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特區


&

搜尋&分類

​滴下脂油的路徑──溫哥華教會簡史

撰文/Phiona|聖靈月刊300期-2002.09|主題/以馬內利加油站--談禱告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詩六十五11

在海外,對於一個基督徒而言,教會就是另一個家。走進會堂聽到一聲熟悉的「哈利路亞」的問候,倍感親切,一掃異鄉的孤寂感。真耶穌教會這所座落在溫哥華東區的教堂,外表看來不是那富麗堂皇型的建築物,但見它綠草如茵、奼紫嫣紅,和這個寧靜的社區,顯然搭配得宜。一走入會堂,你一定會被那矗立在講台前高聳的尖頂所震撼,因為它是一拱狀造型,看起來就像一雙祈禱的手,使得內部很有聖殿的莊嚴肅穆之感;天氣好時,從天窗灑下來的陽光,就將整個會堂照得十分明亮。

其實我們搬來這兒的時間並不太久,1993年年底才從其他教會購得,據說剛買時陳舊不堪,草地枯黃,連一棵樹也沒有,和現在欣欣向榮的景象大相逕庭,而今會堂側邊的小庭院還種了一株葡萄樹,坐在椅子上可以一邊乘涼一邊吃葡萄呢!

為了進一步了解溫哥華教會的歷史,我特地拜訪當時參與建堂聖工甚多的曾西門(Simon Chan)弟兄,回首來時路,原來滿有主奇妙且豐盛的恩典。
急找會堂敬拜神

曾弟兄早在1975年即自馬來西亞移民來加拿大,雖然他自小就與母親一同信主,但始終不熱心聚會,來溫哥華多年即被太太多方鼓勵,他仍拒絕親近教會,直到1992年一個星期天早上,他睡醒突然無來由地心中憂悶甚至哭泣,他感覺應該是回到教會的時候了。於是太太很興奮地拿出她的日記本,那兒記載著朱伯暉弟兄家的電話,原來幾年前曾弟兄的弟婦曾告知他太太,朱伯暉是真耶穌教會的信徒,並將他家的電話號碼給她。當時溫哥華的信徒正是到朱弟兄家的地下室聚會。這時曾弟兄才像浪子回頭般地回到主身邊。

去聚會不久,曾弟兄便被攬入建堂委員會,因為移民溫哥華的人數年年加增,大家漸感需要一間會堂來聚會,最初曾先後在張西拉執事和楊鏡清弟兄家聚會,朱弟兄家則是第三個家庭聚會的場所,現在連朱弟兄家也嫌擁擠了。而曾弟兄當時在溫哥華市政府上班(註1),從事市區規劃的工作,他的專長正好可以助教會一臂之力。然而他意識到諸多問題的存在:首先財力不足,尚無力購買會堂;雖然大家曾試著租會堂,但其他教派一聽到「真耶穌教會」的名字或看到我們的教義時就很反感;此外房地產正開始上漲,而信徒數逐漸增多的情況下,使得事情變得很緊急又棘手。
免費借用沒負擔

於是曾弟兄先幫教會在報紙上登廣告,幾個星期後,終於有人打電話給他。那位先生名叫Jobson,奇怪的是還沒談正事之前,他先問曾弟兄:「你是怎麼受洗的?」曾弟兄說:「奉主耶穌聖名受洗」,然後Jobson先生才繼續談話。原來他屬於五旬節教派,其受洗方式不像許多教派是奉父子耶穌聖名。當他發現我們的受洗方式與他們雷同時,就樂於幫助我們。況且他們聚會時間是星期日,而我們是星期六,並不衝突。

有趣的是,早在二年前,曾弟兄就曾造訪過這所位於Burnaby Capitol Hill 的教堂──Maranatha Tabernacle,因為他有一個朋友在那附近買了一間房子,朋友為了父母親因其房間正好面對著教堂,心裏不悅乙事,還請教過曾弟兄應如何處理。一天他和太太及其姪兒一起去看朋友的房子,姪兒臨時肚子痛,因為新房子尚未蓋好,沒有廁所,他便叫姪兒到教會上廁所,未料聚會結束了姪兒還沒出來,被鎖在教堂裏面,那時為了等姪兒,曾弟兄和太太還很仔細地巡視教堂,正因這段趣事,使他對這間教會印象特別深刻。

