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原住民專題座談會採錄

撰文/陳美玉/本社|聖靈月刊289期-2001.10|主題/真教會之原住民事工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引言


真教會近五萬信徒,一半由原住民族所組成,然而由於社會環境變遷,原鄉教會之原住民同靈移居都會區者遽增,面對日趨複雜的社會型態,產生了諸如家庭、理財、就學、就業、教育……等問題。因此舉辦此次座談會,希望藉由大家的討論,使教會同靈能從「文化、婚姻家庭、教育、總會原住民工作」四個角度來了解真教會的原住民問題,進而了解真神所創造的「人」的種族,雖有文化背景的差異,但在主裏,同歸於一,都為神所寶貴,都該享有同等的尊重與尊嚴。

座談會分成上下午兩場進行,上午由浦忠勝弟兄主持,其中負責報告「文化層面」的同靈因故未能到場,因此僅就其他三個層面作討論。下午則由陳金萬弟兄主持「原住民專欄」的籌備,與會同靈發言踴躍。相關討論將列入明年開設專欄的策劃重點參考;然而此次座談會因錄音設備操作問題,許多內容不及錄進,遺珠之處,將在未來的專欄中逐一呈現。

時間:2001年7月1日 上午10時-下午3時

地點:總會三樓會議室

參與同靈背景介紹:
1.潘誠人執事(文宣處處負責)
2.田輝煌傳道(本會神學院研究所研究生 一年級 布農族)
3.張建二傳道(駐牧南投小區大專聯契 泰雅族)
4.浦忠勝弟兄(原民會企劃處 鄒族 聖靈月刊小組義工)
5.陳美玉姊妹(國立關山工商老師 月美教會 阿美族)
6.田珍寶姊妹(南投縣久美國小教導主任 台中師院國教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研究生三年級 布農族)
7.陳金萬弟兄(《台灣教會公報》記者 平埔族 聖靈月刊小組義工)
8.王世光弟兄(山輔82-84期東勢班 北台中教會同靈)
9.羅百合姊妹(教牧處聖樂科辦事員 前任山輔執行秘書)
10.高真義弟兄(西台中教會同靈 阿美族)
11.田靈生弟兄(台南師院鄉土文化研究所 碩士班研究生一年級 布農族)
12.陸秀霞姊妹(聖靈月刊小組義工)
13.蔡允寧姊妹(聖靈月刊編輯)



 

主題一:原住民信徒「婚姻及家庭」層面之探討


感謝神!大家齊聚一堂,共同參與今天的座談會,因為今天要討論的部分很多,所以我們馬上進入議程,首先我們請負責「婚姻及家庭」層面的田傳道作一分享。



 

前言


我相信各位在座的伙伴們,在不同的崗位上,多少都曾涉獵到與原住民相關的議題,也曾在此議題上努力過。我僅以曾駐牧過西區教會範圍之原住民所面臨的家庭及婚姻問題做報告。總會對此議題也相當關切,所以在前幾年成立了真耶穌教會原住民委員會;遺憾的是,委員會的成立並沒有發揮其預期功效,只有做到分配工作,尚未實際有效運作。

為了彌補這項缺失,西區遂成立了關懷小組,將13位傳道所駐牧之教會及都會特區集結起來,共同關懷所有在外地工作之原住民同靈。但有些只在原鄉做到關懷工作,外出青年的關懷工作即因許多因素而難以落實。



 

婚姻層面探討


今天就婚姻及家庭層面在此作說明。我們知道聖經對婚姻相當重視,和現代年輕人對感情的輕忽態度不同。這些年輕人出外工作之後,少了家人的督導,容易放縱自我;往往在發現問題之後,事情都已無法收拾了。而造成年輕一代原住民婚姻困擾的原因之一,即是年輕人對教會婚姻介紹的方式並不很認同。其二是環境的差異,在環境單純的原鄉時,年輕人的表現會比較好,一旦出入至都會區,眼前的誘惑一多,信仰極易動搖。此情形在婚姻上特別明顯。



