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教育


&

搜尋&分類

​孩子的學業不如人?

撰文/小毛|聖靈月刊300期-2002.09|主題/以馬內利加油站--談禱告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當孩子的學業成績不理想時,大多數父母都會感到擔心,怕他的學習能力比不上別的孩子,更擔心長大以後無法在社會上和其他人競爭。在信仰方面,父母也認為成績差在學校不能榮耀神的名,盼望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在生活上能有許多幫助。「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箴二十四5

課業的落後對於孩子自身而言也有很大的壓力,學業成績不如人,讓孩子難以自我肯定,甚至個性因此而易畏縮、自卑。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的成績不好是因為不肯用功和缺乏耐心,只要願意花更多時間和精神,就可以得到好成績;然而事實上,許多孩子受到了挫折後便開始逃避學習。
孩子的學習困境

1.害怕失敗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受到害怕失敗的心態牽引著,以致課堂上老師教學的過程中,常會迴避老師所提出的問題,畏於發問;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也會察言觀色臆測出答案,害怕自己的解答是個錯誤。最常出現的是考試前後,許多學生會告訴同伴們自己考試前都沒有認真準備,避免自己顯得能力差勁,甚至用逃避學習來逃避學習過程中的挫折。

2.無法專注

有的孩子很容易分心,上課中有一隻蝴蝶飛過就完全抓住了他的注意力;當其他孩子還很認真聽課時,他的心思已經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和他說話也總是心不在焉;書本拿起來唸一下就開始發呆;不然就是跑來跑去。

3.缺乏耐心

沒有耐心詳背熟記,也不願意去了解課堂上的課程。現今的孩子接觸過多聲光炫爛,對於較枯燥的閱讀缺乏耐心,網路上的資訊大多簡短片段,為概略性的介紹很有趣味性;所以在孩子養成閱讀習慣之前,不要讓他接觸太多網路,避免新生代過於倚賴快速有趣的媒介,而沒有深入學習的耐性。

4.學習障礙

學習障礙有許多類型,在6月的《聖靈月刊》中有關於學習障礙的介紹。
建立孩子自信

孩子失去了自信比成績壞更糟,所以當他的成績不理想時,不要忙著責備他,應陪他一起找出學習上的問題,加深孩子的壓力和自卑感只會對他造成負面影響。有的孩子甚至會完全放棄自己,希望藉此讓父母親也放棄期望,來擺脫父母親對自己造成的壓力。每個孩子都有許多潛能等待發掘,不要因成績不好就認為沒有希望與前途,找出他擅長的部分並多多鼓勵他,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後,不論是學習或做其他事時,才能更得心應手。

教會中有一位父親十分煩惱女兒在學校糟糕的成績,不過他發覺她於課外的書法課時表現得溫和又有愛心,很受才藝班小朋友的歡迎。於是這位父親發現女兒的優點是人緣和個性不錯,所以便鼓勵女兒認真參與書法課,她也得到書法老師的喜愛,老師還特別將筆墨送給她。孩子在書法課上建立起的自信心,也帶動她其他方面的進步;此外良好人際關係與開朗的個性更非成績可以輕易替代的。
觀察學習風格

就好像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學習風格,依照吸收知識的方式可分為三種類型:

1.視覺型學習

視覺型的學生容易在腦裏產生圖像與內容連結而記在腦海中;而一般性課程不論是語文、數學、史地等,都是以視覺的方式較為優勢,藉由課本的文字和老師在黑板上的書寫對學生產生印象,視覺看到的畫面就會轉化成訊息。

2.聽覺型學習

藉由聽與說來保存、擷取記憶,然而聽覺相較視覺就比較枯燥乏味,並不適合大部分的課程主題;但還是可用發聲的反覆頌讀來加深印象,而過程卻是較為困難緩慢的。

3.觸覺型學習

利用肢體與行動來記憶,對於操作性的事情很容易得心應手,不過對於學校大部分的課業可能就比較吃虧,在校園教學上這類型的學生常被犧牲。

就學習上而言,視覺型的學習較為方便也較為容易,視覺類型的資訊如電視、書本容易取得,學習和擷取的速度也是最快的,所以可以訓練學生習於視覺學習的方法,在腦中產生圖像,使圖像與資訊連結起來。一個簡單的圖像便可儲存許多訊息,像老師教低年級的孩子時會利用圖片做背單字的訓練,慢慢地再推進到記憶較為抽象的訊息,只要掌握住腦海中的圖像就可以將學習到的訊息連結出來。

許多孩子的問題是發生在記住了圖像與訊息,卻無法將彼此組合起來,因為他們還無法掌握將腦海中的畫面與更多的訊息連結,例如聲音、意義、操作經驗。學校進行圖像練習的年紀很快就過了,到了高年級的學生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去貫連,利用視覺的記憶去記憶訊息。
調整讀書習慣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讀書習慣,良好的讀書習慣可以有效率地學習,不好的讀書習慣卻讓孩子總坐在書桌前浪費時間。學生常有一些不好的讀書習慣,大多如下:

1.邊讀書邊聽廣播、音樂

聽廣播容易分心,尤其是談話性的節目最容易打斷思緒,吵雜的音樂也會擾亂記憶。最好不要聽音樂,若孩子的習慣改不過來,讓他改聽柔和輕音樂,音量小聲為妥,並且不要帶耳機,以免耳朵不適或分心。

