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社會


&

搜尋&分類

陽光花園的故事

撰文/雲霞|聖靈月刊378期-2009.03|主題/在天與在地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雲上的太陽總不改變


去年冬天,一場哀痛的告別式,筆者感慨萬千,想著她漫漫長夜的痛苦煎熬,想著事後才發現的遺書及交代的帳目,想著她竭盡所能的「完美結束」,想著她慷慨付出的愛,然而,為什麼憂鬱的她無法體會人間有愛?為什麼她不呼救?為什麼我們經歷一場失敗的靈戰?「雲上的太陽」那首詩歌的旋律逐漸在內心迴響:

「無論是住在美麗的高山
或是躺臥在陰暗的幽谷
當你抬起頭,你將會發現
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雲上太陽,它總不改變
雖然小雨灑在臉上
雲上太陽,它總不改變
哈,它不改變
感謝主,它總不改變」

雲上的太陽總不改變;但是,為什麼她無力抬頭仰望呢?為什麼她忘了雲上的太陽總不改變?我們當如何預防悲劇的重演呢?

電影「美麗境界」取材自真實故事,描述一位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教授,終生與疾病共處的歷程,而在愛妻的支持和眾人的協助下,他可以過著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並且獲得諾貝爾獎;反思我們,主耶穌給我們「彼此相愛」的命令,而我們愛這些苦纏於精神官能症的病患嗎?我們是否有愛的智慧呢?

思想起總會的長老和傳道提過,請文宣工人關懷憂鬱症及其他精神官能症的病患,筆者為自己的忙碌和疏忽深感虧欠;主若願意,這是付出實際關懷的時候,這是筆者策劃一個關懷專欄的時候了!



 

極富創意的有機陽光


讚美主耶穌,「有機陽光」是關懷專欄的主要執筆者之一,這位諮商工作者寫了幾個故事。「陽光」這靈感賦予了新專欄應當展現的生命之光。

接著,感謝幾位同工提供專欄多方的觸角。有位弟兄考慮憂鬱症和躁鬱症的人需要平安和盼望,需要大自然的陽光和花園,提出「陽光花園」作為這關懷專欄的名稱。

「陽光花園」專欄提供化名的個案故事,讓我們從多種角度理解精神官能症者面臨的軟弱;「陽光花園」也鼓勵在痛苦中的當事人與家屬用書面提出問題,專欄小組將儘快在專欄中回覆。註

「陽光花園」很感謝精神科醫師鍾國軒和黃信得兩位弟兄提供醫療的觀點,呼籲不要諱疾忌醫,鼓勵患者和家屬求援。教會裡的牧者和輔導教師當了解,一個人罹患憂鬱症時,當身心所受的痛苦煎熬已經無法承受,才會動了輕生的念頭。

他們需要的其實只是陪伴,而不是一味的教導,在必要時家屬當強制病患接受諮商和醫療。醫療與藥物能治療精神官能症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而憂鬱症和躁鬱症的黃金關鍵治療期是在發病後九十天。若病患提早中斷治療,復發比率高達35%左右,比起沒有提早中斷的復發率相差約七倍。

「陽光花園」也是一個禱告花園,我們相信祈禱給予的安慰和能力,軟弱者的靈性救援是靠我們救主耶穌的憐憫,靠基督所應許的聖靈。親友及會眾同心為病患祈禱,祈求醫療對患者有實質的幫助,祈求神的話語打動病患的心。

專欄將落實愛的關懷,呼籲眾人理解病患的需要,接納病患的各種情況,憐恤軟弱無力的病患,並幫助患者重回日常的生活。願眾人進入神預備的「陽光花園」,在花園裡,雖然也有烏雲和暴風雨,但是雲上的陽光依然溫暖燦爛;當雨過天青時,陽光即將穿透雲層,照亮整座花園,也溫暖了在花園裡的人。



 

圓一個未完成的夢


凝望著陸瑩華這本未完成的書《向生命說謝謝》,封面上的瑩華在陽光下、盛開的向日葵花園裡,她那燦爛的笑容,猶如陽光般的溫暖。

瑩華向來是一位認真的輔導教師,很多年前,瑩華曾和筆者討論合作撰寫一個專欄;如今,筆者鄭重以「陽光花園」這專欄來向瑩華告別,是為了追思瑩華走了一條人跡較少的生命旅途,也是為了圓一個瑩華未完成的夢。

瑩華在癌症轉移復發後,放棄化療和放射治療,但她努力的尋求自然療法,她相信祈禱是強力的能量治療,她選擇有尊嚴且安寧緩和的離世,主耶穌已經成全了她。

瑩華的腫瘤爆破後,傷口有魚腥味,有段短短的時期,瑩華有些人際關係的障礙,她不想見人,失去了食慾,兩週內暴瘦好幾公斤,整天只窩在床上,她警覺自己陷入了憂鬱;

但她依然感謝天父,因為她沒有睡眠障礙,比台灣兩百萬的睡眠障礙者幸運多了。瑩華願意扮成小丑來歡唱跳舞,她也寫下了對生命的諸多感謝,後來她並沒有墜入憂鬱症的黑暗深淵。

哈利路亞,願我們從瑩華的生命故事而領悟,「凡事謝恩」是預防或治療憂鬱症的良藥,「凡事謝恩」是內心喜樂的源頭,「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6-18)。



 

勿把精神疾病患者標籤化


美國史丹福大學營養學的齊國力教授講過,因為糊塗、對保健一無所知,世界上有許多人處在不健康、次健康的狀態。聯合國衛生組織曾發表宣言,這個宣言有三個里程碑,第一是「平衡飲食」,第二是「有氧運動」,第三是「心理狀態」。