 

舉辦婚姻講習提高主內聯婚比例


西區教會努力的方向是舉辦婚姻講習及設立婚姻週,這些計畫在教區實施七、八年之後,年輕人願意在教會結婚的比例即提高了。而原住民信徒婚姻觀念,應該很少會受到當地民情風俗及文化習性的影響才對。極大多數原住民從接受信仰之後,即將以往的習性都撇開了,所以在原住民教會婚姻的推動工作應該不難做好。



 

經濟、族群意識影響家庭生活


影響家庭層面的因素很多,首先應屬經濟問題。大環境的影響下,主要以農業為經濟來源的必須轉換耕作物。但若天災不斷,收入有限,情勢所逼,許多農民投入都市的就業市場。其次是他們大部分所從事的工作屬於勞力方面,體力的消耗及病痛會影響到整個家庭生計及聚會情形,並衍生出許多的家庭問題。第三個主要因素是族群意識。在外出的原住民同靈中,以阿美族同靈較有向心力,他們有很強的族群意識。而族群意識和家庭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此外,家人之間情感的發展如果能夠聯繫得很好,家庭之間的感情就會較濃厚,也較團結,必能造就信仰。



 

【成員分享】


原住民應自我反省、作適度修正,改進我們的教育方向,如此,我們才有智慧去面對問題。過去原住民的長者以自己所認定的方式去教育下一代,殊不知真耶穌教會最高的指導者是神。若以神為中心指導下一代,不論是在山上、山下生活,我們都會很自在。若我們在信仰上根基不穩,就很難面對眼前的阻礙了。


田輝煌傳道

我認同高弟兄的觀點。原住民同靈在生活的能力與品質上需要提升,否則無法適應都會區及原鄉生活品質之間的差異。另外,家庭宗教教育若不紮實,這樣的問題也很難有所改善。我們除了應注意到現實生活的問題之外,若不回歸到聖經中之教訓,也難有進展。

有關原住民婚姻及家庭層面的看法,我想平地教會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這和大環境的互動有關。教會信徒除了在教會的生活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工作場合,所接觸的人也很廣,彼此間互動及相處時間也較信徒頻繁,因此,無論原住民或平地人的婚姻問題,都應考量到大社會變遷的因素。

族群問題及族群意識一定會存在,但這些差異及限制可以藉著聖經的教訓來彌補。真理上的造就是可以跨越族群之間的藩籬,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只有在真理上扎根,才能突破文化所帶來的障礙,進而使牧養的工作更紮實。

另外,原住民教會的無力感及盲點是長執負責人在教會熱心事奉,但對自己家庭的牧養工作則較欠缺。我認為家庭也應是一個牧養單位,而非只限於教會,若無這分認知,就會在教會及家庭形成一個大破口。但是,這些教會領導人在面對自己的家人時,就會產生無力感,對自己孩子的教養及互動也較欠缺,等孩子漸長,就會產生問題,甚至影響聖工職分。這個家庭破口若持續下去,就會造成很大的障礙。



 

主題二:原住民教育層面之探討




 

前言


我從本會信仰切入教育層面,探討宗教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



 

家庭宗教教育


家庭祭壇的建立很重要。信仰的根基,建立於健全的家庭宗教教育上。於主壇前蒙神祝福結婚、生子,全家人於奔跑天國之人生大事上相扶相持,以基督為一家之主,將人生遭遇之患難放在主前,同心合意迫切祈求。建立家庭祭壇,必蒙神祝福;諸多令人愁煩的事情皆能靠主平安度過,擁有活潑的盼望。



 

學校教育


原住民學生需要有心人給予最佳──最適合他、最少限制的教育學習環境。運用多元智慧理論,教師們為原住民學生開啟多扇窗子,幫助他看得更遠、有崇高的理想,送給他編織自己人生美夢的機會,教導他達成美夢最有效的方法,蘊育他承受挫折的勇氣與智慧。日後更須由教會教牧者協助輔導其職業與信仰間之衝突問題。

