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教育


&

搜尋&分類

​大衛力戰歌利亞──e世代奮戰媒體

撰文/王雪芬|聖靈月刊303期-2002.12|主題/難,為傳道娘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20世紀是媒體的世紀,21世紀更是。

環繞我們的世界,不斷在轉動變化,能表現轉變的,莫過於媒體。媒體幾乎已是每個現代人如影隨形的生活密友,深深影響現代人的心靈與生活、觀念與行為。

憶古思今


回想遠古的伊甸,沒有媒體的誘惑,我們的老祖宗亞當先生和夏娃小姐仍然禁不起自我內心的挑戰,違抗主命,連累我們背負「在世上有苦難」的宿命。

何況,今日的媒體,都以青少年為進攻的對象。雖然不是所有傳媒的影響都是壞的,然而要分辨其中優劣,如同當年幼小的大衛力戰歌利亞,對e世代的青少年來說,挑戰眾多以世俗價值觀為取向的媒體世界,著實不易。

何去何從


聖經上有一些明文禁止的事,但並沒有提到電視、電影、廣告等名詞;也沒有一張現代版的清單,說基督徒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因此,大人成長時憑藉的規則,已不能幫助孩子在這被傳媒所影響的文化中,了解何為基督徒倫理、道德的標準?

◎調查顯示:

※介乎12-17歲的青少年平均每週看22小時「電視」。
※超過98%的家庭「至少」有一台電視機。
※『廣告』對少年人購買超過50元的產品,衍生最大影響力。
※錄音產品中有25%(包括錄音帶、鐳射唱片等)是年齡介乎15至19歲的少年人買的。

以上節錄自學生福音團契出版〈電影、音樂、電視與我〉。

迦南美地


《出埃及記》中,以色列人離開遭受奴役、剝削的埃及,在曠野行走40年之後,才進入神所應許的「迦南美地」。我國電視事業自1962年開始至今也達40年,然而,傳媒所盡的社會責任,是否有資格進「迦南美地」?

電視暴力


媒體有電子媒體──電視、廣播、網路,和印刷媒體──報紙、雜誌,其中以電視媒體為普遍。電視作為一個標榜快速反應時代的媒體,無可避免的,必須迎合人們求新求變、喜好八卦的習性。為了提高收視率,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利用聲光與感官刺激,來挑撥人性的黑暗面,所傳遞的價值觀,不斷破壞傳統正向的信念。腐化我們的思想,侵蝕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摸不清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虛假。在這種重口味的宣導下,不知不覺被洗腦,就很難集中思考、自行判斷。

媒體症候群


現代孩子受到的不再只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而是媒體教育。媒體教他們怎麼想、怎麼做、怎麼說,在不知不覺中,所有的價值觀、判斷力,甚至言談舉止、行為都深受影響。

基督徒若得這種「大眾媒體症候群」,愈來愈不想讀聖經、禱告也草草了事,覺得聚會時間太長了,還是在家看電視好,跟神的關係就越來越淡,距離越來越遠。

媒介識讀


主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現,並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十六14-15)。我們不能離群索居,不能建議大家勿買電視或砸毀電視機,反而當以出世的精神來做入世的工作。

電視媒體也有其教導和訓誨功能,它不是洪水猛獸,只需要善加利用,將是一座達成溝通的橋樑,所以學習「媒介識讀」才是根本之道。掌握媒體,而不成為它的奴隸。

自力救濟


青少年在選擇被什麼電視節目「餵養」時,需要大人的幫助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按信仰來評估所聽到、所看到的價值性。

觀察當前媒體負面的影響有:

1.暴力色情與絕望的訊息,大大腐蝕人心。
2.倡言享受與放任,使人墮落與放縱。
3.偏差的觀念,論斷的說詞,誤導人心,掩蓋真理。
4.散播不實的謠言與毀謗、攻擊,製造人與人之間的紛爭、破壞。

如何扺擋媒體洪流呢?

一、多看優質節目:如闡述自然、人文、環保、科技、醫療等有水準的頻道,讓人不禁對大自然產生崇敬之情屏氣凝神,目睹每一剎那的神蹟。知神的永能和神性,藉所造之物,叫人無可推諉(羅一、20)。有些節目走向感性訴求,發揮人性真誠的一面,有靜有動,兼具感性和理性,自然有歡笑也有淚水。另有一強調人體表演創意的日本綜藝節目為例,有企圖心、團隊感、親子教育、傳統文化,表演中充滿創意和趣味。

二、培養子女如何辨別節目內容,判斷節目良窳,才是積極應對之道──使用媒體來吸收資訊,學習社會觀點與價值。

1.根據很多頗為用心的基督徒父母提供的原則及方法,除了建議父母花時間陪孩子一起看電視,不外乎連結應用聖經,幫助孩子看聖經與他們面對處境的相關性,以為鑑戒。

(1)看所當看:衡量電視節目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創三1-13」這段經文的重點,乃說邪惡時常以一種誘惑人的姿態出現,說服人去做不該做的事。蛇的詭計和電視節目負面影響如出一轍。

蛇說:「你們不一定死;眼睛明亮,像神一樣;能分辨善惡。」而節目之負面思想,把暴力說成解決困難的方法,把婚前性行為粉飾浪漫,說成是一種不怨不悔的選擇。然而它的描述是否屬實?在我們認識的人當中,誰有了不正當的關係後,還能如電視裏表現得那麼快樂呢?

