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我從原鄉來

撰文/朽厚|聖靈月刊289期-2001.10|主題/真教會之原住民事工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原鄉是我生長的地方,伴我走過童年的歲月。我國中以前隸屬於石壁教會,1970年因為芙安颱風部落交通中斷,政府強制遷村,部分同靈遷到東河,並成立東河教會。而我們遷居到東江部落,與原屬於風美教會的同靈,合併成立東江教會,也成立了青年詩班。就這樣數次的遷徙,最後才來到現在的居所。



 
上教堂領配給

小時候,基督教深入原住民部落,神父、牧師、傳教士穿梭於部落中,將基督的愛傳佈到每一個家庭。從此,原住民的信仰有了重大的改變。從傳統的祖靈敬拜變成走進教堂的崇拜生活。又值美援協助,將發放配給的事務交給教會,因此上教堂禮拜與領麵粉、奶粉衣物,就成為原住民最期待的一件事了。而我們家自不會例外,父親說,我們家信兩種教,每逢星期日,兵分兩路上教堂、待禮拜結束領配給回來,我們家東西最多。事實上也溫飽了許多窮困的原住民同胞呢!然而信仰到底是何物?屬靈的生命在哪裏?為什麼都沒有體驗,人活著應該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如果信仰生活只是在上教堂禮拜與領配給中不斷重覆著,當有一天配給沒有了,究竟還有多少人仍會堅持他的信仰呢!我看到鄉下地區,許多曾經人氣鼎盛且建築富麗堂皇的教會,如今已是門可羅雀甚至已成廢墟,不禁令人唏噓!

感謝主,有一天(約1959年)總會派陳職傳道(今陳恆道長老)來到山上訪問信徒,因為受訪的信徒不在家,家父母及伯父母正好在家,便招呼他們。在聊天中陳長老將真教會的福音分享給我的家人,並誠懇邀請家人參加當晚的家庭聚會,於是心被恩感,家人在禱告中得到寶貴的聖靈,從來不曾有的體驗,一種說不出來的喜悅。



 
受洗後放棄領取配給

就這樣第二天就接受洗禮,成為神的兒女,真是奇妙啊!得救本乎恩,也因著信,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弗二8)。為了真正的信仰,可以放棄屬世的東西(領配給)。這樣的取捨,在那時的物質環境中,需要相當大的勇氣與抉擇。如同馬利亞選擇了那上好的福分(路十42),也像獄卒全家信主,因為信了神都很喜樂(徒十六34)。



 
離開原鄉進入都會

社會環境不斷改變,由農業社會轉型到工商社會。愈來愈多的原住民同靈子女到平地讀書,而父母也一齊到平地謀生。為子女就學及本身就業方便,是許多原住民同靈離開原鄉的主要因素。有些同靈常來往於平地與原鄉之間,距離較近者,常與母會保持聯繫;距離較遠者,如東部之同靈,一年大概只能回原鄉一、二次而已。然而感謝主,他們能彼此取得聯絡,建立家庭聚會、祈禱所,進而效法亞伯拉罕到處築壇敬拜神、成立教會。現今西台灣,從南到北已有不少的原住民教會。



 
左鄰右舍皆為傳統信仰

大約在十年前,我也遷居到平地,起初非常不習慣平地的生活。鄰居沒有一個是信主的,不像在原鄉,信徒大多住在一個部落或社區,且教會就在其間,早晚到會堂禱告或禮拜都非常方便,「聚會禱告」幾乎是共同的語言。現在左鄰右舍都不是信主的,他們保有一些傳統信仰與風俗習慣,例如中元普度,家家戶戶門前供桌大拜特拜,我們這一家是靜悄悄,儼然是特殊的一個家。平常有數個晚上去做禮拜全家都不在。住在附近的鄰居會說:「你們好忙哦!」我告訴他們我們是基督徒,久而久之,大家都習以為常了。

