說:「祂(神)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五45);又說:「那光(耶穌)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翰福音一9)。可見神對所有的事件與人物,都一視同仁,永遠慈愛而公平地對待,讓每個人都有成為好人的機會。從《約伯記》記載約伯所遭遇的苦難,可見魔鬼永遠是破壞的,即使像約伯這種完全正直的人,也不放過對其破壞的機會。

因為神是永遠慈愛,而魔鬼是永遠兇惡,所以人類的抉擇與行動,對事件與人物的發展,有關鍵性的影響。雖然所有世人都可以得到神真光的機會,都可以蒙受日頭的光照與雨水的滋潤,但是世上卻同時有好人與歹人;同時有相信耶穌的人,也出現不相信耶穌的人,這些都是人類抉擇所造成的差異。同理,一樣是受到魔鬼的破壞,約伯的妻子看見約伯坐在爐灰中,拿瓦片刮身體,就埋怨神,對約伯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神,死了吧!」(約伯記二9)。但是約伯卻稱頌神,「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也不以神為愚妄(或譯:也不妄評神)。」(約伯記一22)。可見辨明成事的時機,是人類的責任。人類必須為自己的抉擇與行動負責。當人類順服神的慈愛,就是掌握成好事的時機;當人類順服魔鬼的破壞,就是喪失成好事的時機。換言之,任何時機都是成好事的時機,也都是成壞事的時機,其關鍵乃在乎人類的抉擇。



 
二、辨明成事的法則

1、堅持美善的工作動機與毅力

《創世記》一至二章記載,神創造世界的每項工作,都是出於「神看著是好的」之動機,而且神所做的,最後是「事就這樣成了」。

例如,神創造世界的頭一日,神認為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第二日,神認為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神看著是好的。」

第三日,神認為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神看著是好的。」

第四日,神認為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晝夜,分別明暗。「神看著是好的。」

第五日,神認為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鳥飛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

第六日,神認為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於是神造出野獸,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一切昆蟲,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

最後,「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世記一31

從《創世記》所記載神創造世界的過程,可以知道神的慈愛是,以「為世界的美好」為創造的動機,堅持實現美好的動機,並將「一切所做的事都變得甚好」為努力的目標。領導者由此可以瞭解成事的第一個法則:學習神出於善意的創造動機,並且堅持達成目標的毅力。每個人的首要任務,是為世界創造美好的事務;每個人的工作動機,是為成就各樣美善的事務;每個人的工作責任,是完成自己應該做的美事。


2、採取面對問題的正確態度

《創世記》第二至三章記載神將人類安置在伊甸園,以及人類因犯罪而離開伊甸園的始末。從其中的記載,我們發現人類被趕出伊甸園的原因,不只因為亞當和夏娃娃犯罪,更是因為他們面對過錯時,採取了錯誤的態度。

造成人類離開伊甸園的的表面原因,是蛇引誘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世記三5)。但是造成蛇引誘亞當和夏娃犯罪的背後力量,是魔鬼的破壞。因為魔鬼可以扮作光明的天使(林後十一14),向人說話,迷惑人類。

魔鬼的破壞之所以會成功,乃因人類的貪慾,而順服魔鬼的引誘。「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創世記三6)。可見貪心是導致人類抉擇錯誤的首要原因。

神是慈愛的,永遠會給予人類悔改的機會。亞當和夏娃無法享受神的慈愛的原因有二:第一,亞當和夏娃逃避現實。「那人和他妻子聽見神的聲音,就藏在園裏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神的面。」(創世記三8);第二,亞當和夏娃都推諉責任。男人推卸責任給女人說:「祢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女人推卸責任給蛇說:「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逃避現實並推諉責任,導致人類喪失悔改的機會。

領導者由此可以獲得成事的第二個法則:採取面對問題的正確態度。亦即領導者面對問題的時候,事前不貪心,事後不逃避現實,而且犯錯不推諉責任。事前不貪心,可以專心集中目標;事後不逃避現實,可以分析失敗的原因;犯錯不推諉責任,則可以有悔改與成長的機會。(下期待續)






文章標籤:  #許恩得  #288期  #信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