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寫


&

搜尋&分類

​當自覺使命成了疲於奔命

撰文/孺子|聖靈月刊298期-2002.07|主題/疲倦三部曲---------忙盲茫之從新得力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基督徒相信:每個人都是神的工作,身為基督門徒也都有神所賦予的神聖使命和美意(彼前二9)。這樣的理念深植於很多基督信徒心中,因此,許多熱心同靈在教會事工缺人或必須有人擔綱某項事工的前提下,常會義無反顧、毫不自覺地接下多項事工,甚至承接並不符合自己能力、專長及時間體力允許的事工。雖然,有人憑著信心祈求恩賜,並且不斷學習成長、克服困難,最終因此順利完成原本超乎其能力的工作;可是也有部分同靈因個人能力或其他諸多因素無法負荷,使得「自覺使命」成了「疲於奔命」,自己疲憊不堪不說,教會聖工也受影響,至終視聖工為畏途。

因此,對信徒來說,如何在自覺使命之餘,同時認清自己的恩賜、能力與極限,必要時懂得說不,都是需要學習的功課。對教會而言,如何提早挖掘人才、培訓人才?如何讓每一個信徒有機會在聖工上恩賜發揮、造就教會?如何避免有人閒得沒事做,卻又有人疲於奔命、過度勞累,以致影響聖工品質與教會發展?如何避免不適當的事工安排?如何讓教會聖工和眾人都得到造就及助益,同時又能夠讓服事的同靈說:「我在這裏真好!」這些都是值得安排事工服事的教會組織及主事者一起來面對思考的課題。
 
各按各職、發揮恩賜

從聖經觀之,使徒保羅是個很有「使命感」的使徒,所以在使徒行傳及保羅書信的字裏行間,我們都可強烈感受到他對神的揀選所付出的忘我奉獻,以及效法耶穌基督的精神。(林前十一1

雖然,保羅從神那裏領受很大的恩賜,從屬世角度言,他也曾受教於大學者迦瑪列的門下,學問、才華及能力皆屬一流;若應用在教會事工上,應可一柱擎天,日理萬機,以一抵百。可是從使徒書信中,我們發現保羅並沒有這麼做;相對的他非常了解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一個在未得之地宣揚基督福音的使徒(羅十五20)。所以他不但將自己的定位緊密地與神對他的呼召扣緊,而且身體力行,終於為主、也為自己打了場美好的仗(提後四7)。試想保羅若不以傳福音為主要職志,而只想多元化地扮演類似使徒彼得監督的角色或腓利執事等管理眾人飯食的角色,那麼很可能福音無法那麼快就遍佈西亞及歐洲。所以保羅常在書信中提醒教會同靈:若要建立好「屬靈的身體」,並叫身體漸漸增長,那麼就必須同靈連於元首基督,百節各按各職,發揮各體的功用,並且不忘彼此相助,才能一方面建立基督的身體,一方面又可在愛中建立自己(弗四11-16)。

這種論調與呼籲,實際上,也是當時在耶路撒冷忙著傳揚福音的使徒們所推動的。當門徒日漸增多、教會日常工作日漸增加時,十二使徒了解他們當以祈禱、傳揚神的道為重,而不應被管理飯食等日常瑣事所困;故又選出七個適合勝任的人來管理教會裏的行政膳食之事,結果這樣事工的組合,不但使得使徒們能夠專心一意地去傳福音、救靈魂,同時更促使神的道日漸興旺,門徒數目加增甚多(徒六1)。因此,每個蒙召的神的兒女,若要在教會服事的聖工上有好的果效,實當認清自己的恩賜及能力,在事工上全力以赴,各人在神的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應盡的職責,讓神道廣傳、神家日漸興旺,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人才培育、凝聚共識

從合理的角度而言,大家同心合意,各盡己能,建立基督的身體,是理想的狀態。然而,由於近代世風日熾,不少信徒汲汲於世事、忽略信仰,許多人因為生活忙碌、追求自己的理想及更好的生活,而忽略了在事工上當盡的本分、應有的服事,故各地教會常有事工缺口的產生。此時,常見的現象有二,不是勉強比較熱心的同靈「一人身兼多職」,便是「趕鴨子上架」,找尚未受訓、經驗不足或是不太適合的人頂代。固然,身為負責人有難為之隱,然而,上述情形若處理不當,有時會讓年輕不懂事或是「不敢言不」的同靈,承受相當的身心壓力;雖然可應付聖工於一時,可是一旦瀕於負荷的臨界點,有時反而會視去教會為畏途。此外,承接遠超過自己時間、體力及能力無法勝任的聖工,有時還會打擊服事者的熱誠與信心,更會影響事工的品質。這就好像交響樂團一樣,只有指揮強不行,只有樂團或是部分樂手強也不行,必須大家水平一致,凝聚共識與默契,才可能奏出完美的快樂頌。

為此,教會事工的領導者,不但要提早發掘人才、培育人才,更要深思熟慮選擇適合人、事的安排,事工人才方可源源不絕,不致青黃不接、因人廢事。

譬如,摩西在聖工最顛峰時,便積極培養年輕的接棒人,日後約書亞和迦勒,一個在朝、一個在野,各按恩賜,分別成為摩西的接班人。摩西在聖工上可以交棒,了卻心願,而以色列人入迦南地的重責大任,又有人承擔,於個人、民族、國家均是很好的傳承(書一1-9)。此外,使徒保羅栽培帶領提摩太也是如此,依照提摩太的家世背景、宗教教育、年齡,不斷鼓勵他、磨練他;當保羅日後殉道後,便可接續肩負起傳道牧養的工作。這樣的事工人才培訓計畫,絕對與「一個蘿蔔、一個坑」、「臨時抓公差」或是「揠苗助長」式的人才安排效果大相逕庭,如此,方可避免服事品質的驟起驟落,影響教會長遠的發展。
 