基本上,原鄉同靈來到平地常面臨的問題,不外乎信仰、工作與子女就學三個方面。



 
保守信仰為首要之務

離開原鄉到平地,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保守信仰,有沒有可以參加聚會的地方、祈禱所或是教會。更重要的是,會不會主動去尋找教會。有些同靈即使到了教會,因為得不到親切的問候,感覺到了平地教會非常冷漠,從此不敢再踏進來了。且因為本身有一些自卑及種族情結,如果此時缺乏關懷,便會漸漸地跟教會疏遠。我們不願意看到原鄉同靈一個個來到平地,而淹沒在都市的洪流裏,這是原鄉教會與平地教會應該重視的課題。



 
參與聖工為主所用

當初來到平地,也曾經面臨這樣的經驗,亦即歸屬感的問題,回到原鄉他們把你當成是客人,來到平地亦是如此。像無根的浮萍,我飄向何處?有一天,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想到聖經的一段話:「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或客旅,……是神家裏的人了。」(弗二19),而且我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一了」。(加三28),我告訴自己,我是神家裏的人,應參與聖工為主所用。



 
當思天上事重於世界

原鄉同靈出外謀職,大多從事勞力的工作,諸如卡車司機、助手、工廠作業員、建築工人等,只有少數從事公教。他們在社會的底層賺錢餬口,可以想見他們的辛苦。有些因為操勞過度而成疾,有些則工作時間過長而減少聚會,有些更因看重世界而不思天上的事。可曾記得主耶穌說的:「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十六26

真道傳入我們山上,我大約四歲左右,父母親信了主,脫去了舊人的衣裳,原住民常見的惡習已改,才能有心與餘力關注子女的教育。國中畢業唸師專,五年的師專生涯,台中總會是我最常去禮拜的地方,之後到師範大學進修,畢業回到家鄉的國中服務,全校只有我一個原住民籍教師。



 
全人宗教教育

從導師、組長、主任,進而考取校長,我心存感恩,若不是主的帶領,人怎能成就一些事呢?小小的大衛能夠擊倒巨人歌利亞。並不是靠那五顆光滑石子與手中的機弦,而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撒上十七45)。因此,我們應重視宗教教育。雖然目前聚會的場所只是祈禱所,各項資源不充足,可是家長全力支持宗教教育,系負責更是全力以赴,教員不夠,商請爸爸、媽媽下來當教員。從幼稚班、幼童班、少年班到初級班都有,可謂達到全人教育的目標。昔日摩西勸以色列民畢生要遵行誡命:「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六6-7)。我們不禁要問,我們做到了嗎?



 
成立詩班頌讚真神

天生的好嗓子是神賜予原住民最好的恩賜,不論是兒童詩班、青年詩班或者是老人詩班,在原住民教會是很普遍的。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地讚美主,是一件美好的聖工(弗五19)、也是善用了主所給的恩賜。而青年詩班大約成立於七年前,剛開始與南庄、東江教會的青年聯合成立南庄青年詩班,藉著詩班彼此成長,建立屬靈情誼。也常到鄰近的教會協助佈道會獻詩工作,常常東奔西跑,忙碌又充實,大家樂在其中。由於兩地相隔25公里左右,練習時兩地奔波,而且孩子也跟著跑,非常辛苦,經過商量,兩間教會各自分別成立詩班,分開之時,大家依依不捨,有些班員難過得掉淚呢!



 
感念神恩、讚美神

屈指一算,信主已42年多了,若不是主的揀選,不知今天身在何處?行將半百之年,蒙主保守,但也覺得虧欠主太多,綜觀今日之世局,民攻打民,各地有打仗的聲音,不就是主再臨的日子近了嗎(太二十四3)?而我深信,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祂不是耽延,乃是寬容我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在夜深人靜的時刻,常常思想神的恩典,慈愛的天父,是當受讚美的。



 
簡介

一. 學歷

1.台中師專年畢業(1975)
2.國立台灣師大年畢業(1988)
3.台灣師大教研所四十學分班結業(1998)

二.經歷

1.國小教師十年
2.國中教師、組長、主任十三年
3.1999年國中校長甄試及格

三.教會經歷

1.西區青聯會副主委
2.東江教會系負責、教務股負責
3.現任頭份祈禱所教務股負責






文章標籤:  #朽厚  #289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