2.桌面凌亂

桌子亂七八糟或有許多小東西,不但容易分心,且書寫等動作都會受到阻礙。

3.電腦桌與書桌同一個位置

電腦在書桌旁邊,父母又不在房間,孩子很容易分心,最好分開來,除非需要上網或利用電腦的學習,才在電腦桌上學習。

4.姿勢不良

躺著讀書或坐姿不良,不但書唸不好、影響視力,對身體各方面的發育影響也很大,姿勢正確是很重要的生活教育。

5.邊讀書邊吃東西

讀書時最好不要吃東西,安排固定的時間吃東西,讀書時必須專心唸書。

6.缺乏休息

缺乏休息的情況最容易發生在臨時抱佛腳時,要固定起身休息,不然學習效率可會大大下降,專心地讀書一段時間,休息一下再接續,會更有效率。

7.常常起來走動

孩子有時會一下子起來上廁所,一下子吃東西,一下子又沒有理由地走動一下,學習時常打斷,父母不妨陪他唸書一段時間,幫助孩子培養專注力。

讀書不在乎長久的時間,而在於學習得有效率。孩子不良的閱讀習慣千奇百怪,父母親可以幫助孩子調整並改善不良的習慣,能夠有效率地將課程複習完,還能有許多從事休閒和靈修信仰的時間。不要讓孩子在課業上形成一個花許多時間讀書,讀書時痛苦又沒有效率,愈討厭讀書就愈讀不好書的惡性循環中。
增加閱讀能力

1.安排良好閱讀環境

將讀書環境整理乾淨整齊,不要有太多的雜物,宜安靜不受聲音打擾,光線充足柔和等,才是適宜讀書的環境。如果環境中無可避免地會有噪音,可以用輕音樂將噪音掩蓋,較能安定神經。

2.預備良好的精神狀態

在疲憊與生病的狀態時讀書對身體不好,而且記不住所讀的東西,只會惡性循環;所以讀書前充分地休息是必要的,調養好精神與身體狀態很重要。

3.集中注意力

讀書時不能精神渙散,讀書前先集中注意力,若發現自己一直分心,就不要浪費時間,可安靜一下,把精神安定下來再繼續唸書,不妨動一動身體。

4.訂定閱讀計劃

閱讀要持續有恆心,也不可以雜亂無章,養成一個好的讀書習慣,日後才能夠事半功倍。

5.製作摘要筆記

將所學習的東西稍做整理成簡單的摘要,有個大致的條理,在腦中形成一個脈絡,做好重點畫線,日後整理起來也較為輕省。
成績並不能代表一切

社會上都以課業成績來評斷一個學生,這樣的依循對於社會上的考核而言或許比較公平客觀;然而成績上的數字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個學生的價值,僅能反映階段的學習成果而已。父母親不可因為孩子的學業表現就認定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不能無形中誘導孩子,使他以為成績就代表著自己的價值,讓許多學生以為成績不好就代表自己一無是處。大部分人都讓成績導向的社會給誤導了,並不是考試得到幾分就有多少知識,也非不及格就毫無所知,每個人都有自身的能力可培養,在不同的面向上發展,在學校中適應不良但將來卻能展現出極大創造力的人太多了。

現今社會上的教育愈來愈強調多元性,每個人都能隨著不同的面向發展,如果單因為自己的學業成績不理想就看輕自己,那真是得不償失。應該讓自己的努力去決定成績,而不要讓成績的高低影響自己的價值。這個觀念往往是學生與父母相互影響:如果父母過於在意學業表現,孩子對學業的壓力也會因此升高;如果父母能多主動觀察孩子各方面的人格特質,而不從分數上來評斷孩子,他們對於成績才不會過於患得患失。
抓住信仰根基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九10)。在我們鼓勵孩子學習世上學問時,不可忘記讓他們明白信仰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知識智慧是從神而來的,恩賜也是聖靈分設給各人的。應教導孩子若缺乏聰明智慧可以向神求,而預備了各樣的智識與學問後更要有為主所用的心志。

許多父母將孩子的課業看得非常重要,尤其當面臨升學考試時,常要求孩子暫停教會的聖工或聚會來準備學校的課業;然而當孩子升上大學之後,缺乏事奉的觀念和經驗,也就缺乏聚會靈修的習慣了,離開家鄉後沒人照顧管教便離開了教會。筆者因大專時參與校園團契,深感許多學生缺乏信仰基礎而不勝唏噓,甚至有許多主內大學生對教會的環境感到陌生,團契的同靈雖然努力主動關懷他們,但彼此陌生感的阻隔卻造成關懷上的諸多困難;況且許多學校是校園無法觸及的,許多年輕學生的信仰就在出外就學的過程中流失了。

建立孩子的學問基礎,可以讓孩子將來在社會上面對工作時更有競爭力;然而生活的挑戰不單是學問就足以應付,信仰上的操練更不是學問可以面對的,教導孩子去追求世界的成就,卻忽視更重要的靈命,反而與父母親當初對孩子的期望相違背。在重視孩子的信仰教育、建立孩子的事奉精神、扎下他們的靈修根基等基礎下,去充實孩子的學校課業才有意義;而在教會事奉中的成長,是學校中無法學習、亦對將來有莫大幫助的寶貴課程呢!






文章標籤:  #小毛  #300期  #宗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