媒體曾感傷地報導台灣原住民不是在高空鷹架上工作,就是隨船遠洋或被迫於漆黑的屋子裏討生活,從事極其危險的工作,而造成原住民意外死亡率高的現象。為何會如此?我個人很欣賞紐澳對當地原住民的教育政策。為什麼那地的原住民可以活得那麼勇敢、有自信?這必定是經過了一番教育改革的。他們的原住民自覺運動相當好,強調放棄特權,但要求政府給他們特別的輔導,讓學生可以順利畢業,依個人志願,以實力考取國內高等學府,以實力獲得他人的尊重!

若能幫助原住民以實力在生活上站得穩,相信原住民必會活更有自信、更快樂。多年來政府推展原住民教育計畫,給予諸多優惠教育措施,培育許多人才,本會信徒受惠者不在少數。然而,為何於成為社會上之人才後,反而從教會事奉生活中隱遁了呢?如何將這群優秀的主內青年拉回來?若能加強守住青年的心、不受外界繁華生活所惑,甘於平凡,將所學貢獻於神國大業上,以傳福音為志業、拯救世人的靈魂為樂,我深信,接受數十年的學校教育,方為值得。



 

社會教育


原住民信徒活在社會中,亦有如各國少數民族遭遇的難題──於有限空間資源(政治、經濟、文化、語言、藝術等等)缺乏的環境中,必須承受多數族群享有大部分有利資源而造成資源分配不均的窘境。是故如何達到原住民信徒的自我實現?即是讓他深深了解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是主耶穌所重視的僕人。雖在世上,受限於外在諸多因素,難以掙脫束縛與卑下之感。然而在主裏,我們都是一家人,是如同主耶穌不看外貌、重視內心的聖潔、高尚之人。職是之故,我們要重視原住民信徒於社會上各方面之輔導,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是與世人迥異之天上國民。看重得救勝過一切!



 

【成員分享】


注重全人教育、講台訊息

我同意陳金萬弟兄在第一主題時所分享的話。漢原之間其實有著相同的問題,漢原之間並沒有多大的差異。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原住民問題有其特殊性。我認為從教育著手是最省力的,因為教育具有引導性,我們只須知道引導之方向就可以了。我們應注重全人教育,因為講台訊息中如果少了神的生命就無法貼近人心。傳達神愛的傳道們就該思考如何讓信仰落實在生活中、在生命中,我們如何在信徒的生活中詮釋信仰才是比較重要的議題。

高真義弟兄

傳道者當用心牧養信徒

在原住民的教會中,我們可以看到信徒對傳道的孺慕之情,信徒們很有愛心奉獻自己的心力、時間,傳道們若只是享受而沒有用心牧養信徒、沒有對信徒的需求付出關心,這會是原住民教會信仰成長很大的一個障礙。原住民的信仰很單純,當一切都回到原點時,他們仍會以樂觀的態度相信神所賜的盼望。

田珍寶姊妹

傳道的工作主要為傳揚得救之道,而非被教會內部林林總總的事務累住。是故全體信徒應儘速加快學習腳步,承接處理會內事務之責,殷勤餵養主的羊,得讓所有奉獻全身的傳道工人,毫無旁騖地起來!向四面八方觀看!縱橫走遍各地!

