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特區


&

搜尋&分類

​做自己

撰文/轉|聖靈月刊305期-2003.02|主題/喜樂的另一泉源--談閱讀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在我十幾歲時,有一段時間對自己充滿了質疑,好像陷入蜘蛛的網羅中。迷茫時會靜思自問:我是誰?我是怎麼來的?我來要做什麼?人生的未來與死亡……?呼與吸之間,似很自然簡單地延續著生命。而生命是什麼?如何形成?

一連串的疑問,每天充塞在年少不知愁的時光,沒人能告訴我答案,因為當時身邊的人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麼,而一味的答案不外乎是傳宗接代、人生人、人養人、代代循環……。

可是人死後,引魂超渡,那些靈魂將歸何處?輪迴?轉世?投胎?壞人入地獄?好人去極樂世界?種種答案,我仍是納悶,因為我沒有死過。

我只確定我仍是我自己,並且還呼吸著,我的生活有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格調,很熟悉,但又不其然,在嚴肅的逆思下感覺些許陌生。我要做什麼?我需要什麼?我到底要怎麼做?人生像大海,常令人迷航,稍有風浪便令人轉向,我仍然沒有答案。

我是誰?有人說:人類已被科技與物質文明推至愈來愈背向自然了。因為人類愈來愈聰明,於是運用聰明展示文明,運用文明征服大自然;而自然界的反動力也呼應著反撲人類的絕頂聰明,人定勝天已不攻自破。保羅也說: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林後一12)。亦即世人常說的──聰明反被聰明誤,人算不如天算;天飼人不是人飼天。

在挪亞時代,耶和華後悔造人在地上,因為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六5-6)。神的本意早被無知的人類所毀,人類不聽話徒漲了人意的強勢,人類的思想激進前衛,從小被教導要如何勇往直前,不懂得思想回歸,逆向思考。欣欣向榮的生態世界,端賴種子的發芽、成長、開花、結果、再落葉歸根。

天降甘霖滋潤大地,然後再蒸發成水蒸氣凝聚天空降下雨水,如此循環回歸,是大自然的法則,神的智慧。萬物是依循天理,得以生生不息,而人類的聰明、自恃,常常遺忘了自己是誰。

也許這一代的人物質文明太過豐盛,許多是垂手可得的,相對於失去的也漸不堪玩味,包括時間(不知珍惜)、親情(愈淡愈薄)、健康(生活不節制)、人性(倫理失常,禮貌失秩),與玩世不恭的心態似乎漸漸生活化、「正常化」了。我們無法定格在一個定點上,很多事情於是產生很微妙的變化。

在萬物轉圜中,人隨著環境改變,有人力爭上游,有人隨波逐流,有人失去自己,有人仍堅持自己。猶太的法典提到:如果你不做自己,那麼要叫誰來當你呢?自己就是自己,自己有自己的使命,自己的責任,自己要當自己。

然而人總受限於環境,無法突破情而就理,常常宥於層層壓力中。耶穌曾對門徒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罷(太八22)。而生活的贏家保羅,能從內心真正釋懷自己就主,他為基督已經丟棄萬物,看作糞土(腓三9),緊隨基督,如此豁達胸襟,是因他清楚徹底認識自己是主的器皿,能在波濤滾滾中高舉主名,並為主名受許多苦難(徒九15-16)。保羅屬靈的精神,值後世基督徒喝采,他不做生活中的小丑,他成功地做自己。

耶穌在世傳福音時,常常退到曠野禱告,上山整夜禱告,懇切禱告,多次禱告,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為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專心禱告重新得力。

耶穌清楚知道自己來世上的目的,肉身的使命是要背負全人類的十字架,受盡眾人唾棄、戲弄、嘰哨並魔鬼的試探引誘,忍常人難忍的苦楚,但祂都靠禱告與聖靈帶領得勝。當耶穌被帶往髑髏山,面對人間至極的慘刑時,祂對自己實行了終極的任務,

把自己交給羅馬兵丁執刑,我們感受到了當時耶穌心裏安靜坦然(賽五十三7),那是一種對自己完完全全盡本分流露出無畏無懼的超然人性。耶穌完全地付出生命,完全地拯救了人類,順從天父的旨意,背起了全世界的十字架,以寶血救贖人類致魔鬼心服口服,以生命在世上完全了自己。

耶穌知道猶大將出賣他,他難過憂傷得幾乎要死,連著三次禱告,所求的仍是:「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祢的旨意成全。」(太二十六42)。耶穌選擇的不是逃避,是接受,接受的是父的旨意,十字架的苦杯。耶穌是人,所擔待的卻是魔鬼無人性的種種折磨;而猶大是無知的劊子手,在最後還以親嘴,貪婪羞恥毀滅了自己。

或許我們身邊都有猶大的影子,所以我們要如耶穌一般,藉著禱告認清主的旨意,以禱告幫助自己完成主的磨練。雖然猶大可恨卻更可憐,他是神藉以完成旨意的。基督徒要靠讀經、禱告、真理的引領,儆醒堅持自己(太二十六41;彼前五8-9),莫淪為可悲的猶大仍不自知。對於身邊的猶大,在痛恨之餘,逃避與接受,端乎自己。

聖經上有許多人成功盡自己的本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從何而來,要做什麼,為誰而做,他們清楚面對人生的挫敗、困境,並知所擁有的信心力量來自何處。

要當自己易如反掌,如水往低處流;但要活出屬於自己的真正特質,要面對自己的勇氣、決心、耐力、毅力與自己的內心。人有面對困難與放棄困難的潛在因子,適得其所的運用是放鬆,反之是逃避。善忘的人類卻常常會遺忘自己的角色、本分,但卻對別人瞭若指掌,無形中在言語上常定人罪,沉重的仍是自己的包袱,在神面前,永遠放不下,提不起。

看過《風箏與線》,感受到作者用心、細心、貼心的角色互動關係,在愛心與信心慢慢堆砌下,互補拾級而上,在平靜詳和中把神的道融入家庭、傳統、倫理的教育中,以理性與客觀為基礎,讓孩子在自由、人性化中洞察、思考的循序漸進。

在範圍內漸漸認識如何當自己的角色,在真理的教化中,懂得如何追求自己所需,智慧是在追求真理中漸得,而真理是永恒的,在真理中生命便能無限而寬廣地發展、延伸。有堅固的信仰,充實的內心,才能奠定人格在生命之上,生命始能發揚真理,活出屬靈的自己。

從出生的剎那開始,一個新的自己便在各種陶冶中塑造不同的生命。生命有限,恩典無限,如何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把握無限之恩典?耶和華對猶大和耶路撒冷人如此說,要開墾你們的荒地,不要撒種在荊棘中(耶四3)。

保羅勉勵加拉太各教會的人:「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五13-15

要做自己,完成自己之前,先認識按著耶和華的樣式而造出的自己,因此勢必要先學習愛,如主耶穌般的愛,有智慧、有原則、有人生目的,只有裝備了愛,以愛為犁,才能耕出自己心裏的荒地成為芳地,結出聖靈之果(加太五22-23)。

猶大的罪是用鐵筆,用金剛鑽記錄的(耶十七1),那麼我們呢?






文章標籤:  #轉  #305期  #藝文特區