自覺使命、預備自己

就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說,教會猶如屬靈的企業團體,必須要先了解自身的使命,即「存在價值與目的」,才能界定自己的事業範圍、目標市場、核心產品與服務,發揮基督身體的效能。同樣的道理,這樣的觀念亦適用於每個基督精兵。

從聖經觀之,教會是個組織,是基督的身體,每個信徒在這個大家庭裏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肢體(角色),各人各司其職、各盡本分(林前十二12-17)。這屬靈大家庭的成員必須時常思考自己在事工上的使命與責任,才能「人盡其才」,蒙主喜悅,並使其他肢體一同快樂;雖然有時因某個器官故障失靈,其他器官可勉強代理、越俎代刨,但這畢竟不是常態,且通常效果亦不佳。這好比每四年舉辦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2002年此屆之所以被喻為「強隊墓場」,部分原因即由於「主將受傷」所致,譬如:法國隊的席丹,因傷無法在預賽前兩場出賽;雖然其中鋒位置仍有其他隊員可以代理上場,可是畢竟專長與團隊默契相形失色,故影響整隊應有的表現,導致法國於第一回合即告出局。

因此,每個信徒應時常思考:自己的恩賜是什麼?當如何讓自己嵌入教會的事奉體制內服事神、服事人?以及如何樂在事奉?與神與人都搭配愉快。當然肢體不可能永遠完美,有時也會軟弱,此時其他肢體就要有「同甘共苦」的精神,彼此相顧、互相幫補,將負面的效果降至最低。
 
自知之明與天生我才必有用

誠然,在屬靈的大家庭裏,每一個人都有當盡的使命與神所託付的責任;然而,在教會事奉中,同靈要活出神在我們身上的安排、活出自己的存在價值與目的,有兩件事情仍然是必須注意的。

一、了解自己的恩賜及專長

從聖經中,我們發現亞倫、米利暗、摩西的事工搭配,大體上是和諧的,而且是依專長、恩賜分工的,並非是按長幼順序或年資分配執掌的;因此,以色列人的歷史大事──出埃及,透過神的差遣與安排,在摩西的領導,亞倫、米利暗及各支派領袖的分工合作之下,最後才能在交棒給約書亞後,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地。可見,人盡其職的重要性。

又如,主耶穌要進耶路撒冷時所重用的那匹小驢駒,不論是驢駒本身或是牠的主人,都因懂得認清自己的使命、角色和恩賜,適時為主所用,方能在歷史中留下佳話。可見任何事工不分大小,必須要像球隊一樣,才可能踢出鋼鐵般的陣勢;若凡事出於湊合或人情傳統,雖然表象依舊,可是將味道全失,缺乏綜效。

總之,教會很多事工,善盡角色,貢獻自己最專長的恩賜,每個人都可以像「老虎伍茲」一樣,打出自己漂亮的球局。重要的是要認清、發現、栽培、琢磨自己,按主的旨意活出自己。

二、將自己看的合乎中道(羅十二3

很多人會因為一句「能者多勞」或「主是第一,別人第二,自己第三」,而忘了評估自己的角色、時間、能力與專長,忘記評估自己是否足以承接別人所授與或搪塞的工作;避免最終搞得兩敗俱傷,效果不好,讓教會和自己都受傷害、不愉快,保羅勉勵信徒的「將自己看的合乎中道」,可為事工的圭臬。

從事奉的角度而言,上述應有兩層涵意。一是盡本分的觀念。語云:天生我才必有用。更何況每個神所揀選的兒女?不論是大到「震鑠古今」請主差遣的以賽亞先知;「雖千萬人,吾往矣」力戰歌利亞的大衛;或是「直言不諱」的亞蘭國小使女;以及「甘為主用」、扮演不起眼角色的小驢駒等,他們都有一共通特點,就是不強求表現。但知道在神憐憫和幫助下,願意盡自己的本分與恩賜,為神做些事情,雖然看似事有大小,但最後均成美事。

二是不卑不亢的觀念。即事工不分卑賤大小,只要能把事工做好,就是對主最好回報。外在環境的風雨,並非重要考量;所以保羅要說:誰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呢(羅八35)?保羅當年勉勵腓立比教會信徒「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3)。可說是現今投入聖工服事者應服膺的金玉良言,因為內涵「分工合作」的心態,正是諸事成功的先決條件。

然而,在自覺使命與盡本分、盡力做工之餘,同靈們也當有自知之明──在接受任何聖工託付之前,除了衡量自己的恩賜及專長外,同時也應當負責任的評估自己的時間、體力和能力的極限為何?在接聖工和做聖工的同時,應當懂得量力而為,不要強接聖工,或有貪功、邀功的心態,也不要有迴避聖工的消極心態;如此才可把服事成為美事,才可在學習並貢獻自己的專長時,同時兼顧聖工的品質和自己身心所能承受的負荷,讓自己發揮所長服事教會,造就自己同時也對教會的事工產生最大幫助。

總之,在事工上了解自己的恩賜,在教會組織裏認清自己的定位,發揮神在我們身上所賦予的價值與目的,與人為善,搭配合作,榮耀主名,應是主要我們在教會事工上扮演的角色。






文章標籤:  #孺子  #298期  #主題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