我曾親眼目睹原住民信徒們對像主耶穌一樣的牧者極其關愛之情,令人非常感動!為什麼有些原住民信徒會如此信賴傳道?那是因為他們在忠心愛主愛人的傳道工人身上看到了神的愛!親眼見到、親身感受到主耶穌同在的大權柄與基督所賜的大恩典啊!絕非毫無體會之人所下之論斷──原住民信徒對傳道有著高度「傳道神化」之說。

原住民內心單純、可愛,亦是主耶穌所愛之人。我們當努力追求認識神的愛,一切的答案,都在聖經裏頭,不在世上浩瀚的學問裏,更不在您我爭辯的個人感受裏。祂距離我們不遠,靠近祂、相信祂,單純信賴祂,我們必親見主面,與主耶穌同在,永不分離。

田輝煌傳道

今天聽了大家的分享後覺得原住民問題應加強以下四點:

首先:傳道們應多學、多聽、多做

教會內信徒的文化背景都不同,有些意見多,有些接受度高,而傳道們應對此有所認識,並針對教會的環境背景、現實狀況,提供生活上的輔導。不光是在台上透過真理的詮釋,台下也要用心為信徒們禱告。再者,透過弟兄姊妹互動的力量,共同造就信徒;結合各種資源,做到有效輔導,因為若輔導錯誤,就會造成教會很大的隱憂。

第二:傳道者在信徒真理造就上多加強

為什麼會有很多信徒會流失、迷惑,在生活中沒有站穩腳步?主要是在真理造就上出了問題。而真理造就最主要乃在加強輔導信徒遇到掙扎時,懂得選擇真理的方向;雖然一定會受苦,但他們能夠在軟弱的地方受到操練,最後走出自己信仰的道路。

第三:是加強領導者的訓練

信徒若在生活或信仰上出了問題,還有教會職務會、長執負責人、傳道人的關懷,若問題出在這一群領導者身上,就不知道該由誰去輔導了。這是我們教會需要改進之處,也是需要認真去面對的問題。我們必須加強對這群領導者的教牧協談與輔導,及其對真理的追求能力。

第四:是加強關懷的工作

以往在農業社會中,人們因為不易得到物資,所以大家都會在特定的日子分享收穫,感情也就非常親密。社會進步到知識經濟時代之後,忙碌即成為一個不提供關懷的藉口,結果彼此之間的關懷極其缺乏。當信徒到都市生活之後,發生任何事皆不告知教會,而教會若沒有健全的團契組織、關懷小組,諸事都不能在尚可防備之時,提供必要的輔導措施,而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了。



 

主題三、總會教牧處山輔事工介紹


我僅對教育事工方面做報告:教牧處目前所進行的工作,第一項為山地輔導(1984年至今歷18年),共分七個班次:大溪、東勢、埔里、成功、碧候、山里、新山。在每年的七、八月時舉辦,並尋找大專院校學生協助原住民學生之課業輔導。輔導內容計有學業、信仰、生活等範圍。

山輔工作在學期間的關懷比較無法落實。雖然有些老師會利用寒暑假時間至學生家中訪問,但仍有不足之處。《勤耕通訊》的發行主要是針對山輔目前之工作項目及聯繫山輔老師。這是一份由山輔老師們的團契所創的刊物,於每年三、六、九、十二月發行的季刊。第二項工作是學生中心的設立,為時已30年有餘。

目前成立有大溪、東勢、埔里、台東、花蓮等五所學生中心,提供在學期中原住民學生之住宿並輔導工作。另外,總會有設立郭腓利門獎學金,主要針對課業、清寒之補助獎勵。原住民關懷較落實的工作主要是針對青少年,在成人方面的輔導工作,層面較廣,須配合各教區的各項研習、講習會,協助輔導之工作。

感謝神,讓我們有機會同聚一堂,談一談信仰生活的各種問題;尤其我們原住民同靈,在面對整個大環境的改變、社會上種種潮流的影響、流徙生活的適應、信仰的生活質變、教育問題的待解、經濟生活的壓力、自然災變的打擊等,皆須我們做層層深入的探討,以求明瞭實情,讓教會傳道、長執、負責人,做一有效的關懷與幫助。感謝主耶穌的幫助,帶領本次座談會能順利完成,至少呈現了問題的原貌,以供牧養輔導的參考。






文章標籤:  #陳美玉/本社  #289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