然而Jobson先生行事十分謹慎,他說將與牧師討論後才能答覆我們,並問及曾弟兄上班的地方。果然,一天Jobson先生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到曾弟兄的辦公室拜訪他,甚至於一星期六親臨朱弟兄家地下室參觀我們聚會的情形,目睹我們在擁擠不堪的環境下敬拜神的熱忱。最後他告訴曾弟兄經教會內部討論後,他們同意我們使用他們的會堂,且不須付錢(註2),大家聽到這好消息都喜出望外,原想要租會堂,萬萬沒料到竟有人願意白白借我們使用,而且他們還特別將會堂清理得很乾淨來歡迎我們。
美好安排租場地

一次,我們準備舉開靈恩佈道會,但Maranatha Tabernacle教會不克借會堂給我們使用。這時教會負責人請曾弟兄幫忙尋找聚會場地,正巧他留意到位在Maranatha Tabernacle教會旁邊的社區活動中心(Capitol Hill Community Hall)有招牌告示歡迎租用,曾弟兄回家後便打電話給告示牌上的聯絡人,是一個退休的白人,因為他以前曾服務於本拿比(Burnaby)市政府,所以與曾弟兄相談甚歡,很快就同意我們租用,甚至還讓我們使用鋼琴和廚房。後來細想,這個臨時的聚會場所正好符合我們的需要,因為從Maranatha Tabernacle教會走路即可到達,裏面有八、九十張椅子剛好夠用,設備齊全,不需再攜帶任何用具,也有停車位。感謝主!真是主美好的安排。

又有一次,因Maranatha Tabernacle教會星期六有一場婚禮,我們得另尋聚會場所。為此曾弟兄利用午休時間到市政府辦公室旁邊的西第十街上找尋教堂,因為那條街上約有三、四所教會。最後他終於在最臨近辦公室附近發現一間可以容納70人的會堂,經洽詢該教會的牧師,牧師一口就答應了,甚至願意讓我們使用其所有的設備。至於停車的問題,因為曾弟兄服務的市政府星期六不上班,大家就可以將車輛停放在市政府的停車場。
購置會堂終如願

然而這段期間,大家也留意找尋教堂,企盼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會堂。1993年春天建堂委員會發現位於東區Gothard 街4580號有一棟教堂要出售。這兒原屬於一白人教會所有(註3),後來因許多外來移民遷入此社區,而白人陸續搬離,聚會便逐漸冷清,最後他們也將會堂租給一葡萄牙族裔使用,僅保留地下室托兒所的部分。

所以房子疏於保養,看起來十分凌亂破舊,然而這間教堂卻大小適中、地點位在大溫地區的中心點,也有寬敞的停車位,頗具發展潛力,當時固然資金不足,大家仍憑信心決意購買。感謝主,除了本地信徒樂於奉獻外,本會全球各地,包括台灣的教會亦鼎力相助,所以在借用Burnaby Capitol Hill教堂將近二年之後,溫哥華教會的弟兄姊妹終能如願擁有屬於自己敬拜神的家(註4)。

而今溫哥華教會早已還清會堂的銀行貸款,並在去年又購買了隔壁的房子,供做傳道房及圖書室等之用,使得教會聖工的發展更具空間。
隨處築壇證主恩

古時亞伯拉罕因著信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來十一8),然而他每到一地,總不忘為耶和華築壇(創十二7-8,十三4、8),求告耶和華的名。而今日同靈們移居他鄉也效法古聖徒,持守信仰,不忘聚集敬拜神。事實上,移民生涯蓽路藍縷,徒手建立家園實已不易,在人力、財力不足的情況下,要設立教會、創建聖殿更備嘗艱辛。然而,「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可十27)。從溫哥華教會弟兄姊妹歷經一段逐水草而居的歲月,到擁有一間偌大舒適的會堂,便可看出神奇妙的帶領,主恩總是夠用。

聽完了故事,我好像也與大家一同走過從前,那為了堅定自己和下一代的信仰、為興旺福音而努力的精神,深深令人感動!無論個人或教會,無論國內或海外,主豐盛的慈愛總是相伴相隨,這段歷史便是最佳的見證!

附註

1.曾弟兄現已退休。
2.我們仍每月奉獻300元給Maranatha Tabernacle教會。
3.屬於United Church of Canada教派。
4.1993年9月30日正式購買會堂,同年11月6 日第一次在這會堂內舉行安息日聚會,1994年7月10日舉行獻堂禮。






文章標籤:  #Phiona  #300期  #藝文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