衛生組織也提出一個口號:「千萬不要死於無知」;很不幸許多人卻死於無知,不知道保健包含了營養平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健康的心靈。

《箴言》十八章14節說:「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過度的悲憤、憂傷和沮喪會導致生命的枯竭。齊國力教授提到一個有名的實驗,拿鼻管擱在鼻子上讓受試者喘氣,然後再拿鼻管放在雪地裡十分鐘。

如果冰雪不改變顏色,說明那人心平氣和;如果冰雪變白了,說明他很內疚;如果冰雪變紫了,說明他很憤慨。把那紫色的冰雪抽出1-2毫升給小老鼠打上,兩分鐘後小老鼠死了。

這個實驗證明了心理壓力、鬱悶和憂憤很容易導致惡疾,這是很嚴重的問題,也證實了《箴言》十七章22節所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因為社會大眾對精神科的疾病理解不夠,對精神疾病有很多錯誤的觀念,甚至把「精神科」的病患標籤化,塑造成終其一生都是行為怪異的模樣。

有一位患者出院,準備回歸正常生活,當她思考是否申請永久身心障礙手冊時,寫出她面臨社會的誤解壓力那種的無奈:「如果我能恢復得很好,為何我不能當個正常人就好?我真希望我不用忍受別人異樣有色的眼光,當別人問起原因,也不用閃爍、支吾其詞、含糊帶過……你能懂我嗎?」如果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有足夠的資訊,則疑慮和恐懼就會降到最低點。

絕大多數的基督徒對於精神醫療也有誤解,使關懷的工作很難落實。信徒把憂鬱症與精神錯亂作不適當的連結,對於自己或家人的憂鬱症絕口不提,很難關懷與陪談。

我們常聽的代禱項目中,聽過多少為憂鬱症代禱?當信徒嚴重失眠,甚至想自殺而住院,卻拒絕教會的探訪,也不願宣布代禱。筆者盼望藉著「陽光花園」新專欄,醫療部分可以在信仰中定位,可以找到公認能接受的尺度,讓「吃藥就是沒有信心」的觀念成為歷史。

人祈求神蹟來醫治是神願意彰顯特別的榮耀,是可遇不可求的案例,因為神憑著祂的權柄所定的旨意,不是我們可以知道的。



 

歡迎來到陽光花園


世界衛生組織公告:憂鬱症、癌症和愛滋病(AIDS)是全球的三大死亡原因。

依據台灣健保局1997-2004年的二十萬人就醫資料,學者進行一項針對憂鬱症的研究而發現,十八歲以上的人,憂鬱症的發生率從千分之二點八急速攀升到千分之八,而2004這一年就增加了七、八萬的憂鬱症患者,短短六年間,台灣的憂鬱症發生率成長了將近三倍。

這個現象值得所有的基督徒反思我們的福音關懷。

此外,台灣的憂鬱症治療提早中斷的比例相當高,依據臨床資料分析,儘管憂鬱症病友前往就診的比例增加,不過,憂鬱症治療的提早中斷比例卻很高,並且以女性、年輕人居多,約一百九十萬病友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只就診過一次,而中斷治療者以女性和年輕人居多。

因此,醫師提醒罹患憂鬱症者,勇於就醫治療,最重要的是按時回診、用藥,遵從醫師指示才能有效的緩解症狀,千萬不要因病況暫時緩解,就自認康復而擅自停藥;病友應確實回診,遵循必要的療程,避免病症復發或迅速惡化。作為基督徒的我們也當呼籲眾人不要諱疾忌醫。

精神科的病患能面對疾病很不容易,願意信任醫療團隊很不容易,有按時服藥的勇氣也很不容易,因為多數的精神科藥物需要幾星期,甚至一個月以上,才能逐漸顯現治療的效果,有些藥物因個人體質反應而出現副作用,甚至影響生活作息。

就信仰的層面來說,病患信靠「我們在天上的父」更是不容易,因為人不能強求特效痊癒的神蹟;病人每天奮力掙扎過日常生活,還不失落對主耶穌的信靠是極不容易的。

就像突如其來的感冒或癌症,病人無從選擇患病與否,但在神的恩慈和教會的關懷與禱告中,病人與醫療團隊密切配合、重建正向的心理、搭配復健治療,必然漸漸走出疾病的陰霾,重見雲上的太陽。

倘若您的身邊有深受精神疾病所苦的朋友,請耐心地理解和包容,也請進入神所預備的「陽光花園」裡,認識他們的疾病所可能產生的症狀,體諒他們服藥所帶來的副作用,也支持他們復健的艱辛歷程。

理解、關懷、安靜代禱之外,願我們都能以平常心接納他們,無論他們是否走過死蔭幽谷,我們祈求主賞賜我們智慧,也賞賜加倍的愛心,幫助他們體認在基督裡,永遠有扶助的手和倚靠的肩膀。



註:關於精神醫療、心理諮商與靈性造就,歡迎讀者提出問題或建議,來信請寄台中市松竹路二段180號文宣處陽光花園專欄收,或請email給策劃編輯(echo.sunlight@gmail.com),專欄小組的同工將儘快在專欄中回覆,不願公開內容的讀者請特別註明。

鍾國軒醫師也歡迎讀者閱覽他的部落格http://blog.yam.com/ch2006ung,讀者可直接請教鍾弟兄,他很樂意回覆,提供相關協助。






文章標籤:  #雲霞  #378期  #信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