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善惡樹@巴別塔&魔法

撰文/Kevin |聖靈月刊295期-2002.04|主題/當哈利波特遇上哈利路亞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人類的慾望與處境有關


人類的許多原始慾望都與我們身為人的處境有所關聯,吃了善惡果的亞當和夏娃,得到了原初所想望的優勢──眼睛明亮、能分辨善惡,然而對人性的改變和狀態、處境的質變也隨之而生。人開始循入掙扎、羞恥、無法信任他人,並受肉體限制的無力狀態;宛如離家的孩子凡事得靠自己了,自己要懂得努力爭取、辛勞地工作,也因為靈命的死亡而落入了沒有氣息、沒有指望的無能狀態中。

遠古時代的人,透過諸般不同的方式來讓自己重新有力量起來。從人類學或部族歷史的源流來看,人們透過群居、團結的方式來克服外界大自然界各物種鬥爭的威脅,也透過群居等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來面對孤獨的恐懼;另一個普遍而明顯的方式則是巫術、祭祀儀式等各型各色的傳統禁忌或信仰,為了克服對未來和自然界的未知、恐懼以及無能,人們需要儀式來消減這些害怕,透過強迫性的集體參與讓自己能站起來、不再受恐懼和無能的支配。



 

「全能感幻想」為人類慾望中真實的一環


近期的精神分析取向等心理治療觀點,從深度觀察母親和嬰兒的互動中體會了一些關乎於人性中「全能感幻想」的原始慾望。當新生兒剛出生的幾個月,他是完完全全地處在一個無能且完全必須依賴母親或照顧者的狀態,哭和吸吮的本能讓照顧者能及時給小嬰兒奶吃,回應他的需要和渴望;漸漸地,媽媽成為小嬰孩自我的延伸,他會想像自己就像是媽媽的乳房,自己好像能夠滿足自己,自己能夠很有能力、擁有一種全能感;但是事實上,有時候當他嚎啕大哭,媽媽又無法及時回應,無可避免地讓小嬰孩掉入挫折、無法滿足的狀態中。一個健康而逐漸成熟的嬰孩會漸漸地從挫折和滿足的互動中,體認到媽媽和自己的不同,體認到自己的不足,在一到兩歲的時候漸漸放棄所謂的全能感幻想;有些早年經驗較為失調的個體,若無法成熟地放棄嬰孩式的全能感幻想,就會以誇大、狂妄或膨脹的態度來面對許多事情,例如飆車的青少年想像自己能擁有時速200的快感又同時很安全,毒癮者在失控的狀態下也想像且相信自己能全然控制自己。

這種誇大、幻想、期望自己能超越限制,如亞當、夏娃期望自己能像神一樣,甚至更超越神等慾望,或許正是人的集體想望中極為真實的一環。天使也因為這種自我膨脹的驕傲而失足為魔鬼;而這種「你可以成為神」的思維也正是亙古以來令人相當著迷的思維,如佛教的成佛觀念、近來新紀元思潮中的靈修成長等,均是此種嬰兒式「全能感幻想」的延伸。



 

「無能」的困境VS.追尋全能


在觀賞哈利波特時,讀者或許都能沉浸在那一種快感中:能飛、能變出新東西、魔棒一點就滿桌餐點、能看見未來、能隱藏自己來去自如,這許多許多的能,正是我們這些不能的人所嚮往的事。對一個比大人更無自主能力的孩子來說,一個魔法學校或是咒語更是令人著迷,因為那是通往「有能力」的一個橋樑,我們可以沉浸在全能感的想像中,創造一種滿足感和快感,奇幻故事、魔法真的讓人在幻想世界中找到了如伊甸園般的美麗境界。但是,這個美麗境界的背後其實卻是源自於人類無能、企圖靠自己創造、或是尋求巫術等奇幻魔力的絕境。

貫穿許多的社會現況可以發現,人類真的是認真且努力地讓自己愈來愈有能力,像是遠古時代的人們為了通天,努力地建造巴別塔,以彰顯自己的能力。以生物科技的發展來看,我們能夠想像將來小學生帶著一部「生物製造機」上學,練習創造新的物種嗎?種種科技的登峰造極,使得人類愈來愈有信心和能力,就像建造巴別塔一磚堆上一磚,每個科技人都想再往上進一步,到底什麼時候會到頂呢?

魔法與奇幻是內在心理創造全能感的趨向,外在追逐全能的想望,則一步步靠著各樣科技的發展來實踐。人類的愈來愈美麗和想要逃離絕境的原始慾望是如此的強烈,在魔法的奇幻之旅裏,誰是麻瓜(不懂魔法的人)誰就是落伍了;你假如不想超越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你可能就會跟不上;然而,跟上了、是要跟著去哪裏呢?



 

尋得一條重回伊甸的道路


普世的哈利波特旋風,令人不禁想好好地沉思,你與我的生命真實處境,耶穌是人類的生命樹,給人一條重回伊甸的道路,雖然窄、但卻是唯一實在的道路。佛陀、哈利波特、桃莉小羊或是術士等,也宣告人們可以試著依靠自修、魔法、科技或是邪術來自行創造美麗境界。在這股旋風背後,我們應該更深地看見自己的絕境,認清人類集體的慾望,在全能感幻想蔓延的世代中,仍然堅守、委身於基督,謙卑而安然地尋得此一明確的道路、真理與生命。






文章標籤:  #Kevin   #295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