經載:大衛是一個合神心意的人,還有誰蒙神如此讚美?沒有,是空前絕後的抬舉。當他與拔示巴有了曖昧(撒下十一6),大衛心虛(撒下十一7)絞盡腦汁,虛與委蛇(撒下十一8),不思悔改,掩蓋罪過(撒下十一9)。神不從人願(撒下十一10-11)罪已成胎,大衛不為忠誠所動(撒下十一13),處心積慮,苦思對策(撒下十一14-15),狠下心腸,借刀殺人(撒下十一27),以為瞞天過海(撒下十二10)。公義的神懲罰臨到(撒下十二13),悔不當初,為時已晚(撒下十二13),孩子的死只是第一個慘痛的代價。

(2)捨所當捨:事有輕重緩急,衡量對個人的影響孰輕孰重。

耶穌面對一個渴望得永生,卻不願意放棄財富的年輕人(可十1-22)。此事闡明無論我們對律法多有信念,也必須有所犧牲,透過這種犧牲:如放棄看電視,參加教會聚會,才能學會在自己人生重要的事上,作出明智的決定。

(3)守所當守:當保守你心,勝於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如有軟弱,預先為自己的感官把關。總之,要了解自己潛在的危機並且逃避私慾。

其實打鬥、暴力的節目內容會引發人性的軟弱,使我們對劇中的主角產生認同感。通常電視節目都把壞人描寫非常邪惡,刺激觀眾對這號人物產生憤怒,當這個角色被殺,觀眾心裏就覺得很痛快。其實這是在享受殺人的行為而不自覺,因把自己投射其中,身歷其境。在習慣成自然下,一旦實際生活中與人發生衝突,便不知不覺中投以暴力,在心態上恨惡對方。耶穌清楚地告訴我們,「恨人等於殺人」(太五21-22),暴力影片會使我們不自覺地從心裏犯罪。

類似:「不可姦淫,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裏已經與她犯姦淫了。」(太五27-28)。通常人養成習慣的方法,是重複作一件事,讓腦中的神經製造一些新的網路,使人習慣性有某些反應。所以色情片看得愈多,壞習慣愈會根深抵固,因為腦中的神經網路已經成形。

聖經裏破除壞習慣的方法之一,就是神會透過苦難來管教我們,這是我們要格外儆醒的。例如:神要改變雅各的壞習性,讓他在拉班那裏受了20年的折磨。又如嬌生慣養的約瑟被賣去埃及為奴,以致性情被煉淨,恩賜得以完全發揮。

「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彼前四1)。我們需要更強的刺激,才能破除舊的神經網路,以建立新的神經網路。但,這麼高的代價,負擔得起嗎?

評比級數──學習替我們觀賞的節目畫下底線,以聖經的指引為定義及尺寸,於下列各方面評級,做為選擇節目的衡量。

(1)內容:宣導親情、善良、忠誠、體諒、負責、知足等為主。
(2)佈局:是否巧妙激盪腦力。
(3)製作:深度和內涵。
(4)演技:令人激賞或感動與否。

3.良心建議

「假如主耶穌和你一起看同齣節目時,你會感到自由嗎?」以這樣的假設,捫心自問,能夠幫助你對每次按扭便向你轟炸的電視畫面,作出有智慧的選擇。

廣告真相


商業電視,背後的經濟交涉,就是電視台把觀眾賣給廣告公司,觀眾愈多,電視台的收入也愈多,如此廣告時段才愈值錢。所謂廣告往往要在短短一、兩分鐘內,讓觀眾對商品產生興趣,因此內容需在觀眾心中烙下深刻印象,讓他們覺得,即使實際上不需要這個產品,買了它,卻會得到滿足快樂。

電視界最優秀的人才往往都在製作廣告,而非電視節目,難怪廣告威力無比。

*父母當如何教導子女回應商業廣告所製造的虛浮需要?
1.幫助子女了解廣告的誇大其實。
2.了解廣告如何利用人性軟弱吸引人群購買商品。
3.以天國價值觀破除假相的需求。

勿慮衣食(太六25-34)、登山寶訓(太五1-12),都可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天國價值觀。天父比廣告更了解我們的需要,會按著最好的方式供應,滿足一切我們的需要。

人際互動


媒體,畢竟只是虛幻的人際關係。《羅馬書》第十二章談到在主裏團契生活的重要性,媒體永遠無法取代實際的人際互動,因為媒體只能短暫滿足人的需要,卻不能使人脫離孤單。人終究是要建立與人面對面的關係,才得以解決內心與生活中各樣的問題;而基督徒團契生活,便是對抗媒體負面影響的最大力量。

求神保守


「與其埋怨滿天的晦暗,不如點燃一根蠟燭!」不要對電視節目照單全收,花點時間陪孩子看電視,幫孩子選擇優質節目。閱聽大眾的督促是導正媒體的主力。

聖經上說:「奉耶穌的名傳道,從耶路撒冷直到萬邦,直到地極」(路二十四、47;徒一8)。神的心意是、把福音傳遍天下。媒體、網路、科技資訊都是神給我們的工具,當使其能成為「神愛世人」大好福音的管道,傳達信望愛、真善美的信息。

讓我們同心合意祈求神,保守這片土地和其上的居民,保守e世代的青少年有智慧抵擋媒體的洪流,有能力整合網路資訊、調整福音策略、成為傳媒時代的最大贏家,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






文章標籤:  #王雪芬  #303期  #宗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